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付军,穆宇锋
(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骨二科 山西 大同 037009)
腰骶部、下背部以及臀部疼痛所引起的综合征可称之为腰痛,此病可使患者出现活动受限,成年人中约有80%会在人生的不同时期出现腰痛症状,其发病率可达到8%~37%,而在腰痛患者中,又约有27%为腰椎小关节源性腰痛[1]。对于小关节源性腰痛,临床有许多治疗方法,如激光、理疗、针灸、针刀等,其疗效存在一定差异,目前唯一得到循证医学证实有显著疗效的方法便是脊神经背内侧支封闭术[2]。本文选择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小关节源性腰痛患者,试观察脊柱内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射频消融术的治疗效果。
选择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100例小关节源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50例。研究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39~71岁,平均年龄(55.12±15.18)岁;病程5个月~5年,平均(2.77±0.79)年。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5.18±15.10)岁;病程4个月~5年,平均(2.73±0.8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与小关节源性腰痛的诊断相比,翻身、后伸腰、扭转或变换体位时有明显的机械性腰痛症状,影像学可见骨质增生、腰椎呈退行性滑脱或侧凸[3];(2)无手术禁忌证,身体状况可耐受手术;(3)近期无其他治疗史;(4)患者对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因其他疾病、外伤或神经根、马尾神经受损而导致的腰痛和症状体征异常;(2)合并有结核病、恶性肿瘤、感染、骨折等严重疾病;(3)心、脑、肝、肺、肾功能不全;(4)因精神疾病、依从性差等原因无法配合完成研究。
对照组行经皮腰椎关节突关节封闭治疗:以X线对患者自述压痛、疼痛最明显的位置进行透视,明确病变节段及相邻节段。取俯卧体位,腰部垫高,消毒铺巾,标记下关节突底部外缘,给予局部浸润麻醉,进针,待针尖抵达小关节面并感到前方有阻力后,稍微推针,将造影剂注入并观察其在关节腔中的充盈、弥散情况,若为进入静脉,则将穿刺针刺入关节突关节后,混合5 mg复方倍他米松、2 mL的2%利多卡因,向关节腔内注射。注射完毕,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观察,推针并给予局部压迫止血和无菌敷料包扎。术后休息1 d,第2天起可下床活动。
研究组行脊柱内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射频消融术治疗:取俯卧体位,腰部垫高,避免腹部受压。基于患者疼痛范围明确手术节段,以C型臂进行正位透视,明确手术目标并做好标记。以0.5%利多卡因进行局麻,若有必要可联用咪达唑仑和芬太尼,以实现清醒镇静的目标。以18 G穿刺针进行经皮穿刺,直至达到靶点,经侧位透视确保针尖抵达横突背侧。将针芯拔出并插入导丝,经导丝取0.7 cm长的纵向切口,分离皮肤、皮下组织及腰背筋膜,沿着导丝将工作套筒与软组织扩张管置入,随后再置入脊柱内镜,对脊神经背内侧支进行探查。以射频刀切断脊神经背内侧支,将工作套管中的软组织消融,直至上关节突外侧、横突基底部背侧的骨性结构完全暴露,以预防神经组织再生。最后,将内镜、工作套管等撤出,缝合切口。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观察,推针并给予局部压迫止血和无菌敷料包扎。术后休息1 d,第2天起可下床活动。
将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后的VAS评分、JOA评分进行组间对比。VAS评分以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医护人员对照患者神态表情,给出24 h内患者最痛苦表情的评分,无痛为0分,剧痛为10分,评分范围0~10分,分值越高则疼痛越严重[4]。JOA评分可评估患者腰椎功能,评估项目包括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度、膀胱功能,最高29分,评分越高则腰椎功能越好[5]。临床疗效判定依据为:(1)治愈:相关症状体征彻底消失,患者可以正常生活;(2)显效:相关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虽有轻微活动受限,但对正常生活无明显影响;(3)有效:相关症状体征稍有减轻,活动受限明显,对生活存在一定的影响;(4)无效:相关症状体征无改善,活动受限,无法正常生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相加即得到治疗总有效率[6]。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治疗后,研究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后VAS评分、JOA评分的对比(± s,分)
表2 治疗后VAS评分、JOA评分的对比(± s,分)
组别 例数 VAS评分 JOA评分研究组 50 2.07±1.31 21.79±3.63对照组 50 3.43±0.82 18.87±3.61 t 6.222 4.033 P 0.000 0.000
腰椎结核、腰椎滑脱以及腰椎肿瘤等许多疾病都可导致腰痛,治疗时需要先明确病因,才能针对性地进行治疗,进而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但临床目前无法完全明晰腰痛的发病机制,因此诸如小关节源性腰痛等便被归类到“特发性腰痛”的范畴[7]。目前,临床治疗小关节源性腰痛的方法主要是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其疗效已经得到循证医学的支持,但是受神经解剖便以、神经再生等因素的影响,成功率最高仅在80%左右。对于这种情况,本文中研究组为患者采取了脊柱内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射频消融术,首先该术法使用了内镜对目标神经进行了探查,可以准确定位手术节段,避免神经解剖变异导致的手术部位不当问题,同时在内镜的引导下,医生可以准确掌握消融的时间和强度,既不会给患者带来更大的创伤,也可以避免因消融不彻底而出现神经再生、影响手术效果的情况;其次,该术法采用射频消融手段,可以使神经被切断,使神经缩回远端,在热量的影响下神经会疤痕化,术后无法再生,从而避免小关节源性腰痛的日后复发,使患者获得良好的远期疗效。而对照组采用的经皮腰椎关节突关节封闭治疗主要是止痛,并没有切断神经并阻止神经再生,患者病情可能会出现反复。见结果,研究组疗效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脊柱内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射频消融术对患者腰痛、腰椎功能的显著影响。将杨鸿旭[8]研究中观察组93.33%的疗效、治疗后低于对照组的VAS评分、高于对照组JOA评分(P<0.05),与本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基于脊柱内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射频消融术治疗小关节源性腰痛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腰痛和腰椎功能障碍问题,该术法临床疗效十分显著,适合在患者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