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眺,张金林
(贵阳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贵州贵阳 550003)
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51年。于1996年通过国家卫生部“二级乙等”和“爱婴医院”的评审,1997年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无偿捐资援建医院后,使医院在环境、设备方面均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2011年11月通过评审,贵州省卫生厅授予“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随着人民医疗需求急速增长,三都县人民医院现有的医疗用房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的就医就诊活动以及医院的发展需求。为提高医院诊疗水平、改善诊疗环境、解决院区现有医疗用房不足的困难,同时全面促进三都县公共卫生体系架构的完善,三都县人民医院按照现行规范标准,依据上位规划要求,在县城新区结合原有建筑进行改扩建。
项目总用地面积37.52亩,位于三都县猴场新区,东北侧为已建医院,北侧为已建妇幼保健院,西侧临城市规划道路,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生态环境优越。用地略有高差,呈高低起伏的丘陵形态,基地的东南侧有山体。
作为2021年贵州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本项目集“改造”与“新建”于一体,是较为复杂的改扩建建设工程。如图1所示,线框内为2栋原有医院建筑,南侧是拟新建建设用地,项目要求对2栋现有建筑进行改造,并在用地南侧用地新建建筑体,以发热门诊、外科病房、急诊、医技等医疗功能为主,同时需将3栋建筑主体“合三为一”,合理布局医疗功能,解决医患流线,形成功能合理、协调有机的整体。
图1 现场航拍
其中,新建部分床位数250床,用地面积24470.00m2,总建筑面积为24109.53m2,停车位200个,建设内容包括120急救中心、急诊急救中心、医技综合楼、病房楼、发热门诊及对应地下车库、医疗用房等功能;改建部分为原妇幼保健院部分,改建部分总建筑面积15615.73m2(只对其中的12979.76m2改造)。
本项目核心设计理念“以人为本、医患并重”,根据现状地形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与建设,少挖多架,建筑与地形相结合。总目标是立足项目特殊性,关注项目可实施性,同时也强调远期规划灵活性,以功能合理为导向,通过医疗流线重组,实现医院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努力建设成功能齐全、设施先进,为医院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建设成为功能合理,流程科学,技术先进,环境优美的新中式现代化医院。
如图2所示,北侧两栋原有建筑功能分别为妇幼保健楼以及中医楼,是2个相对独立的医疗功能体系。在对现有布局详细调研以后,充分利用原有格局,扬长避短,将功能布局进行重组。
图2 总图布局
北侧原有建筑较为独立,格局方正,规模适中,设置为妇幼楼,包含妇科门诊及病房、产科门诊及病房、儿科门急诊及病房、新生儿病房等功能,同时在顶层结合现有布局设置过渡时期手术中心,在过渡功能结束后可改造成为分娩中心,扩展产科医疗功能用房。
东侧原有建筑为合院式布局,流线较长,结合现有格局,将中医科、体检等相对较为独立的医疗功能区域设置在远端,将门诊大厅、门诊、检验科、药剂科、影像中心、内科病房、ICU(过渡)等功能设置于近端,便于妇幼楼及新建部分使用。
南侧新建建筑部分主要为急诊、手术中心、供应中心、ICU等对建设条件要求高的功能部门,同时还包含与手术中心关系紧密的外科病房。新建部分的医技楼紧邻2栋原有建筑设置,以新建连廊连接,便于使用。发热门诊设置于新建部分最东侧,位于场地下风向,同时远离主院区,与周边建筑保持20m以上间距。
如图2所示,以新建连廊连接3个建筑体块,用最便捷的路线连接各个功能科室,为医患创造便捷流线。同时在必要的位置增加电梯,提高竖向交通运输能力。
如图3所示,立面造型设计策略主要为充分结合原有建筑风格,在保持统一协调的基础上加入新的细节设计手法,既和谐又有所创新。
图3 效果图
设计整体采用新中式现代风格,截取了本地建筑的地域符号,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对其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和引申,简洁流畅,创造出新颖美观、充满活力的建筑形象。
如图4所示,起伏连绵的屋顶造型将多个建筑统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飘板轻盈流动,灵动飘逸,对整个院区的其他建筑起到了统领的作用。新建建筑与原有建筑在建筑体量、造型手法上都取得了有机的统一,整体呈现出端庄和谐的气质,塑造出一个特色鲜明、现代明亮、富有时代精神又不脱离地域特色的现代化医学建筑群体形象。
图4 鸟瞰图
本项目通过对原有建筑格局和现状条件的详细调研,结合项目要求,对改造及新建部分的功能进行了创造性重组,并通过新建连廊的加入,使改造建筑和新建建筑真正在功能布局上、交通组织上、造型设计上都做到了有机统一。希望本项目的落成能切实提升三都县人民医院诊疗环境,成为三都医疗卫生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三都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