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桐
一湖、一墙、几桌、几椅,校园秘境里友人相逢,交谈甚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三年前作为新生,我来参观坐落在此处的万国墙时,便发现密密麻麻的青葱树木后掩藏着一个小湖,岁月安好地坐落于静谧之中。要不是多看了一眼,我便无法发现湖边这一处隐匿的“秘境”,只会当作一片再普通不过的树林,与它擦肩而过。只因一个小小的驻足,我回眸望见微风轻抚时,成千上万相互遮掩的枝条中,一个不一样的轮廓若隐若现。
层层树木掩映仿佛在守护什么,某处留白的地方又流出白色的日光,好似在召唤着人们前去一探究竟。
我踏过层层林荫,眼前倏地豁然开朗,一面墙静静地坐落在这里,一片湖涌动着生命的气息,波光粼粼的湖面上间或有鱼群越过,风儿吹来树叶的香气,鸟儿欢叫的声音和人们交流的声音交织着,我这才意识到:原来自己便是误入桃花源的渔人。
正如“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甚异之”一般,我惊叹于这方天地的自然与美丽。只见万国墙的墙面略微弯曲,仿佛一位睿智的老者,脊背虽驼,却激荡着岁月和历史的沧桑。墙上写着上百个国家的名字,是各位北语留学生的祖国。远远看去,它好似弯弯的一片白玉石,代表着中国与各国之间友好、纯洁的深厚友谊,总是引得人们竞相拍照。
然而,更吸引我的,是转过身来望见的那一片青翠欲滴、碧波荡漾的秘境。它被周围的树木包围着,像被拥起的珍珠,神秘而又耀眼。微风轻抚时,群树呼应着,水流潺潺,小野花袭到你的脚边。特别是夏天,闪耀的日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穿过树干上凸起的片片纹理,赐予水面波光粼粼,反射出天空的澄碧,反映着枝丫的嫩绿,反照着戏水的孩童,反现着交谈的友人。地上的砖块组成神奇的图标,伸着奇奇怪怪的“手脚”,仿佛念着什么古老的咒语。河边树上的叶片被太阳晒得绿油油的,像是未干的染料将要滴下来,我这才发现原来漫画里的情景,可以不只出现在画里。
我一直都想知道这片秘境的名字,后来在地图上看到“枕石园”这三个字,“原来这就是它的名字啊”,我心想。
真正和这片园地结缘,是我在大一上中文写作课的时候。教学楼后有一扇小门,推开,这片美妙的景象便一下子出现在我眼前。它的东边是留学生的教学楼,所以经常有各种肤色的学生坐在石凳上交谈。
这里的石桌上,总是摆着书本和零食,坐在石椅上的留学生们手里握着奶茶杯或是可乐罐,天南地北地说着不怎么流利的中文,欢笑着,让这里成为绝佳的会友之地,神奇地将不同人种包容进来,将他们的精神、他们的话语恰如其分地融合在一起,汇成文化交流的神奇乐章。
也曾想象过自己可以跟这些外国留学生围坐在一起,喝着冰冻的饮料、聊着天,弃时间如遗,可是由于胆怯,我始终不敢上前和他们交流。
后来,我需要结交语伴来练习口语,就想着来这个地方碰碰运气。刚好碰见三个韩国留学生在聊天,他们穿着韩国人的标配服装——棒球帽、人字拖,正在用我偶尔能听懂的韩语说着什么,青春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和他们当朋友应该会很快乐吧,我心里想,可当时我的口语很一般,几番纠结之下,才好不容易鼓足勇气走近他们,用磕磕绊绊的韩语表达了自己的交友愿望。
那时的我,就像等待老师点评的小学生,低着头看着地面等待他们的回应。本以为他们会以听不懂我说话为理由来拒绝,没想到他们不但没有不耐烦,还非常开心地用不太标准的中文说:“好啊!好啊!我们也想交中国朋友!”脸上洋溢着无法言喻的开心。
于是我们互加了微信,他们也非常热情地邀请我加入了聊天。就这样,我第一次收获了一群韩国朋友,也更加相信这里是个有魔力的地方。我顺利地交到这样一群好的语伴,让我们原本没有交集的人生渐渐相互交融。
后来我们经常约在这里聊天,或者互相讨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次我们聊着天,湖水在风的轻拂下微微地响着,湖里盛满亭亭玉立的荷花,半明半暗的云在空中飘着,韩国朋友忽然吟诵了一句:“此乐何极!”此情此景,让我的思绪一下子跨越了时间的长河。
多少年前,我们的先人也曾在亭台楼榭中觥筹交错,互诉衷肠;或是在灿烂艳阳下游山玩水,欢声笑语。古人还喜欢借景抒情,总是有感而发,当看到一处景色,或磅礴或凄凉或美艳或悲壮,都能激起他们心中不同情感的碰撞和迸发,一旦触及到内心深處某个闸门,思绪便如洪水猛兽,一发不可收拾。
而我和朋友们在这片园地里收获的感情、相识的经历,又有多少古人在相似的场景中曾经经历过?又有多少来者在未来的某个场景中将要经历?而这些情感,又得无异乎?
后来这些韩国朋友陆续回国,这片园地也不再是我们的相会之地。但我还是会时常到这里,不论是什么季节,它都有着含蓄独到的韵味。
初春时分,叽叽喳喳的麻雀在这里欢欣地唱着赞歌,温柔的风儿轻轻划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仲夏时分,金色的阳光毫不吝啬地撒向湖面,晒得树上的知了不停地鸣叫;深秋时分,叶子纷纷换上老年的服装,坠到地上、湖面上,静静等待变成养料;隆冬时分,寒冷冻结了湖面,一动不动的它像深不见底的渊,把一年的经历默默吞下,被漫天的飞雪完全覆盖。
我喜欢徜徉其中,感受那种不可言说的魅力,冥想透过这片小小的湖岸窥探文人们在景色里捕捉的感情;遐想通过这秘境一般的山水来跨越时代的沟壑,让前人曾经置身的园地展现在我的眼前,将那些他们曾获得的真谛和触动,注入属于我的奔波、劳作和冒险。
后来我才知道,“枕石园”不是它的名字,而是教学楼旁那个古色古香的小园子。我却没有任何的意外和失落,因为原来此景,本该没有名字。
责任编辑:曹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