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青
摘 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话是必不可少的。营造平等、轻松、和谐的师生对话情境,有助于提升课堂对话效率。在高中语文小说体裁的课文教学中,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实施对话策略:一是明确对话目标,二是细化对话话题,三是注重师生互动,四是运用有效评价。
关键词:高中语文 小说教学 对话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7.043
课堂教学,不是教师的“一言堂”,坚持以生为本,构建和谐课堂,就要重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课堂对话是拉近师生距离,把握教学方向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积极创设融洽的对话氛围,围绕话题展开交流互动,在彼此尊重、相互影响、合作分享的氛围中,激活学生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课堂对话并非随意为之,而是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对话。
一、对话目标要明确,体现文体特色
教学活动的组织,需要明确的目标,进而围绕其展开课堂设计。小说体裁的教学要通过课堂对话来调节氛围,指向教学目标。语文学科,要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同。因此,在小说体裁的课堂对话上,要让学生认识、了解小说体裁,把握小说人物、情节、环境等基本要素,了解小说作品的创作背景,人物关系,以及小说文学常识等内容。
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学目标有两点,一是学习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的特点;二是从叙述手法上把握人物形象。前者为教学重点,结合小说文体阅读,让学生了解小说的特点。可以通过阅读欣赏,从该小说中把握叙事顺序,即跟随黛玉的行踪,从黛玉视角来观察贾府。后者为难点,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需要从文本内容中,揭示人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或者借助于叙述内容,从某人视角来辨析人物形象。“林黛玉进贾府”,所呈现的叙事视角,为什么要站在林黛玉立场来写?这种写法具有哪些艺术特色?由此,通过“问题”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打开课文阅读的序幕,指引学生循着“问题”来展开阅读和思考,渐进领略小说的创作目标。
同时,在对话目标的设定上,还要抓住阅读活动,以提高学生的文本鉴赏力。读小说,既要理解小说的写作题旨,还要辨析小说的文本内涵。课堂对话,对话的目标在于增进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教师通过课堂对话,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以开放的心态、批判的思维,来审视小说文本。对于书中的内容,不能盲目崇信,要立足自我理解与经验,展开批判性阅读,进而加深对小说文体的理解。阅读小说,要了解小说文体的基本知识。在课堂对话目标设计中,对教材中所编选的小说文本,教师要借助于课堂对话,让学生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以及作品所表达的深刻意义。如在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对于该文的品鉴,教师要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面对压迫,不能逆来顺受,而要拿起法律武器,以正确的方式来奋起抗争。
除此之外,课堂对话,要强调师生、生生对话的平等、民主与和谐,尊重学生,激活学生的主体性,设置可操作性的对话内容,突出重点,详略得当,从而让学生从小说阅读中探究文体的艺术魅力。
二、开放对话话题,激发主动思考意识
课堂对话,所设置的话题应该是灵活的、开放的。话题是小说教学课堂对话的核心,恰当的话题,有助于激活学生思维意识,深入理解小说内容。话题本身,在选择和设计时,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是与教学目标相适应。话题的选择,要与课程目标相关联,要为教学目标服务,要调动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探究,围绕教学目标去读小说、谈小说。二是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堂话题,要考虑学生实际,话题要顺应学生认知水平,激发学生好奇心,增进学生认知经验的积累。三是要有探究性、有价值。课堂对话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探讨有价值的话题。话题难度要适中,话题之间要有承接性。
同样,课堂对话中的话题,要具备连续性,通过话题,以问题的形式来延伸小说知识,让问题成为师生对话的“桥梁”。通过对话,解决问题,化解学生的阅读疑惑。教师在解读小说文体时,要突出教学重难点。课堂对话,要围绕重难点来展开。因此,教师要研读文本,把握教学目标,结合学情来设计对话“话题”。小说阅读中的疑点、争议是客观存在的,对于疑点的探究,可以让每个学生都通过“对话”发表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教师通过捕捉、分析学生有争议的问题,进而拓深对话内容,增强学生的阅读批判与质疑精神。小说中,矛盾冲突是关键点。对于小说的创作,往往通过人物关系来揭示冲突。矛盾冲突可以作为话题,激发学生去思考,分析小说矛盾冲突,深入体会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
举例来讲,在读《祝福》时,祥林嫂、鲁四爷之间的冲突,可以作为人物冲突的话题,让同学们结合小说文本,找一找对两者冲突的描写内容,对比这些叙述细节,从中挖掘祥林嫂惨死的缘由。由此来看,祥林嫂的命运之所以凄惨,其根源并非由鲁四爷造成,而是与封建礼教对普通妇女的戕害有关。
三、搭建师生对话“支架”,促进深度学习
小说教学,读是重要手段,但在阅读指导中,教师可以利用对话,为学生搭建阅读“支架”,指引学生从问题中找准文旨,进而加深阅读理解。小说文体本身,有较多的预设、省略、中断、冗余等“留白”点,对于小说解读,教师无法做到逐字逐句学习,通过设置问题“支架”,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去思考、去讨论、去分析、去领会小說人物形象,把脉小说情感。
举例来说,在读《边城》时,该文的标题为什么要设为“边城”?“边城”可以是一个空间概念,可以是一个时间概念,在小说中,对“边城”应该如何理解?循着这一问题“支架”,让学生从小说中梳理故事情节,剖析人物关系,揭示小说创作主题,由此层层深入,为学生搭建有条不紊的阅读框架。
课堂对话,要讲究质量。对话过程,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难点和疑点,引领学生深度探讨。每个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其局限性,课堂对话,围绕小说文本的讨论,一些问题无法解答,教师要通过提示、点拨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瓶颈。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小说文本深度阅读,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说出自己的想法。课堂对话,教师要走出肤浅问题,逐渐拓深学生的对话焦点。
在读《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有学生在阅读后认为别里科夫为“校长”,不应该是普通教师。为什么?因为,从小说中,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人,如果仅仅是一位教师的话,不能管辖学校15年。所以应该是一位校长,才有这个管辖的权利。学生从课堂对话中,围绕话题展开深度思考,并结合文本剖析提出自己的见解,提升了学生对小说文体的阅读洞察力和敏锐思考力。
四、注重课堂评价,提升学生阅读鉴赏力
评价是课堂对话的一部分,科学、恰当的评价,对于激活学生思维动机,增进学生主动学习,拉近师生距离,营造和谐互动课堂都具有重要意义。在课堂对话时,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的恰当运用,可以促进课堂学习活动的优化。对于学生恰当的回答,教师要即时肯定,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当学生的回答不对,或者提出新的质疑时,教师不要急着答复,而是要适当延后,给予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空间,或者引入小组合作方式,对问题展开交流。延时评价,可以消解学生的负面情绪,增强学生的表达信心,提高课堂对话参与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课堂对话中,要注重双向互动,通过评价,调控学习进程,引领学生从不同视角来理解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水平。
总之,在小说课堂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参与课堂对话的机会,坚持以生为本,倡导学生平等对话,从对话中获取知识,分享学习经验,从课堂对话中建构有意义的学习。
参考文献:
李敏《高中小说教学中的课堂对话研究》,辽宁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