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元
北京小学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华润海中国分校
朱镕基总理早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便指出: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这个提议,意味着在我们即将跨入21世纪的时候,中央已经决定把美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
美育包括多个方面,其主要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的发展:它可以提高学生思想,发展学生道德情操;它可以丰富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它可以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体育运动的质量;它可以鼓舞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并进行创造性的劳动等等。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音乐——这种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越来越得到广泛关注。尤其在音乐课上,听歌、唱歌、用手掌拍节奏、舞蹈、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等就显得音乐课堂格外活泼、愉悦,这也是大多数小学生比较喜欢上音乐课的原因之一。
与此同时,在人一生的教育上,德育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音乐却因它本身的节奏、曲调、旋律、歌词等不同的表现形式,更利于学生自内而外培养良好品格,也利于教师纠正课堂错误的同时穿插德育教育。在音乐教学中充分渗透德育教育,是每一位音乐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德育教育,从广泛意义上说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学校也必须把德育教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但从狭义上理解,尤其是小学阶段,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主要是指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道德品质的培育。一个拥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他在任何学科学习、体育锻炼、生活技能等方面都会有突出的表现。说到课前准备,音乐课课前都需要准备些什么呢?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1.站队的方式。通常情况下,学生会男生、女生各站一列,音乐老师上课前可以采用固定座位的方式或采用男生、女生交叉的方式让学生随音乐进教室。本身就是音乐课,让学生从进教室的那一刻开始便感受音乐的存在。
2.问好的方式。音乐课最好的问好方式就是让学生学会用音乐的语言问好,除了跟老师问好,也可以同学之间相互问好,尤其到了五六年级,学生开始有了青春期的变化,男女生开始出现对同学之间的不好意思,这个时候,音乐课上相互用音乐问好,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可以拉近学生在青春期间男女生的距离,让学生用更加适合的方式处理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的问题,也能让音乐课变得更有趣、生动。
3.书本(或道具)的摆放。书本要统一摆放,形成集体意识。每节课前、课后都要进行检查,爱护书本(或道具)。
以上种种,是学生在上音乐课前的准备工作,看似简单的工作,其中却蕴含着老师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关键。站队不好,说明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学生没有发现他与班级其他学生的不同,没有关注到集体的重要性,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会影响学习的质量,甚至会出现影响课堂纪律,从而导致影响班级其他同学的学习成效。有的音乐老师,上课没有问好的环节,或者说用与其他学科老师一样的问好方式,这样不但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疲劳。音乐课本身就是一个让学生放松的课程,如果达不到这一效果,音乐课不仅变得没有意义,还会致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认为音乐课和数学、语文课一样,缺少生动性。书本的摆放也极其重要,平日里,在班级也要学会摆放书本,这会影响学生在劳动或值日时摆放好清扫工具,整理好班级图书角等方面的问题。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可以运用在音乐课中,还可以影响学生平日的生活,作为老师更应该以身作则,平日的严格要求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小学音乐课的一切形式都应当旨在发展学生的精神生活,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认识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音乐可以深层次地作用于人的意识,尤其是小学生在还未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前提下,音乐可以有效地发挥其德育功能。通过音乐教学,可以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促进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德。
1.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学习音乐,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能让学生建立起对自然、对社会、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关爱之情,进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生活的乐观体验,让学生憧憬音乐的美好,憧憬生活的美好,对生活充满期待与向往,让良好的行为品行从音乐中发现。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教材中,是最有体验的。此时的学生刚从幼儿园接触小学生活,虽然经历的半年的学习经历,但是还存有幼儿园时期的坏习惯,而一年级下册音乐书中的很多内容都与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如第一单元《红眼睛绿眼睛》一课,就告诉学生过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再如第一单元《小蚂蚁》一课,就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排队和拥有集体意识等。
2.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树立学生终身学习音乐及音乐文化的愿望。在音乐课教学时,除了有唱歌课的内容,更多的会渗透学生欣赏音乐的内容,这些欣赏课的内容,就是培养学生学会聆听音乐,并且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树立终身学习音乐及音乐文化的意识,音乐素养的培养作为学校美育工作的重点,能激发学生德育教育的成效,使学生在音乐课上,既能欣赏到优美的乐曲又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音乐教育与德育教育相辅相成,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如人教版音乐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欣赏课《哆来咪》,在教授学生演唱这首歌曲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了音乐作品的相关创作背景及音乐剧的大概内容,学生对音乐文化充满好奇,同时对音乐剧产生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有学生自己查阅了相关文化背景,还观看了这部音乐剧,第二课时的时候,学生就主动要求为全班同学讲解一下这部音乐剧。这就是在上课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愿望,这也是一种德育教育的成功体现。
3.提升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增强集体主义精神于音乐教育之中。列宁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小学阶段音乐教学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爱国主义教育、民族音乐文化、健康游戏活动、传统文化继承、音乐剧歌剧体验。其中,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的内容是比较多的,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如六年级下册《爱我中华》,学生们唱跳愉快,美美的诉说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再如三年级下册《义勇军进行曲》,让学生从音乐中了解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诞生,让学生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音乐课上难得的音乐活动,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增强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如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一个音乐剧的单元,这其中有演唱的部分,有需要学生了解剧情,创编故事,表演音乐剧的环节,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各自的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音乐表演当中,增强集体主义精神。
4.指导学生尊重艺术,了解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音乐教学不仅是教育学生会唱歌,更重要的是要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音乐艺术的习惯。小学阶段学习的音乐,虽然只是初浅的了解音乐的演唱(或演奏)形式、曲式结构、演奏乐器、作品背景等,但这种音乐文化的初浅接触对于学生日后的成长是不可缺少的。学生通过学习母语音乐文化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和热情,使之更加热爱音乐,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如五年级上册《大河之舞》一课,这一课选自爱尔兰国宝级踢踏舞剧,期间学生不仅聆听了音乐,更加欣赏到这种令人振奋人心的舞蹈,音乐教师也在课堂上教授学生基础步伐,学生能利用简单步伐随着音乐跳舞,更加促进学生记忆这段主题旋律。
总之,在音乐教育中,德育教育无处不在。时刻散发诱人的魅力,但音乐需要我们去发现,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音乐能力,并能恰如其分地将音乐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使学生感受到“乐”,享受到“美”,动之于“情”,知之于“德”。音乐教育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树立高尚的审美情操,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从而使学生树立更加远大的理想,健康的成长,成为新时代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