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双
摘 要:在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将思想道德教育全面贯穿,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与做事。因此在教学中,就需要将德育渗透在教学工作中,带领学生掌握更多的经典、优秀内容,端正自身品质与态度,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德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9.028
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关键。作为语文教师,就要紧跟时代发展,及时转变教学理念,主动参与培训,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德育的渗透。
一、深挖教材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就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实现德育的渗透。首先,利用国学经典,渗透德育。无论是诗词还是文言文,都蕴含着一定的道德价值,对于学生的道德引导、品质塑造等,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因此在国学经典教学中,教师就要深挖其中的德育内容,进行直观、形象、详细呈现,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在《静夜思》教学中,就可以挖掘其中的思乡、感恩情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在文本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展开思考交流,并且带着问题阅读文本,感悟内容,增强体验,收获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实现道德教育。
二、结合实际生活
语文教学工作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德育的渗透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引入更多的德育素材与内容,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教师可以基于文本内容,引入一些生活素材,进行德育启发与引导。比如在《端午粽》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入端午节的由来,以及屈原的爱国情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其次,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探究、实践,收获更多的德育知识。比如挖掘生活中的优秀典范与经典事迹,定期参观红色革命圣地,参加比赛竞赛活动等,进而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团结友爱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等。最后,基于文本内容,在课堂上展开各种竞赛、实践活动。
三、树立典范模范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就可以通过树立典范模范,进行德育的渗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作为语文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将积极、健康的一面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樹立良好的榜样,促使学生争先模仿与学习。比如热爱岗位工作、主动参与学习、和谐平等相处、热爱学生与祖国等,都可以在无形中渗透德育。其次,挖掘课本中的典范模范,渗透德育内容。如《邓小平爷爷植树》《吃水不忘挖井人》《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等,都可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典范模范,鼓励学生学习邓小平主席、毛泽东主席、雷锋同志的优良品德,从而喜欢上语文课堂。最后,搜集身边、生活中的优秀人物,树立良好的典范模范。比如三好学生、道德标兵、年度感动人物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与模仿的对象,实现德育的渗透,端正学生的品格与品德。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展开了详细深入的分析,希望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提供坚实可靠的理论依据。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深挖教材内容、结合实际生活、树立典范模范等策略,实现德育,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丁夕《新课改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教育的思考》,《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年第11期。
[2] 陈峰《德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对策》,《中华少年》2019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