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真
摘 要:只有在教学设计创新,才能提高的教学价值和教学效果。创新设计时,教师要认真梳理教材,打破常规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短时间内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关键词:教学设计 创新 合作探究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9.068
著名心理学家皮连生在《教学设计一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中提出:“教师要进行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就必须懂得并应用学心理学的原理和技术。”每一堂课前根据书本内容、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一套与之适应的教学方案,教学设计的展开,不仅指备教材,更重要的是以学生的眼光备课。
下面我就高三一轮复习《十年建设曲折发展》的教学设计,谈谈我的设想。
一、教材分析
本块知识在中国现代经济建设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研究分析十年建设的得与失,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高考考纲要求: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课标要求: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二)能力与方法:
1.构建中国十年建设的时间轴,培养学生的时空观,体现我们学科素养要求
2.通过阅读材料,让学生分析人民公社化运动危害,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
3.通过分析人民公社化运动为什么行不通,培养学生从唯物史观分析原因,体现我们学科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十年建设探索中出现失误以及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品格。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有成就也有失误。
三、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与失误
(二)难点:20世纪50年代经济建设的史料价值题型
四、学情分析
经过高一高二的学习,高三学生能力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也有一定的历史素养,并逐渐养成了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探究的习惯。学生在概括归纳材料的能力上面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本课通过材料分析,合作探究等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投影: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四大分期的时间轴,让学生说出每个时期相关史实,培养学生的时空观,然后展示这四个时期的知识体系,通过提问一五计划的内容是什么?一五取得哪些成就?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对知识有系统的把握。
投影:“代替过去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借以在新的激烈的阶级斗争时期加强党的纪律,加强对各种违法乱纪现象的斗争。”设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归纳曲折的原因?通过材料分析,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阅读材料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投影:图片:《福建花生产量》《公共食堂》《肥猪赛大象》。设问:从图片归纳出经济建设总路线的特点,从中得到什么认识?通过图片分析,提高学生观察的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让同学们认识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投影:史料价值題型
《生于50年代》是中央电视台出品的一部历史纪录片,以下内容节选自该纪录片中的部分访谈者的回忆录。设问: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有哪些史料价值。
表达模式:概括主题信息+XX类型的史料+史料价值大小:中央电视台的纪
表达模式:提取部分信息+反映了XX(史料实证)+可用于研究XX(历史解释)
通过本课教学,落实了我们历史的五大核心素养:时空观、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史料实证、历史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