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静
悉尼大学
生活中有一些人际的交往关系如同两条相交的线,双方从很远的地方而来,命运的安排下双方没有早一秒也没有晚一秒的相遇了。于此同时,双方的关系达到了最高温,双方相交相融于一点,机缘的安排,其终究是逃脱不开彼此奔赴各自生活轨道的命运,双方又朝着不同的方向开始了下一阶段各自的旅程。随着时间的流逝,双方渐行渐远,直到各自消失在彼此的视野范围。从此相隔天涯各一方。
提到相交线我们不免也会想到平行线,双方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或远或近,双方不曾彻底的拥有,当然也不存在离开与背起,取而代之的是不离不弃恰到好处的陪伴吧。
其实我们知道在两条平行线的平行面上,只要出现另一条和两线可交叉的线时,两条平行线便可以相交了。所谓最长情的告白就是长久的陪伴。我们无法得知两条平行线合适会遇到彼此,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两条平行线中至少有一条是无条件的甚至是深沉的爱着对方的,它不求结果,更不求彼此拥有,只愿一生目睹它的幸福,给它最长情的陪伴。
每个人都期待遇到自己的灵魂伴侣,彼此双方有着共同性和互补性。灵魂伴侣如同我们照镜子,在镜子的那一头我们又看到了一个自己。甚至连我们平时所回避的不敢直视的自身的一些因素,我们在对方的身上也能够看到或感受到。
灵魂伴侣之间会有着共同的志向、价值观、甚至是理想或爱好。双方有着共同的语言,彼此之间心照不宣,即便不交流也可以明白对方的心意。双方之间互补的特性也会导致双方发生一些磨合。这也是彼此心灵互相融合和成长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双方彼此最中达到互相包容,情比金坚的感情状态。
提到三角形我们可能首要想到的是三角关系,原有的双方关系被第三方的加入,原有双方关系的宁静与平和被打乱了,然而这场三人行的关系中,谁是受害者,谁是胜利者。我们会习惯性将双方关系中的受害者视为“第一受害人”,然而我想提到的是“第一受害人”能够通过第三方认清自己的身边人的面目未尝不是一种收获。然而第三方的胜利代价也是沉重的。
我们暂定双方关系中的背叛者为第一当事人,初步定为迫害者。打破双方关系的第三方同为迫害者。于此同时双方关系中的被弃方为第一受害者。然而三者的角色确是可以转变的。放弃平淡的长情选择感官上的刺激是得还是失,我们无从定义,当事人待内心趋于宁静后自会有自己的答案。然而无论第一受害者遭受到怎样的伤害,请相信这一课只会成就更坚强更优秀的你。你值得被爱。值得宇宙最丰厚的爱,但首先要好好爱自己。于是受害人就完成了向拯救者的转变。
生活中的拯救者为修复者、无论是修复破损的外界关系,还是修复自己的内心,都可以成为拯救者。那些有着宽恕包容的内心,慷慨的搭救他人之人等,都可为拯救者。迫害者则是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他人的利益,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以及客观物质的损害,都可以称之为迫害者。如:欺负弱小的恶霸,喜欢指责与批评的易怒者,以及虐待者等,都为迫害者。受害者则是与迫害者相对收到伤害的一方。
要解决问题,必须先跳脱问题的框架。卡尔·荣格常说,问题不能被解决,但人可以成长从而跳脱问题,然而无论是拯救者,迫害者、受害者,这将是一个死循环。跳脱出无限循环的“第一包围圈”。这种转变思维促使人物角色的发生质变,便是跳脱思维,正所谓旁观者清,当我们深陷受害事件之中的时候,我们如果不能及时止损的跳脱出来,只会在深渊中越陷越深,并让自己陷入绝望的境地,然而绝望是一种可以致死的病。所以当我们遇到伤害时请及时的跳脱出来。摆脱无限循环的,受害、迫害与拯救的三角关系。形成跳出循环的第四个点。
圆形,我们知道它的开始也是终点,它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如同两个你追我赶的双方,我们暂定双方为追逐方和逃逸方。把一次次奔赴圆形往复的过程称为复圆过程。复圆过程中的双方的动向速度是成正比的的,也就是一方的速度越快,另一方的速度也会成正比例增加。简单的说,追逐方追的越紧,逃逸方逃的越快。
面对追逐方的猛烈攻势,追逐方知能变本加厉的将其回避甚至冷暴力演绎到极致,于是又会促使追逐方产生更负面的焦虑之中,追逐的事态愈演愈烈。这便陷入了痛苦的死循环中。
然而复圆过程中的双方的动向速度是成正比的的,那么如果想减缓或者打破这种不断循环的复圆过程,其实只要将一方的动向速度降低便可以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例如当追逐方收起自己的因不安导致的,监督,试探,以及喋喋不休的抱怨,你会发现逃逸方更倾向你与你拉近距离。
这个图形很像两只眼睛,也像无限符号,该图形由两个交叉又独立的圆形组成,各自的圆形空间代表着双方彼此的空间,各自有着各自的世界。并在自己的方向上无限延展。在这里该图形可以形成两个不同行驶方向动向流动。当行驶方向向下开始负向循环的时候,双方的交叉点则是充满负能量的撞击,彼此呈现出来的是抱怨,不安,指责,以及逃避和冷漠。
调整该状态,双方势必要做一些妥协,在自己的空间中抽出一部分时间和精力,陪陪你的另一半,长久以往,另一半不安的心会被得到安抚,其抱怨和指责也会减少。双方的感情也会变得越来越深厚。
当行驶方向向上开始正向循环的时候,双方会呈现出更多的包容、理解,鼓励和支持。“持有正面的思维方式就会有幸福的人生。”[1]该图形循环的方向为正向还是负向取决于双方的觉悟和心态,以及对彼此的包容度。
这个点是平衡关系的中心,好似天枰的中轴线,天枰两端持平,天秤两端分别为施予者和接受者。当施予方储蓄性给予,而接收方并没有给予相应的回报,天秤将会失衡,接收方甚至不能和施予方进行和谐的交往互动。
久而久之由于施予方没有得到相应的回应,施予方在双方关系中会慢慢的进入失望甚至绝望状态。即便施予者抱着无条件的爱去包容对方,去为对方付出,是否会换来长久的交往关系呢?事实往往不尽人意。接收方当面对长此以往的被给予,其就像一个巨婴只会滋长出更加理所应当甚至叛离的心理意识。接受者往往会以外遇,甚至家暴等行径,结束这一不平等的关系。
站在天秤两端的双方,如何才能达成长久稳定和谐的关系?如果彼此趋于静止,那便失去了生活的乐趣。双方付出有流动,感情才可以有流动。这让我想起两人压跷跷板的游戏,这次你用力多一点,下次我用力多一点,长此以往生生不息。本着彼此之间双向付出,这次你多付出一点,下次对方作为爱的回报多为对方付出一点,长此以往双方才有正向循环的长久恋人关系。
我们存在世,周围的环境则是我么赖以生存的空间环境,人事物依着自然界的规律以及生存法则,生生不息。
人与社会的产生是一致的,人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社会关系的含义在这里是指许多个人的共同活动。”马克思在1846 年致帕·瓦·安年科夫的信中说:“社会一一 不管其形式如何一一 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所以人的活动结果直接影响着社会结构的构成。人的本质也恰恰直接反应着社会的本质。
人和宇宙表面看来,各自为独立的个体。然而世间万物包括人存在于宇宙之中,我们更倾向于接受宇宙与人乃至万物是整体与局部的存在关系。宇宙是一个整体,人乃至万物如同它的细胞,彼此相互关联。
与人体而言,我们的身体里也有着庞大的细胞数量。于是有专家表示。人体恰恰也是宇宙的全息缩影。人身体的组织、细胞、经络、等都与宇宙息息相关。人道的不规律就会导致天道无常。人由于个人的欲望对动物的杀戮,植物的砍伐,自然界的破坏等等,并导致了全球的气候变暖,自然灾害,甚至是病毒瘟疫的肆虐等等。宇宙中存在着一种法则,那便是将万事万物朝着更好的方向推进,这也是宇宙的意志,当人的意念以及行动与宇宙的意志相一致时,人的发展也会相当的顺利。[2]
宇宙之大,人之根本。人道反映的就是天道。当每一个个体把自己的专注点放在如何提升自己时,心怀大爱遵从善道而不是把自己的肆虐索取的欲望加压与外界以及他人时,个人的小宇宙就会达到平衡。与他人相处的人文关系也会进入正向循环的轨道。古代圣人孔子发现了天道便是善道,然后创出人道,仁、义、礼、智、信。我们每个人要恪守本心,严于律己,遵从宇宙的运行法则,自然规律。为实现人与自热和谐共处的宇宙大环境,缔造人文主义和谐社会的蓝图贡献出我们的力量和独有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