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课堂上渗透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021-08-30 15:06张聪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知识点

张聪

摘 要:初中语文学科具有独特的人文性质,这就决定了其是渗透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人文思想,包含各种心理健康素材和社会科学知识,这让语文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可行性。

关键词:语文 初中生 心理健康 青春期 教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9.055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制定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积极跟学生构建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营造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便于心理健康知识点的渗透。学生个体差异明显,语文教师有针对性的捕捉学生各种思想情绪,采取恰当的方法给予差异化评价,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课堂环境,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

初中生生理和心理发育逐渐走向成熟,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开始关注外表,想要挣脱外界的束缚,寻找心理和身体的自由独立,自然会跟父母拉开距离,在叛逆心理作用下跟父母沟通方式不对就会产生矛盾。初中生更多强调个人的意志的实现,在学习中不受教师家长管束,出现早恋、沉溺网络、攀比等各种不良的表现。

二、語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提升语文教师心理素质及专业素养

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更多注重学科知识点的教学,而针对初中生心理健康进行科学干预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不够重视。国家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需要转变教育理念,关注学生情感、意志、思想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语文学科教学价值来自语文教材内容,更来自教师的师德师风影响。语文教师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健全的人格魅力,良好的行为举止以及语言表达的方式对学生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语文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心理辅导技能,让自己能够全面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

2.挖掘课堂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准确把握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心理健康发展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学生阅读文本时,让其关注作者的思想情感,受到思想的浸润和升华。让学生将自己学习状态和观察事物的方法,以及对自己思想的影响写出来,关注学生独特心理感受,便于教师进行科学的心理引导。

3.多样的方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活跃,语文教师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长时间调动学生兴趣,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实效。需要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安排丰富的课堂活动,根据选文中人物形象,设计心理健康教育的环节,如心理游戏、角色扮演、情境预设等,对学生进行情感、人格、意志等方面的培养,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带领学生剖析各种人物形象,学习正面人物的品质和人格,解读反面人物时警示学生,要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己。语文教师结合教材知识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聆听音乐,进行课本编演,增加学生互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熏陶。

最后,语文教师要构建愉悦的语文课堂心理环境。与学生之间亦师亦友,形成亲密和谐的关系,有利于教师打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大门,在学习过程中跟学生加强互动,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语文教师注意激励性评价或及时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让学生在正面评价中获得学习动机,从而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安慧敏《初中语文与心理健康教育》,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聚坚《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基础教育研究》2014年第1期。

猜你喜欢
初中生心理健康知识点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