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倡禁烟的黄爵滋

2021-08-30 02:37汪洋
博览群书 2021年8期
关键词:外流道光鸦片

汪洋

黄爵滋(1793-1853),字德成,号树斋,江西抚州宜黄(今江西省临川市宜黄县)人,晚清著名政论家、诗人。他因首先上疏道光帝查禁鸦片走私、严惩吸食者而闻名天下,其诗文也有突出成就。从其诗文中,我们可见其始终不渝的家国情怀、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壮志与担当,所谓“阴求天下士,与世谁仔肩”(《四十初度次韵酬亨甫见赠之作》)。

清流领袖

道光三年(1823),黄爵滋会试中式,第七十二名进士,殿试二甲第六十名,赐进士出身。朝考,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前后任馆职七年。道光十一年(1831)闰九月,黄爵滋任福建道监察御史,始为言官。出生农家,“习与老农语,一一闻艰辛”(《辛卯岁除家大人六十生日敬述示儿子模林渠》)的黄爵滋对嘉道时期的朝政腐败与社会问题有清醒地认识,并对之多有论列,成为当时的清流领袖。

道光十四年(1834)四月,黄爵滋上《综核名实疏》,言崇学校以绝邪教、严保甲以靖会匪、修水利以除水患、广积贮以备赈施、严校阅以肃兵政、严防禁以靖海洋、造就材棺等七事,涉及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问题,可以视作黄爵滋对相关方面问题的总体认知。后人辑《道咸同光四朝奏议》,开篇即是此疏,足见其重要性。黄爵滋后来所上其他奏议,大致是《综核名实疏》的具体与深入,如《江西毗连闽广盗匪繁多请严切查办疏》言会党与邪教,《察核衰庸疏》言吏治与人才,《江汉修防事宜疏》言水利,《州县仓储有名无实疏》言积贮,《敬陳六事疏》言外交与军事,等等。由这些奏疏可知,黄爵滋怀着儒家士大夫的普遍济世情怀,他尝试寻找解决当时社会弊病的方法。

在诗歌中,黄爵滋“下笔原宗杜拾遗”(《与潘四农论诗偶述八首》其二),以杜甫为榜样,学习其“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之精神,时刻关心民生疾苦、国家命运。如写江南水灾“江南江北民无归,白日但闻新鬼哭,四野几见流民炊”,鼓励去江南为官的好友姚莹(1785-1853)“许身稷契”,以百姓的生命为行政旨归,即“民命官所司”。(《江南行送姚石甫大令》)又如写蝗灾“飞蝗向南行,蝗声所过惟哭声”(《南蝗》),蝗虫过后,食尽五谷,惟有百姓的痛哭声。又如写社会风俗变化的《抚州行寄太守郭松崖前辈》:

我生之初风尙古,岁时伏腊罗尊俎。昔日崇墉足谷家,今时飘泊无聊侣。临川之南龙骨渡,乃是逋逃渊薮处。为狐爲鼠遑恤他,为虎爲狼当奈何。父兄敎不先,子弟率不谨。不见阿芙蓉,家家鬼结燐。士贫孰义学,民贫孰义仓。贫人挑盐富人食,官吏捉盐盐被攘。安得反浇俗,尽为农桑民。安得挽薄习,尽为弦诵人。(《仙屏书屋初集诗录》卷六)

黄爵滋在诗中为友人提及家乡风气的变化:诗人初生时,民风淳朴、家给人足,而今却是官府盘剥,盗贼横行,父子兄弟不睦,家家吸食鸦片,民风浇漓。诗人期盼出现循吏,使百姓富足安康、风俗淳厚。

关心民生的同时,黄爵滋时时关注与外国之关系,《广东行送李石梧学使》:

要令知学回士风,虎头道险华夷通。

天威远控扶桑东,佛郞机静波不鸿。

任尔手掇珊瑚红,我亦快睹爲豪雄。

广州在当时是与外国通商贸易的唯一地点,外国商船很多,且当时鸦片走私已经相当严重,存在着深重的危机。道光十五年(1835),友人李星沅(1797-1851)出任广东学政,黄爵滋赋诗送行。诗中反映出其对上述问题的关注。

首倡禁烟

在诸多的社会问题中,鸦片走私泛滥是黄爵滋一直关注的。道光十二年(1832)闰九月,黄爵滋上《江西毗连闽广盗匪繁多请严切查办疏》,言及江西赣州地方兵丁诸弊端,其中便包括“贩食鸦片”。道光十三年(1833)左右,其《答许学使书》中言其家乡江西“年节无爆竹之声,比户染鸦片之毒”。在《综核名实疏》中言及海防时,黄爵滋指出“鸦片烟之毒,遍布海内”的事实。道光十五年(1835)九月,黄爵滋上《敬陈六事疏》,其中言“严剿御以肃夷禁”,更是忧心地指出:

粤海关之税,所入者不过百万,而鸦片烟之银,漏出外洋者不下二三千万。以无用有害之物,毒中国之人而又竭中国之财,夷计之狡莫甚于此!

黄爵滋指出,由于鸦片走私泛滥,中国白银外流每年至少有二三千万两。由于清朝实行银本位货币制度,并非纸币,白银外流会造成银价格昂贵,对国家经济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道光十八年(1838)闰四月初十日,黄爵滋上了著名的《严塞漏巵以培国本疏》,详细阐明了其严禁鸦片的主张。在奏疏的开篇,黄爵滋提出问题:

皇上宵衣旰食,所以为天下万世计者,至勤至切,而国用未充,民生罕裕,情势渐积,一岁非一岁之比,其故何哉?

道光帝是历史上著名的节俭皇帝,黄爵滋问,国家为何江河日下、财政困难?他认为:这是因为白银外流引起的银价昂贵,而白银外流的主要原因在于鸦片走私。黄爵滋描述当时吸食鸦片的情形说:

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吏,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置买烟具,为市日中。

也就是说,国家各个阶层的人都在沉溺于吸食鸦片。鸦片泛滥,造成国人体质下降之外,最为直接的后果便是白银外流。黄爵滋在奏疏里指出,当时广东一省因鸦片走私外流的白银达每年三千万两,而其余沿海省份外流白银亦达每年一千万两。每年如此多的白银外流,必然造成极其严重的财政困难:

各省州县地丁漕粮,征钱为多,及办奏销,皆以钱易银,折耗太苦,故前此多有盈除,今则无不赔垫。各省盐商卖盐,俱系钱文,交课尽归银两,昔之争为利薮,今则视为畏途。若再三数年间,银价愈贵,奏销如何能办?税课如何能清?设有不测之用,又如何能支?

当时地丁钱粮、盐税征收之后换成白银,因为银价昂贵变得亏损严重,由此造成严重的财政危机。黄爵滋还说,若是持续如此,“设有不测之用,又如何能支?”即出现战事,财政将无法支持,正如后来林则徐所言:“此祸不除,十年之后,不惟无可筹之饷,且无可用之兵。”(《清史稿》卷三百六十九《林则徐传》)

黄爵滋在提出解决办法之前,逐一批驳了当时的其他主张:严查海口,因稽查员弁暗中分肥而不肯认真办理;禁止通商,因鸦片泛滥是靠走私,故不能禁止鸦片贸易;查拿兴贩,因州县地方包庇而不能实有效果;开种罂粟之禁,因内地鸦片不能过瘾,故不能抵制外国走私。黄爵滋认为:“无吸食,自无兴贩,无兴贩,则外夷之烟,自不来矣。”即无吸食之人,则无鸦片贸易。黄爵滋建议,限期一年禁止吸食而断瘾,一年后仍旧吸食者,处以死刑。用严刑峻法清除鸦片贸易的源头,无需求自然无供给,从而断绝鸦片走私,由此而达到阻止白银外流的目的。

疏上,道光帝降旨,令: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直省各督抚各抒所见,妥议章程具奏。待各省回奏后,又令:着大学士军机大臣会同该部议奏。实际上,道光帝心中对鸦片贸易十分痛恨,他下旨处罚主张驰禁鸦片、照药材征税的许乃济时说:“朕于此事深加痛恨,必欲净绝根株,毋贻远患。”众多督抚的上奏中,湖广总督林则徐所言极为恳切,道光帝于十九年(1839)十二月任命林则徐为两广总督、钦差大臣到广州主持禁烟。随后即是大家熟知的虎门销烟以及第一次鸦片战争。

始终主战

林则徐被派往广东禁烟的同时,黄爵滋与祁寯藻(1793-1866)被派遣至福建,协助闽浙总督邓廷桢(1766-1846)办理禁烟事宜。福建期间的黄爵滋,内心充满了报国豪情,写下了“驰驱酬夙愿”(《闽中述事四首呈邓嶰筠制军前辈》)的诗句,为国驱驰,正是他一直的心愿。

福建期间,黄爵滋积极为禁烟以及与英国侵略军作战奔走。道光二十年(1840)三月初一,上疏请令闽浙总督暂住泉州,以便查禁鸦片;初六,查验福厂戰船,上疏论战船修造迟延积压之弊;二十七日,与邓廷桢、祁寯藻联衔上奏沿海砲台的弊端:

闽洋无内港可守,砲台必须建于海边,海滩沙性浮松,砲台跟脚不固,难以经久。置之坚实之地,则去海较远,砲火之力更不能及。是添建砲台徒糜工费,无济实用。

他们共同提出了以砲墩易砲台之法:海边用麻袋,实以沙土,层层累积,视地势而沙墩之高低、厚薄、长短不同;沙墩之外,用旧小渔船侧竖,船底向海,船舱向内,紧贴沙袋,牢固拴缚,以为沙囊保护;砲位安于墩内,砲口出于船外,其两船夹缝处所,即是天然砲洞。其法具有修建简单、迅速,费用较少,不易洞穿等特点。这一方法在福建实行,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贼果不能近”(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二)。六月二十七日,与邓廷桢等上奏“筹议海防大局”。

鸦片战争期间,黄爵滋始终主战。于返回京城路过浙江,上《闻见定海情形疏》,提醒道光帝不要轻信英人停战通商之言,并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六月进《海防图》,详述海防情况,为道光帝所嘉奖。是年末,还有《与扬威将军书》,向被道光帝派遣至杭州抗击英军的奕经进言方略。

黄爵滋创作于鸦片战争期间的诗歌,对战争情势有着充分地反映,表现出其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决心:

澳远天连粤,台高浪涌台。

巡洋兵力重,讨海利源开。

何意吞舟者,偏乘漏网来。

斩蛟犹有士,徙鳄岂无才。

(《闽中述事四首呈邓嶰筠制军前辈》其二)

这是写查禁鸦片走私。

闻道铜山击,鲸鲵胆已寒。

重楼虽变幻,狡窟易摧残。

(《闽中述事四首呈邓嶰筠制军前辈》其四)

这是写抓获烟贩,捣毁走私巢穴。

榕隂郁楼阁,茘火隐江岸。

披图足写心,闻事翻扼腕。

甫惊厦门烽,忽报舟山变。

逡巡燕幕危,仓猝鱼釜烂。

东南几天险,瓯闽通一线。

心悬素月飞,目极孤云断。

…… ……

箕斗张前檐,宵深记三叹。

(《阅罗六湖平山晩眺画卷感而赋之》)

这是写战争初期,听闻英军袭扰厦门,攻陷舟山,对局势忧心不已。

古浪屿边月,高崎汛外山。

重门蛟蜃逼,诸岛鹭鸥闲。

险带金门峙,雄看石壁环。

便期东海若,勺水洗尘寰。

(《舟至阳湖复偕祁春浦前辈命入闽途中得杂诗二十一首》其二十一)

这是写厦门一带地势险要,防守严密,必能战胜来犯的侵略者。

这样充满豪情壮志的文字,在黄爵滋这一时期的诗歌中十分常见,《海防篇赠臧牧庵从军一百韵》表意最全,其中写道:

何物阿芙蓉,乘机肆为蛊。

滔甚洪水波,毒逾猛兽齿。

黠者利若邱,愚者命如缕。

已谓家可焚,讵计国之侮。

…… ……

我闻狼山贼,颠覆遭飓母。

又闻落伽寇,披猖激神怒。

帝女作精卫,涛神尚白马。奈何今罔闻,顺蹶逆反助。

我欲叫天后,奋袂使其起。北投黄城鞭,东然黑水炬。

…… ……

众志始为城,不然岂安堵。会当挽天河,洗净六合宇。

收彼佛郞机,铸作汉家柱。

诗人说,鸦片(阿芙蓉)泛滥,对国家、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严禁鸦片走私利国利民;英军以此为借口进犯,实如“贼”“寇”;我们众志成城,一定可以战胜来犯之敌,扫灭胡尘,将缴获的侵略者之大炮(佛郎机)熔铸成纪功的铁柱。

黄爵滋虽有报国之愿、建功之志,但鸦片战争以清朝的失败而告终,他也在随后不久落职回乡,以讲学为事。然无论何时,其爱国之情、想要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理想从未改变。道光二十五年(1845)春,黄爵滋学习杜甫《秋兴八首》写下了下面的诗句:

百年身合渔樵老,四海名惭妇孺闻。

马帐传经犹济济,鸡林求集亦纷纷。

著书寂寞怜扬子,誓墓徐徊惜右军。

只有平生恩未报,淋漓看剑夜初分。

(《乙巳首春漫兴八首》其三)

诗人当年首倡禁烟,声名妇孺皆知,如今落职闲居,只能以讲学为业;诗人在夜间挑灯看剑,其报国壮志始终不改。黄爵滋与他的好友林则徐、魏源、张际亮、姚莹、邓廷桢等,正是当时爱国主义精神的代表。鸦片战争失败了,满清政府割地、赔款、被迫开放通商口岸,中国人民从此开始了长达百年的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我们最终赶走了侵略者,取得了完全的胜利,赢得了民族对独立,靠的正是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靠的正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观念,靠的正是爱国主义这一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21世纪的今天,我们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精神依然是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作者系贵州师范大学阳明文化研究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外流道光鸦片
一道光
太平天国与清军的一笔奇葩买卖
太平天国与清军的一笔奇葩买卖
Qinghu: Glorious Trade Town on Silk Road
不外流
对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外流的思考
瘦身TIPS,在夏天瘦成一道光
阿富汗鸦片年产量创新高
清末地方财政靠鸦片
前后三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