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朝霞
在人教版六册教材中,有很多古诗词妙用了历史典故,曲折婉转地表达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笔者以此为线,牵出一组化用典故的诗作,吟咏玩味,方觉古代诗人心有锦绣,妙口成章,表情达意曲径通幽,化典之妙用,增诗之灵秀。
先让我们明确一下“用典”释义和来源: 典,即典故;典故也即典事;所以用典也称用事。比较权威的辞典是这样解释的:“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现代汉语词典》定义为:“诗文中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语。”由此可见, 典故包含了事典(古代的故事)和语典(有来历出处的词语)两个方面的内容。
综观人教版六册教材,其中运用事典的如下。
1.王绩《野望》中“长歌怀采薇”,“采薇”一词,出自《史记·伯夷列传》,文中记载“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讲的是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灭亡后,隐居首阳山,不再出仕。此处引用,表达了王绩看到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不禁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全诗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采薇”仿佛让我们看见不施粉黛的美女徜徉山野,表现了诗歌朴拙素雅的风格。
2.崔颢《黄鹤楼》中“昔人已乘黄鹤去”,出自《太平寰宇记》,“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此中“昔人”指的就是骑着仙鹤飞去的仙人。这里借古代传说入诗,平添神秘浪漫色彩。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報君黄金台上意”,这里的“黄金台”讲的是招揽贤士的故事,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凡是贤士响应,赏赐千金。在《雁门太守行》中表达了诗人李贺想要报效君王的忠贞之情。
4.《雁门太守行》中“提携玉龙为君死”,这里的“玉龙”指的是玉龙宝剑。相传近代雷焕曾经得到一个玉匣子,里面藏着两把宝剑,后来宝剑入水以后化作了龙。玉龙宝剑由此得名。
5.杜牧《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借用了三国时期周瑜“借东风”的典故,他利用东风之势火烧赤壁,大败曹军。“二乔”是江东乔公的女儿,大乔嫁给了孙策,二乔嫁给了周瑜。作者用一个假设,推理了三国争霸胜败在于机遇,在这首诗中,通过缅怀历史事件,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顿悟和感慨。
6.李白《行路难》中“闲来垂钓碧溪上”,相传姜太公没有遇到周文王之前,闲居渭水边垂钓。诗中还有一句“忽复乘舟梦日边”,讲的是伊尹梦见乘船经过了太阳的旁边,后来就得到了商汤的重用。用此典故,表现了李白期望像姜尚和伊尹一样等待时机,得遇明主赏识再大展宏图。
7.《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李白用此典故,表现他受到排挤离开长安时仍然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大展宏图、施展抱负。
8.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一个是借用向秀经过好友嵇康故居,听见有人吹笛子,创作了《思旧赋》。一个是借用了南朝梁任昉的《述异记》记载的故事,王质观看童子下棋,观完后斧柄都朽烂了。原来人间已经过了上百年。这两个典故,表现了刘禹锡被贬二十三年在扬州遇到白居易,感慨物是人非、世事变迁的复杂心情。
9.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出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魏尚抵御匈奴有功,却获罪降职,苏轼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像汉文帝派遣冯唐赦免魏尚一样,早日回朝廷效力。
10.秋瑾的《满江红·小住京华》中“四面歌残终破楚”,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听闻四面楚歌,丧失信心而拔剑自刎。秋瑾逃离家庭藩篱,所以这里称“终破楚”。
另有运用语典的如下。
1.《雁门太守行》中“半卷红旗临易水”,出自“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回还”。这是战国时荆轲《易水歌》的名句。此处用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2.李清照《渔家傲》中“九万里风鹏正举”,出自《庄子·逍遥游》中“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表达了李清照在命运坎坷、国运衰微之际想要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实现理想抱负的愿望。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今日听君歌一曲”,指的是白居易写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宴席之上,白居易醉酒相赠,刘禹锡即兴相和,“英雄惜英雄”的喟叹何其坦诚。
4.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中“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这里化用了汉文帝刘恒贬官贾谊的历史事件,贾谊曾在长沙凭吊屈原写成《吊屈原赋》,此处“吊”字由此而来以此表达刘长卿被贬的悲愤之情,力透纸背。
5.《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亲射虎,看孙郎”出自《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孙权亲乘马射虎”。这里苏轼自比孙权,表现出想要建功立业的豪迈气概。还有一句“射天狼”,出自《楚辞·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天狼”喻指进犯大宋的西夏。
6.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八百里分麾下炙”,出自《世说新语》:“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驳。”诗中还有一句“马作的卢飞快”,出自《三国志》记载刘备的的卢马“一踊三丈”,驮他脱险。
7.秋瑾的《满江红·小住京华》中“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听到琵琶女演奏后泪湿衣衫,用在这里体现了秋瑾的侠骨柔肠。
笔者揣摩品味,品出古代诗人研学作诗三重境界。
一是博闻强识,诗作才会汪洋恣肆。古代诗人饱读诗书,胸中有丘壑,才会下笔有神,一泻汪洋。大才子苏轼《水龙吟》这首词句句用典,堪称学者典范。
二是曲意传情,诗作才会意蕴丰厚。不管是律诗、绝句,还是词曲,都有严格的字数要求,语言必须凝练简约。用典平添了诗词的多重意境,在最短窄的空间内实现了内容的深邃和主旨的升华。
三是用典传神,诗作才会灵秀脱颖。同是一题,巧妙用典可以在历史和现实之间左顾右盼、顾盼生辉,譬如诗作之眼含情脉脉,整首诗因此灵秀俊逸,在凡俗之作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