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策略

2021-08-30 15:17薛风蕾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品德小学生活动

薛风蕾

摘 要: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要重视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效果,通过在实践学习中充分地了解人们的思想观念,让学生们对思想品德观念拥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并能够帮助小学生正确地处理社会人际关系。那么怎样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社会实践教学进行紧密地联系,笔者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着重的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小学 品德与社会 实践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9.074

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小学生品德的养成与现实社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开展社会实践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道德观念。对小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所以各学校的相关负责人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强这方面的重视。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小学品德与社会属于近几年来开展的新学科,很多教育工作者对此学科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理解的不够清晰,通常情况下只是沿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授课,同时学校领导也没有尋找专业人士对教师进行正确的指导。教师也并没有将这门学科与现实生活进行有效的衔接,既浪费了很多课堂的宝贵时间,又无法让学生们深刻地理解学习内容,进而使此学科的课堂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学校和教师都要格外重视这方面的教育研究。现阶段,许多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师都不是非常善于主动进行学习,或者是对自身的教学思想进行转变,一些教师过于坚持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式,本身就具有知识至上、分数至上的想法,而对于情感教育则是抱有一种不重视的态度。所以,部分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会对着教材当中的内容简单地进行讲解,却没有进行任何意义上的发散和扩展,严重缺少了对于小学生所开展的思想方面的引导与教育,对学生情感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还存在有一部分教师虽然能够做到重视情感方面的教育,但他们却没有充分地认识和了解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的特点,因此在开展教育与实践时,极大地超出了小学生所具有的理解能力,造成了教育最终的效果较为低下,没有办法充分满足教学目标提出的要求。

二、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质量的实践措施

1.拓展小学品德与社会实践教学的途径

在开展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课程时,教师要注重理论知识方面的讲解,因为这是为了指导小学生更好实施社会实践的重要前提。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要将教材中的内容强行地让学生们进行记忆,也不要以学生的学科成绩来对学生进行片面的评价。应学会紧随社会发展的潮流,加强学生们对社会所发生的各种矛盾进行深刻的分析,可以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拓宽小学生的知识广度,让学生们更加全面地了解社会发展的各种形态,学生们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社会生活的真实状态。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模拟社会场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教学模式,来培养小学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丰富了此学科的教学内容。比如,以交通安全为主题创设情景教学模式,让学生们通过儿童节目表演的方式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不仅能够增强课堂互动环节的效果,而且能够让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所表演主题的重要意义。接着可以让学生们谈谈自己的看法,通过在教学课堂中模拟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充分地展现出社会实践的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认识,进而使小学生的社会实践效果得到提升。

2.联系实际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案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师应注重将理论知识联系到实践活动当中,可以适当地采用多样化的实践组织活动,充分地提高品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进而使小学教育阶段的教学价值起到重要的作用和效果。比如,通过教学主题内容让学生们参与合作交流活动,教师运用正确的教学方式来组织小学生们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组织小学生们参与本地区的集体扫墓活动让学生们徒步走到烈士名园,到达后向学生们详细地讲解革命烈士的奋斗历程,让学生们口述发表自己对革命先烈的真实感悟。通过组织小学生们参与这种集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既能够增强小学生群体组织协调能力,又有利于小学生更好地认识到革命英雄为祖国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力量,从而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努力学习的思想品格。学校也可以定期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保护环境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让学生们自行准备垃圾袋,集体到街上捡垃圾,当出现有花草树木维护不好的地区,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设置爱护花草树木的标语,然后将告示牌放在花园中的显眼位置,这样能够培养小学生保护环境和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又能够真实地让学生们感受到社会实践的教育意义,同时更有利于增强同学之间相互团结互助的美德品质。

3.开展家校联合的实践教学活动

小学生除了在学校接受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活动,教师更应该重视学校与家庭联合教育的重要作用。家庭属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温暖港湾,能够让学生们的内心感到更加的踏实。因此可以在课后或者放假为学生们安排各种家庭实践任务。比如,可以为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或者帮助父母分担各种生活压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家长与学校进行配合,增加更多小学品德与社会的实践活动,比如,让家长带领学生们参加养老院的义务劳动活动,帮助环卫工人清扫地面卫生等。通过让学生们参与家校联合开展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自身在社会中的价值,更让小学生们学会关心别人,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使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4.带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儿童的思想与品格来源于对生活的感受、体验与认知。而学生的生活经验是社会发展与素质的基础。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经验来设计教学目标,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素质,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识。通过对于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材进行分析,能够发现这其中包括的很多内容都是来自实际生活的,教师能够将教学内容当中的部分知识点变成在日常生活当中比较普遍的事例,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同时,教师还能够将班上同学的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作为实例来开始讲解,采取辩论赛一类的活动,充分巩固学生对于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念的理解程度,引导学生通过演讲、辩论和演绎等形式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对品德与社会的认知和理解,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开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主体性,让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到品德知识,将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让品德与社会成为学生喜欢的课程,确立自己的发展方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仅完成了教材的学习内容,还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能力。

总而言之,为了使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课堂取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小学教师不仅要充分地利用好教材内容深度地发掘教材中的社会实践教学价值,同时也要积极地改进和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模式。充分地发挥出学生的思考空间和探索能力,让学生们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并且还要不断地完善家校联合实践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够为学生们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从而帮助学生们提高品德素养以及社会生活技能。

参考文献:

[1] 王美丽《浅谈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2期。

[2] 张燕《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实践思考》,《时代教育》2013年第8期。

猜你喜欢
品德小学生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我是小学生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