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相融合的有效策略研究

2021-08-30 15:06李卫兵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初中语文教材

李卫兵

摘 要:从古至今,传统文化在我国中华热土中流传千年,文化的传承生生不息、源远流长。我国的传统文化蕴藏着深刻的含义,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是一个知识宝藏,语文不仅仅传递知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还承担着文化传承的使命。将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相融合,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内涵,在学习中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收获更多丰富的知识,是学生对传统文化有全新的了解和认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通过学习能够更好地运用传统文化、发扬传统之经典,实现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相融合的有效研究进行了分析,以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 有效研究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9.053

初中阶段的语文学科在整个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学生学习能力及各方面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其更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師要对教材内容精准把握、深入钻研,以语文学科的特点及关联性作为教学切入点,引入传统文化的内容,两者融合,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又能够接触更多的文化经典,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情况下教师以语文基础知识、教材大纲为主,有涉及传统文化的知识点会带入一些相关知识,学生接触的也都是比较浅层的内容,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内涵难以深入了解。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使学生的知识层面得到一定的提升,在学习上更加有主动性,从而有效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中华传统文化之内涵

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坚实的文化基础,是国家文化建设的源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资源。文化指的就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当中所形成的习惯和共同遵守的习惯,经过长期的演进之后固定下来的模式或者工具。十八世纪之后,西方人将文化的教育、引导作用发掘出来,开始在教育当中加入文化教育。文化或者文明,包括知识、艺术、道德等多方面的内容,一个人的气质是怎样的,习惯是怎样的,这些方面的表现都与文化或者文明存在联系。文化也是有规律可遵循的,文化的规律在于人在生活当中赋予了文化社会层面相关的功能。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于新时期的我们来说仍然有巨大的借鉴意义,在教育工作当中有必要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提升教学活动的实效。

二、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丰富教学内容

在以往传统应试教学模式下,部分教师对应试思想已根深蒂固,难以转变教学理念,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对课本内容照本宣科,思想只停留在教材之中,使课堂教学形成固定模式,导致学生学习起来始终处于被动接收状态,这种被动学习会在一定程度上消减兴趣,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思维方式也会受到一定的局限。然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不仅在教学形式上有所转变,知识面得到有利拓展,而且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整个语文教学显得丰富饱满、层次明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感,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有效互动,从而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

2.提升文学素养

提到文学素养其中的涵盖面非常广泛,不仅限于语文学科的各种知识中,还包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及认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将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全面整合,在班级中塑造传统文化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蕴藏的内涵及深刻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下得到情感上的熏陶,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思想品质,树立学生对民族的自豪感、爱国情及自信心。

3.培养道德情感

我们不难发现,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是经过专家、教授、学者等教育界专业人士进行精心甄选编排的,每一个章节都有知识的连贯性,都能够从课文中获得深刻的体会,其中很多文章都是描绘亲情、友情及师生情的,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道德修养。当前,由于经济水平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突飞猛进,很多学生的家庭环境优越,这就导致一些学生骄横无礼、思想淡薄、自私自利、不知感恩。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中的传统文化故事进行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让其学会尊师重孝,培养学生成为乐于奉献、懂得感恩、热爱祖国、珍惜生命的优秀青年,并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拥有高尚情操。

二、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相融合的有效研究

1.立足于教材,渗透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教材是经过专业教育学者精心甄选的众多经典篇章,汇集着智慧的结晶,其中包含丰富的知识内容,通过教材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们体会到祖国山河壮丽、悠久历史文化、民族风俗文化等,让学生们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展翅飞翔。作为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使语文学习更加富有内涵,让学生受到文化熏陶和洗礼,教材中的内容从各方面都透露着传统文化的影子,内容丰富、风格各异,其中包括经典古诗词、神话故事、经典文章等,能够体现出深厚的传统文化,并为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之精髓,深入研读教材,为学生进行深刻而全面的文化解读。

例如,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岳阳楼记》这一经典名篇,这篇文言文主要让学生品味文章的意境以及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理解和评价作者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教师可以在教学期间,为学生讲述作者范仲淹的人生事迹以及写作背景,让学生们能够感受作者的人生理想和远大的政治抱负,通过《岳阳楼记》的学习能够汲取传统文化的底蕴。同时正确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懂得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只有走完必须要走的路,才能有机会走自己想走的路,虽然理想与现实有一定的距离,两者之间会掺杂矛盾,但是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谦卑的态度,养成努力拼搏、顽强上进的精神品质。

2.加强实践教学,传承文化经典

语文课堂具有开放性的特征,为了更好地使学生理解基础知识、提升核心素养、弘扬传统文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教材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变成吸收传统文化的主体部分,掌握文化知识,提高他们的气质修养,塑造良好的人格。节日活动、夏令营主题游、知识竞赛等活动,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教师如果能够借助这些活动,那么就可以开创新的语文教学局面,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使其对语文知识有深入理解,运用到更多的实践活动中。

例如,在语文教学活动期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爱国学,创实践”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尝试运用国学经典,如《三字经》《千字文》《道德经》等,通过表演的形式来展现自我,让学生在活动当中学习更多传统文化的古代文学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名家作品大都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彰显一些思想精神层面的内容。这就给传统文化教学活动提供了思路和方向,教师可以围绕某一文学作品所体现的思想情感,要求学生寻找出作者其他能够体现类型情感的作品,或者与该作品体裁相似的其他作者的相关作品,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自觉传承中华文明。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结合,一方面遵循了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传统文化传承工作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要重视二者的融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渗透传统文化知识,教育学生要弘扬传统文化精神,热爱中华民族精神文明财富。

参考文献:

[1] 王永红《分析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途径》,《课外语文》2021年第15期。

[2] 程冬莲《试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的渗透》,《当代家庭教育》2021年第14期。

[3] 裴顺格《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策略探究》,《考试周刊》2021年第39期。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初中语文教材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