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英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部门对于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但在实施过程中,部分学校不能做到支持教育部门的工作,甚至在教育的过程当中忽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分析当今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并从组织保障、劳动教育融入课程、劳动教育融入活动以及劳动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四个方面探讨实施劳动教育的措施。希望对今后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 劳动教育 全面育人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7.054
2019年教育部颁发的教育工作要点指出,要大力加强小学对劳动教育的重视任务,并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个人素质考核标准当中。小学的学生一般处于6岁到12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既有强烈的勤奋感又有难以忽视的自卑感,同时也是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年龄段对学生展开劳动教育有利于健全学生人格以及养成良好习惯,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当今小学劳动教育现状
近年来,教育部颁发了不少与小学劳动教育相关的文件,并提出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更是践行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许多专家也提出了要加强小学劳动教育的建议。在这种形势下,各所小学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增长,并对课程任务进行修改,同时在各种节假日会采取课外活动的形式开展劳动教育。
但许多小學在实施劳动教育的过程中面临不少问题。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劳动与技术课程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不受学生、家长的重视,甚至很多教师也没有正确认识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内涵,不重视该课程的教学工作,而且课时常常被其他课程挤占,弱化了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教育地位。许多小学的教学设施也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甚至没有相关的劳动教育设施,极大影响了劳动教育的开展。部分小学教师认为学生应当以学习为主,学习重点应当是对学科知识的学习,进而会占用劳动课程进行学科的教学。除此之外,在节假日期间,教师会布置大量作业,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劳动。甚至有些教师将劳动教育作为对学生的惩罚,当有学生在课堂当中捣乱或是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等情况,教师会惩罚学生做值日等,这种情况容易导致学生对劳动教育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劳动教育的实施。
二、实施劳动教育的措施
1.成立监管组织,保障劳动教育的实施
现如今许多小学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并没有切实将劳动教育纳入教学任务当中,同时教育主管部门没有设立专门的劳动教育监管机构,这就容易导致学校在发生意外时推脱责任,就很难顺利开展小学劳动教育。正是因为如此,各地应当成立于劳动教育相关的监管机构。首先,政府要大力支持劳动教育监管机构的建立,并在建立的过程当中,制定相关的监管制度,以劳动教育发展为监管机构的发展方向,充分利用社会当中各方面的资源对小学劳动教育工作进行监督。
其次,各小学内部应当成立与劳动教育相关的组织,其日常工作便是培养提高教师劳动教育水平养,并且对于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进行研究。可以通过定期举办教师交流,使教师认知到劳动教育对于小学生身心成长的重要性。
最后,各所小学可以联合家长,成立相关的劳动教育责任小组,通过家长的力量辅助学校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从政府、学校以及家长三方面推进学生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
2.将劳动教育融入课程当中
现如今,许多小学的学生缺乏对于劳动教育的正确认知,更是由于部分小学的教师将劳动视为惩罚学生的手段,使学生对于劳动教育产生抵触心理,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当中都对劳动产生了厌恶心理。各所小学应当在设置教育任务时,将劳动教育作为一门课程融入教学任务当中。
可以在每周的周五下午设立一个课时或者是两个课时的时间,由专门的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对教室以及学校做大扫除,在大扫除的过程中,告诉学生正确的劳动方式,引导学生对劳动教育产生正确的认知。在劳动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注重对于学生表情的观察,一旦有学生将劳动当作游戏,应当对学生的进行教育引导,同时告诫学生校园内的一草一木都属于所有同学应当照顾的范围之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可以设立一定的劳动理论课程,在网络上下载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对劳动产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同时应当提高各学科教师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尽量减少占用劳动教育课程的时间,充分开展对于学生的劳动教育,培养全面性的人才。
3.将劳动教育融入活动中
劳动教育分为劳动和教育两个部分,从劳动这一名词来讲,指的是学生的体力劳动以及脑力劳动,但从教育这个名词来讲,是指应当引导学生掌握与劳动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经验。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时,应当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但从劳动教育的实践看,有的小学只是将劳动教育作为体罚学生的工具;有的劳动教育仅仅是停留在形式上,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有的仅仅是将教育形式设置为成本较低的大扫除等,甚至在大扫除的过程当中并没有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引,放任学生根据自身的想法进行劳动,同时也没有对学生进行专门的理论知识教学,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小学生的劳动教育。
劳动教学应当切实融入活动当中,比如可以开展“我是劳动家”的画画比赛,学生可以通过作画的形式展示任意一种劳动的过程,这可以锻炼学生对于劳动中细节的观察力,并加深学生对于劳动的印象,进而促进对学生的劳动教育。
4.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园文化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生在学校当中的时间要远远大于学生在家庭当中的时间,所以在学校内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是十分有效的途径。在进行劳动教育时中,学校领导应当将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环,给予高度重视,并且在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当中,注重“劳”与“育”的结合,在引导学生进行劳动实践的同时应注重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
校园文化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氛围,更代表学校的精气神,具有凝聚人心以及展示学校形象等多重作用。同时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学生的教学效果是学科课程无法比拟的。各小学在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当中,应当将劳动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当中,主要的融入方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第一,可以在校刊当中涉及与劳动相关的语句,通过校刊对于学生的宣教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第二,可以在校园内的墙报上,绘画与劳动有关的图画,以起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第三,可以定期开展劳动比赛,通过比赛的形式帮助学生寻找劳动的乐趣。
总之,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具有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劳动教育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当中,离不开社会、学校以及家庭三方面的支持。近年来,各所小学都在逐步加强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不断地发现并解决。劳动教育应当切实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从专业的角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正确的劳动习惯以及积极的劳动态度,进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奇《全面发展视域下中小学劳动教育重构策略》,《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
[2] 杨世强《新时期中小学劳动教育改进策略》,《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21年第2期。
[3] 李翔《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有效性探究》,《基础教育论坛》2021年第4期。
[4] 杜建群、刘丹《振兴乡村,发挥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功能》,《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第2期。
[5] 梁宝珠《让劳动教育“活”起来——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提升小学生劳动素养》,《小学教学参考》2021年第9期。
[6] 姚琦《当代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