王灵玲 刘乐
关键词:《祖列伊哈睁开了眼睛》;人物形象;嬗变
中图分类号:I512.0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2 — 0141 — 03
《祖列伊哈睁开了眼睛》(Зулейха открывает глаза)是俄罗斯新生代作家古泽尔·雅辛娜(Гузель Яхина,1977-)于2015年发表的长篇小说。该小说一经问世,立即引起了俄罗斯文学界的关注。这部小说曾获得“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大书奖”等奖项,2017年我国将其评选为“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小说塑造了苏联集体农庄时期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将民族热血同历史结合起来,为我们展示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鲜为人知的生活图景。
小说主要讲述了苏联集体农庄时期,一个可怜的鞑靼妇女——祖列伊哈同其他富农分子被流放到一片荒地,开启了命途多舛的流亡生涯的故事。起初,祖列伊哈生在一个贫苦但是相对安稳的小村子里,后来她嫁到了比较富裕的一户人家却只能整日生活在丈夫的冷漠与婆婆的欺辱之中。当祖列伊哈一家面临着被没收财产和生产资料的困境时,丈夫去林中墓地藏匿粮食遇到了士兵并被一枪击毙。随后,祖列伊哈踏上了被流放的路途,开始了颠沛流离的“新生活”。《祖列伊哈睁开了眼睛》一文中除了这位鞑靼族妇女作为中心人物,还塑造了其余十几个各阶层的人物群象。他们在流亡过程中的人物形象嬗变,不仅展示了这群“特殊移民”在苦难中的不屈精神,还体现了“睁开眼睛”之后的苏联人民具有追求人格独立的坚定信念。
小说的开篇就向我们展现了这个鞑靼妇女的生活困境,以及她古板懦弱的性格。尽管她独自承担了家中大部分的劳动,丈夫还是经常将所有的不顺心都迁怒于她。除此之外,祖列伊哈还要受尽婆婆的百般刁难。她的婆婆乌佩里哈为了增加儿子对儿媳的不满,甚至在沐浴时使用计谋,造成被儿媳妇虐待的假象。因为从小受到母亲灌输“男尊女卑”的思想,祖列伊哈即使知晓自己被婆婆陷害,但是在面对丈夫的毒打时她也不得不乖乖承受。在封建落后的山村中,女性总是受到不公平待遇,不仅承担着繁重的家务,还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和自主的人格。处于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她所感受到的一切都是冰冷的,甚至在履行夫妻义务时也只觉得自己是一台冰冷的榨油机器。
反抗上交粮食的过程中,她的丈夫被一枪击毙。丈夫的死是祖列伊哈人物形象嬗变的开始。从这时起,祖列伊哈不再是丈夫和家庭的附属品。即使走上了冰冷的流放之路,但却告别了原本家庭的束缚。身后是婆婆“祖列伊哈——哈”的焦躁呼喊,前方却是庄严升起的鲜红的太阳。尽管流放的路程颠沛流离,却将女主人公带到了真实的世界中。先是平生第一次入住清真寺,甚至睡在了男人的位置上。又途径了梦寐以求的喀山。她在奔波路上所见的一切一改往日的阴沉,渐渐充满了色彩并且富有生机。自此,逆来顺受的祖列伊哈渐渐觉醒,这也是女主人公人物形象的第一次重要转变。
在被押送的途中,祖列伊哈经过数月的奔波后被诊断怀有身孕。此时的她还没有足以掌控自己命运轨迹的能力,这突如其来的生命对失去家庭的她来说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祖列伊哈把手放在教授的灰白头发上,将教授的头贴在自己的肚子上,羞涩消弥了。别的男人用面颊触碰她的身体,嗅闻她的体味——而她竟然没有感觉到羞臊。”〔1〕(P194)这次同医生莱贝有了亲密肢体接触之后,本身骨子里保守传统的年轻女人的反应一如正常病患一样,并没有因为异性的接触而产生羞臊。“母亲”的身份向她本身固有的旧观念和沉重的尊卑意识带来了冲击,唤醒了她心中对平等自由的渴望。
正因为她心中逐渐产生着对自由的渴望,女主人公的形象嬗变就愈发的剧烈。被押送的途中祖列依哈一直带着丈夫给她的一颗有老鼠药的糖,她以这颗“死亡糖果”支撑着自己走过了大大小小的坎坷,逐渐摆脱了之前懦弱、不堪一击的性格。〔2〕有死亡就会有新生,祖列伊哈形象嬗变的第三个阶段来自于优素福的诞生。儿子占据了她心灵的大部分,使得她渐渐忘却了死去的丈夫,恶毒的婆婆,甚至连祷告的次数都减少了。缺少食物的一群人整日郁郁寡欢,无奈下祖列伊哈只能割破手指喂血给孩子喝。女主人公生活在“饥肠辘辘”的幸福中,即使吃不饱穿不暖也觉得浑身充满力量。在她心中从小就形成的陈旧思想此时全部瓦解,她知道只有新的思想和生活准则才能允许自己和儿子生存在这个世界上。
为了获得充足的食物和好的生活条件,她一改往日的沉闷,渐渐去摸索属于她和儿子的生存之道。曾经唯唯诺诺的农村妇女,拿起了猎枪,成为了移民队伍中捕猎的好手。祖列伊哈人物形象嬗变的高潮在于同警备长伊格纳托夫的火热爱恋,伊格纳托夫是当时亲手击毙她丈夫的人。在所有人看来这莫名的情愫都是违背伦理道德的,但在祖列伊哈心里早已唤醒了对爱情的渴望。她最终还是选择勇敢面对自己的内心,正视了自己对爱的诉求。“代之而来的是新思想,新思维,它驱走了恐惧,就像春汛荡涤着去年的枯枝烂叶。”〔1〕(P428)新的道德占据了女主人公的内心,使得人物形象变得更加充实丰满,敢爱敢恨。
男主人公伊格纳托夫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内心充满了纠结与选择的人物形象。他并不是一个正直的军人,开始的他霸道、不近人情,却在看到雪橇上的祖列伊哈时,对这失去丈夫的女人似乎产生了一丝恻隐之心。他忠诚于国家和党,有很强的的使命感和责任,但却可以随随便便对一个女人产生兴趣,并且对“爱闭口不谈”。男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嬗变过程就是他对生活不断进行选择的过程。
火车飞驰近两个月的时候,屬于特殊移民的食物早已储备不足了。警备长伊格纳托夫在享受午饭时想到他所押解的“敌人”只能饮水充饥,燃起了他心中的善良之光,用羊肉来了一桶足够移民们充饥的黄米饭。这是男主人公人物形象嬗变的开始,也是他在人性上做出的选择。但是似乎苦难中的一丝温暖并不足以安慰人们的心,由于找到了车厢顶棚的豁口,许多人趁列车停靠逃了出去。可怜的祖列伊哈并没有勇气出逃,被伊格纳托夫夜审时也只能唯唯诺诺,但是在这次夜审中伊格纳托夫却在心中暗自为其开脱罪名。这样的人物心理活动并不是偶然,其实在不经意之间他总会想到这个弱小的鞑靼族妇女,在他心中的潜意识里已经开始将对这个年轻妇女的善待作为她痛失丈夫的补偿。
押送行程结束后伊格纳托夫遭人设计不得不也留了下来。面临着恶劣的天气,紧缺的食物,贫乏的物资等情况,警备长的内心逐渐发生了变化。在荒岛上求生的日子无疑是伊格纳托夫性格嬗变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对自由的向往并没有阻挡他选择善良,警备长拿起了本是用来镇压农民的手枪开始狩猎,带领大家建设“谢姆鲁克村”。村子初具雏形后随之而来的是关于仕途与权利的考验,上级暗示男主人公谎报村民暴动以此换取自己的仕途。尽管这个方法可以圆了伊格纳托夫想重返城市的梦想,但是最終他并没有违背自己的良心去伤害自己的村民。脱离了权力斗争的漩涡之后,他不再追名逐利,反而将阶级的对立转化成了建设美好生活的动力。
小说的最后一部分是他的人物形象转变过程的高潮。伊格纳托夫因为拒绝了上级的提议而被免职,取代他的是曾经令村子里的人都厌恶的戈列洛夫。职务交接的那天恰逢向往自由的优素福决定离开谢姆鲁克村,祖列伊哈向他求助,希望能帮儿子逃出这里。面对心爱女人的乞求,男主人公违背了心中纪律帮助优素福拿到了“新生证明”。他对祖列伊哈的爱不再包含怜悯与施舍,是平等的地位和相互的理解促成了他们感情的最终结果。伊格纳托夫终于认清了自己的内心,对自己的人生方向做出了最后的选择。
“谁不喜欢用小瓷杯喝咖啡?!”这是作品中关于莱贝医生第一句话,瓷杯和咖啡在那个时代象征着上流社会和文化阶层的象征。可事实上,数十年来他因为无法面对战争带来的冲击和生活的骤变,早就成为了“罩中人”,在小房子里假装整日忙忙碌碌。这么多年过去他第一次走出屋子是因为一个年轻女人的到访,女人向他进行的求助唤醒了他沉睡已久的心,但正当他走向街道的时候却被政治局当做奸细抓走。“他丝毫也不感到惊讶,说的更准确些,甚至还感到高兴——十年来的遁世生活让他非常渴望与人接触。”〔1〕(P124)自此,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活成为了他人物形象嬗变的开端。
被押送的几个月在莱贝医生眼里就像完成上级发布的任务一样,押运的破车厢只不过是战地的医院,硬邦邦的木板床就是临时的手术床。在火车上发现祖列伊哈怀孕,使陪伴他数十年的“安全罩”受到了第一次冲击。在同昔日的学生交流患者病情的时候“往墙边躲”、“往皮袄里面缩”等一系列动作体现了他对社会生活的抗拒和抵触,但这一表现却是莱贝医生在长时间以来第一次对外界消息发出的接收讯号。
在动荡的年代中,莱贝医生是只是万千知识分子的一个缩影。因为无法面对战争的残酷结果和人们对科学的亵渎,他甘愿为自己建立起一个坚固的保护罩,在这里他只属于自己和曾经需要他的人们。然而将这个“安全罩”彻底击碎的那天,既是优素福诞生,也是莱贝医生的重生。一边是一个等待接生的鲜活生命,一边是自己十多年来赖以生存的心灵密封罩,在势均力敌的生死拉锯中莱贝选择了重新面对复杂的现实生活。〔3〕他眼中接生孩子的手术室其实是一片荒地,手术灯的光源自篝火。凭借自己本能的反应接生婴儿的同时,围绕在他周围的“安全罩”将他反复拉扯甚至喘不上气来。最终,婴儿的啼哭让他意识到,过去已经不复存在,应当面对现实。这也象征着许多知识分子在集体农庄的生活背景中,最后直面生活的磨难,用双手去开拓新生活。
莱贝医生不仅仅被生活唤醒,更拯救了许许多多被生活所困的人。他凭借着自己精湛的医术,重新建立起了对生活的信心。他的人物形象嬗变过程虽没有十分跌宕起伏,但却扣人心弦:在极端险恶的环境下,摆脱思想束缚、直面复杂现实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激励人们在苦难中发掘主体本身的存在价值,重建黑暗世界的爱与温情。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4〕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会出现这样一个承载许多人希望的人物形象,在《祖列伊哈睁开了眼睛》中也正是如此。优素福作为非一代移民,从小便受到了一同流亡的各行各业精英的熏陶。他生性天真,善于学习和思考。无论是多种宗教信仰,还是各不相同的人生观,都在他身上形成冲击。这个年轻人的形象嬗,变源自一次去俱乐部给伊孔尼科夫送饭。那天他不仅仅走到了俱乐部,走近了作品,更是走进了画里世界。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仿佛一颗种子,植根于年轻的心中。
自此,在村子里的安逸生活并不能满足年轻人对自由的向往。随着心中的渴望不断增加,优素福的人物形象也逐渐变得独立,不再过分依附于母亲和莱贝医生,产生了许多自己的想法。他的人物嬗变过程更加直接并且具有冲击性,先是忤逆了母亲的意愿,后来更是放弃了继续跟莱贝医生学习医术的机会。最终促使他产生转变的重要因素是伊孔尼科夫从巴黎寄来的一封信,这是之前伊孔尼科夫对他的一个承诺,也是指引优素福走向自由的曙光。“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区,北叶尼塞区,安加拉河畔谢姆鲁克劳动村优素福·瓦里耶夫收”〔1〕(P479)仅仅这样一个地址,仿佛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他带着卢卡留给他的小船和伊格纳托夫为他更改的出生证明以及母亲最后的支持,顺利走出了这个由30个人用双手建立的小村庄。作为整部小说中的唯一的一个非移民形象,他身上所体现出的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知识的渴望,更具有冲击腐朽观念的力量。
《祖列伊哈睁开了眼睛》中作者以女主人公祖列伊哈为主体人物,对大时代背景下的不同阶层的人物群像的嬗变过程分别进行了描写。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经历了一次次的启发和冲击中,人物的精神力量随之不断壮大。作者古泽尔·雅辛娜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本书是她的祖母坎坷命运的真实写照。小说结合了真实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坎坷命运,为我们展现了上个世纪初苏联人民的生活图景。
〔参 考 文 献〕
〔1〕古泽尔·雅辛娜《祖列伊哈睁开了眼睛》, 张杰,谢云才,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
〔2〕王兆玮.浅析《祖列依哈睁开了眼睛》〔J〕.名作欣赏,2020,(09):73-75.
〔3〕董雨萌.浅析小说《祖列伊哈睁开了眼睛》人物的主体意识〔J〕.俄语学习,2019,(03):51-54.
〔4〕(俄)列夫·托尔斯泰.俄国文学史·下卷〔M〕.布罗茨基.北京:作家出版社,1962,(05):1046.
〔责任编辑:杨 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