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智青
摘 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将传统文化积极渗透进来是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需要。而且在高中语文教学里将传统文化渗透进来与教学相契合,可促使教学内容不断得以丰富化,从而有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本文根据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做详细分析,并找到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相契合的教学指导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 传统文化 课堂教学 指导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8.044
进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多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进而全面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在语文教学当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促进传统文化的弘扬,还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语文学科有着很强的人文性质,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良好文化素质。由此可以分析,高中語文课堂教学同传统文化基本相契合。但是,目前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发展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好,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第一,高中语文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渗透有时不够重视,课堂教学中缺乏传统文化的相关教育。虽然传统文化发挥着重要性作用,但是在教育领域,有的是过于追求现代化,忽略了对传统文化的整体把握。第二,有的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虽然渗透了传统文化内容,但在教学的具体方式方法以及理论上却没有创新,无法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有效契合起来,致使传统文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成为表面形式,限制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契合的教学指导策略
1.语文教学与传统节日文化融合
传统文化内容具有综合性,但不管怎样都是人文素质的体现,是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的内容。在传统文化当中,传统节日就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点,处于重要的位置,因为教材当中也蕴含着很多与传统节日文化有关的资源。比如古诗词里不仅涉及传统节日文化,而且还蕴含着较为丰富的人文精神。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传统节日文化,并深入讲述其中存在的人文精神内涵,这样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会有很大帮助。
2.语文教学与传统历史文化的融合
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的留存与弘扬,能够让人们通过回顾历史,切实深切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带动下,语文成了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点学科,在此基础上还全面提高了认知历史的能力。比如,教师讲解《荆轲刺秦王》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讲解东周列国的故事,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历史知识的趣味性,进而更好地感知历史文化的基本内涵。
3.语文教学与道家思想文化的融合
道家思想在传统文化中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依据语文教学要讲的知识内容,有效渗透道家思想文化,鼓励学生熟读经典书籍,接受道家思想文化的熏陶,并传承道家思想文化,进而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比如,教学《逍遥游》的整个过程中,可将道家思想文化全面融入进来,为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逍遥游》选自《庄子》,充分体现出了道家的精神。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围绕着书中思想进行讲解,不断培养学生阅读古典书籍的兴趣,从而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明白逍遥的自然精神。
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关系着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而文化素养就是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关键性因素。所以,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是由于在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存在着渗透不到位的不良现象,教师要正确认识到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真正价值所在,并利用在语文课堂教学时,全面渗透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有效促进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要想达到真正契合的状态,作为语文教师就要多探索教学的有效指导策略,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多方面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连欣《浅谈如何将传统文化融进高中语文教学》,《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44期。
[2] 闫亮《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课外语文》2015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