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校本历史课程的开发

2021-08-30 01:26张琨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21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历史

张琨

摘要:笔者所在初中的教学理念是轻负担,重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针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开发了若干校本课程,帮助学生拓展相关素质。本文主要分析校本历史课程开发的资源供给情况与相关专家的理论研究差异;依据相关专家的理论对校本历史课程开发进行探讨;将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和评价结果与国内外专家的理论模型进行对比,从而找出不足之处,提出相关建议,完善笔者所在学校校本历史课程。

关键词:校本课程  历史  开发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诱因

笔者所在学校为城区初中,教育教学资源相对较丰富,主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非毕业班历史课程相对较轻松,所以除了常规教学以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项上课。部分历史课选项上课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历史素养的提高。

针对学生的特点开设特色历史校本项目,一般而言,校本课程主要是面向非毕业班的学生,要符合本地和本校的特点,有助于学生素质的拓展,主要依据部分专家的理论进行课程开发。新课标赋予学校在校本课程设置方面一定的权力,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本地的文化氛围与民族传统设置相关课程,满足本地学生的需求与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依据轻负担、高质量办学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将新课标规定的项目进行延伸深化,如设置复兴之路、寻根溯源、文史纵横等课程,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含义

校本课程开发是根据英语词汇curriculum development翻译而来的,国外很多教育家都曾经给校本课程开发下过定义,英国的飞利浦·泰勒和科林·理查兹将其定义为:“那些精心计划的活动总和,通过它们设计出学程和教育活动模式,并提供给教育机构作为其学程或者教育活动模式的方案。”我国学者钟启泉对课程的定义是:“借助学校教育计划—课程—实施与评价,以改进课程功能活动的总称。”由此可见,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提出议程、确立理论基础、制定课程内容、实施课程与课程评价。通常校本课程开发一般包括三个过程,一是课程规划阶段,二是课程实施阶段,三是课程评价阶段。

三、如何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历史课程规划主要由学校和老师共同完成,在第一阶段,学校可以先给历史老师发一张开课申请表,要求阐述开课内容、考核方式、评价方式等,再根据老师的申请进行统一规划,学生根据学校开设的课程进行选课。第二阶段是历史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统一学习,深化学生的知识。第三阶段是课程的评价阶段,主要是老师对学生学习内容的评价。

教育家泰勒曾经对课程的开发进行过一定的研究,他把课程开发的资源主要分为学习者资源、学校当代生活环境资源和学习内容资源。在确定了大量的初选目标以后,学校应该筛选教育资源,根据学生和教材的情况初步设置一般教学目标,相关的课程开发者和执行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设置具体的教学目标。

校本课程是非学术性课程,在初中阶段,校本课程一般和中考关系不大,主要是满足学生多样性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泰勒课程研制原理(见图1),可以这样做:从课程资源分析,资源来源于学生、学校所处的社会和历史课程内容,主要从学生、社会、学科三方面进行分析,着重于学生和学科,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教师的特点等,根据分析的结果制定一些课程(初选目标),如复兴之路、寻根溯源、文史纵横等。

根据初选目标,对初中生的心理特征等方面进行初步筛选,筛选出适合客观实际(历史学科特点、初中学校特点以及初中生特点)以及学生心理特点的课程(制定预定的教学目标)。

笔者认为,可以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结合历史教育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校本历史课程。例如,寻根溯源可以在校本课程中引入姓氏起源,让每个学生去探索自己姓氏的渊源,适当时候可以申请组织一部分学生到安庆文博园去研学旅行,去感受中华姓氏文化的源远流长;复兴之路可以在校本课程中引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身边的变化,通过身边的变化去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文史纵横可以在校本课程中增加不同时代的文学类型,让学生体会文学来源于现实,通过文学去探索历史课堂所不能赋予他们的历史世界,在文学的海洋里去领略历史的魅力。这样做既保留了传统,又有新兴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多样性需求。校本课程与常规课程可以有重复的部分,校本课程可以是常规课程的延续与强化,使得常规课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学校要让教师、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或兴趣,对预定教学目标进行选择(学习经验的选择);教师、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项目,教师根据自己所选项目,组织选择该项目的学生进行学习(学习经验的组织);让学生选修一节校本课程,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学习(学习经验的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随堂评价和终结评价(学习经验的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教授不同课程,例如,文学功底好,担任文史纵横的教师;喜欢研究时事政治,担任复兴之路的授课教师。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课程。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不足之处

根据历史教师所拥有的技能和学科内容,可以在初中开发如复习之路、寻根溯源、文史纵横等校本课程,但是这些课程有些缺乏针对性,总体来说与学生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如图2所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并不是满足学生发展需求,而是强调教师的主导型,虽然与学生需求有一定的契合性,但是不免有很大的限制。因此,校本课程的设置应该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为根本,有针对性地开发课程资源,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来开发历史校本课程,也是建立在学校资源供给、社会资源供给和教师资源供给的基础上。图3所示为学生主导型校本历史课程开发,有一部分资源是教师的,凡是在校历史老师,掌握一定的技能,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都可以申请开展历史校本课程。在社会供给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与初中教学特点有一定关系,为了保证校园的安全,初中学校一般实行封闭式管理,不允许外面的闲杂人员随便进入学校,如果面向社会人员引进校本课程资源,则会存在要

求提供课程经费的问题,在目前的体制下这个问题难以解决。

综上所述,校本历史课程的开发基本符合教育学与课程论的发展规律,体现了学校轻负担、重视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课程开发与开展过程,学校都要进行比较严格的评价,同时要从历史教师、历史教学内容和学校、社会环境方面进行资源供给,基本满足学生的需求。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学生参与过少,社會其他方面的因素介入也不够多,校园环境相对比较闭塞,一些项目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基本没有得到开展,希望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校本课程。

参考文献:

[1]周军.试论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J].教育发展研究,1999,(12):1819.

[2]张智育.学校本位课程发展[M].台北: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99.

[3]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概念解读[J].课程·教材·教法,2001.27(4).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开发历史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新历史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