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珊
数学,人类文化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伴着当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已离不开它,并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然而,在实际的数学课堂中,受应试教育的功利性和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数学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受到弱化。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数学教学的价值观,让人文教育回归数学教学。
基于数学课程目标的需要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衍生的激烈升学考试竞争,使教师忽视数学课堂人文方面的分析与讨论,只重视知识的讲授和技能的训练,数学的人文性被数学的功利性所取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了“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四个维度的总目标,学生在展开数学思考,进行问题解决,建立情感态度的过程都立足于知识技能的学习基础上,知识技能的习得也必将推进其他三个目标的发展。知识技能建基于学生的领会知晓,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建基于学生的掌握运用,情感态度建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这四个目标,不是独立分裂的,而是一个互相交融、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其根本出发点是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以生为本,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考虑学生的文化精神追求;强调培养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和情感,重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因此,数学教学不能是乏味的概念和抽象的符号,而应是具有丰富文化和人文内涵的学科。数学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求知活动已有悠久历史,把人文教育融合到数学教学中,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发挥其育人功能,让每位学生在获得必需的知识技能的同时,获得情感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的需要。
基于数学课堂现状的需要
从表面看,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逻辑性学科,这使得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时,容易把教材视为概念、定理和公式的推理与剖析,认为数学学习就是知识的练习与积累,把数学历史性、文化性的材料视为可有可无随意删减。
例如,在“认识人民币”教学中,教师利用换币和习题这种机械地数和算的练习形式,促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元、角、分三个人民币单位的进率关系。人民币与学生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了解人民币的历史起源对学生认识人民币很有意义。机械练习不仅使数学知识远离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割断了社会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违背了数学为生活服务的目的,无法跳出狭隘的数学工具性,遮蔽了数学知识的人文价值,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
又如,在“圆锥的体积”教学中,教师通过课件让学生观看圆柱变圆锥的演示过程,然后总结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最后让学生套用公式进行习题训练。虽然,在教学效果上学生能计算练习题的答案,但在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上,学生则缺乏激情和想象力。这是因为,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关注学习结果,忽略了数学知识科学探究的严谨精神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使数学知识与学生脱离,学生被动地掌握知识,让教学与数学教学目标相悖。数学教学要走出应试教育,就要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认知需要、个人价值、自由创造、学习潜能,使学生的智力与情感和谐发展,发挥数学课程的育人功能,充分体现课标“情感与态度”这一维度的意义所在。
人文教育走进数学课堂的可能之径
正视数学的人文精神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树立善于思考,勇于质疑,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作为科学重要内容的数学,似乎与人文精神“毫不沾边”。然而,作为科学重要内容的数学,其本来就包含着对真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面对现实探索规律、以科学成果造福人类、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并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等内容,是“寻实”的精神、“寻真”的精神、“寻美”的精神、“寻善”的精神的反映。这种寻实、寻真、寻美、寻善的“科学精神”本来就是一种“人文精神”。所以,教师在看到数学的科学知识的同时,还需要看到数学当中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决不能将数学作为独立于人文精神之外的科学。
深思数学的人文要素
“数学是什么?教师如何看待数学?学生如何学数学?”这不仅是数学的学科问题,也是历史问题。数学内容的演变和发展,数学概念与定理、法则的产生都有其历史背景。历史的就是人文的,数学发展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要素。数学概念与定理、法则之间的系统知识网络不仅与数学知识产生的历史背景相互关联,并在历史的时空中更好地呈现。因此,除了通过教材呈现数学知识,教师还需要为学生构建宏大的历史时空,重现历史事件,通過历史呈现数学。
关注数学的人文过程
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就更特殊了。数学课堂既是学生的一个认知场所,也是学生的一个情感场所。教师与学生的课堂教学活动,受认知因素影响的同时,也受各种情感因素的影响。关注数学的人文过程,就是要关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感需要、兴趣需要,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陶冶学习兴趣,习得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自信,发展学习能力,让学生深切体会数学学习的趣味,领悟数学的应用意义、科学意义、文化意义和审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