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在精神疾病护理中的重要性

2021-08-30 06:39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0期
关键词:精神疾病精神病服药

杨 凌

(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辽宁 沈阳 110168)

精神疾病是指人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出现障碍,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每年成年人新增病例约为20%。精神疾病在临床上有各种类型,以焦虑症、心境症、酒精药物使用症在成年人精神疾病中最为常见。精神疾病损害了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影响[1-3]。因此,精神疾病患者应积极治疗,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给社会家庭带来的负担。精神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做好护理服务,优质的护理服务是患者预后的关键环节。然而,不同于正常人,其敏感的情绪影响治疗的依从性。因此,护理中,语言沟通和心理护理是关键环节。下面将我院精神疾病护理中采用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的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至12月在本院就诊的精神疾病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和观察两组,每组42例。纳入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1]精神病的诊断标准;肝肾功能正常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者。排除标准:合并妊娠期者;合并哺乳者;合并脑器质病变严重者;合并智力障碍者;合并躯体疾病严重者。对照组年龄18~46岁,平均(34.43±5.94)岁;包括22例男,20例女;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分别为21例、14例、7例;病程3个月~6年,平均(3.28±1.59)年。观察组年龄19~47岁,平均(35.36±5.83)岁;包括23例男,19例女;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分别为22例、15例、5例;病程4个月~5.5年,平均(3.17±1.29)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精神疾病类型、病程、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做好患者的看护与照顾。确保病房内的危险物品不能被患者触及到,同时,嘱家人保管好危险物品,避免危险物品伤到患者或他人。在患者护理中,避免护理人员之间、护理人员与家属之间在患者前交头接耳,让患者有猜疑,使精神受刺激。在护理期间观察患者是否有发病的先兆,对有发病先兆患者给予镇静处理。②用药护理。将患者的药物交由家属管理,并嘱家属按时按剂量协助患者服药。定时询问家属用药情况,抽查患者用药后患者是否按剂量服药防止剂量过多,检查患者的口腔防止吐药,检查指缝防止藏药。询查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如有便秘、口干等反应时嘱患者多喝水、多运动、清淡饮食即可;如有坐立不安、双手震颤等异常不良反应时,立即告知医师处理。③饮食护理。精神病患者的营养多不均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这是与患者担心进食是伤害自己的方法、吞咽困难有较大关系[4-5]。针对进食是伤害自己的方法,护理人员对拒进食的患者可现场试食或让患者参与分餐,消除患者的疑虑。对吞咽困难的患者给予流质、半流质食物,以少次多餐摄入。上述情况均如无效者,为保证患者的营养,在征得家属同意下给予鼻饲。饮食应清淡易消化的软质,禁刺激性食物,且避免带刺、带骨食物,按时安量进餐,做到七分饱。④康复训练与睡眠护理。精神病患者因意志减退,喜卧床,不爱运动。而运动是情绪的氧化剂,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渐进性放松训练,具体方法为:患者取舒适的体位,根据指导语进行收缩10 s,放松肌肉40 s,2次/周,每次30 min。对病情轻的患者安排适宜的文娱活动,如散步、看电影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如下:①心理护理。首先对患者的既往精神病史进行了解,再对不同心理障碍、不同表现患者给予不同的活动来改善。对于焦虑、抑郁的患者通过让其观看热情、愉快的文娱活动,或者选择鲜艳色彩品种在气氛活跃环境中进行工疗;相反,对于情绪激动的患者,则应避免文娱活动,选择简单的患者愿意的品种在人少相对安静的环境下工疗;对于出现慢性衰退的患者,通过刻板的工疗项目促进精神状态改善;对于康复期的患者,通过复杂的工疗项目,如绘画、缝制等,但需根据患者特长而定。发现患者的想法脱离现实时,不要嘲笑他,更不要与他争执,也不要说服他,应表示理解和支持。通过引导患者参加集体活动、手工活动等,通过技能的提高,以使患者增强自信心,愿意与家人或护理人员倾吐内心的不快,暴露内心真正的想法。让康复较好的精神病患者参与到精神病患者的鼓励中,通过榜样的作用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各项治疗。定期安排家属探望患者,让患者体会到亲人带来的温暖与爱,同时告知家属在沟通过程中注意事项。②语言沟通。在护理中语言应轻柔、心平气和、和蔼可亲、简单明了,增加与患者之间的亲近感,让患者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与患者沟通时,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洞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反应,视患者为中心,即使患者有注意力分散的表现,也应认真倾听。对于护理中患者的每一次进步,哪怕微乎其微,也应给予鼓励,增强患者的自尊和自信心。尽量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沟通,适时加以肢体语言,增加患者愿意倾听的意愿,以更好了解患者目前的精神状态。通过向患者发放精神病的宣传手册,同时通过讲解疾病的预防、治疗等相关措施,通过讲解成功案例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依从性。组织患者定期学习健康生活知识、时下新闻等,以不断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分组,每周3~4次讨论在院期间的感受、心理状态发生的改变,后期的安排等,让患者自身能体会自身的变化,迎接美好的生活。

1.3 观察指标 ①护理干预前后,使用W.K.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3]评估患者心理状态,SAS与SDS均为20个项目,评分为1~4分,为4级评分制,SAS由15个正向评分和5个反向评分组成,SDS正反向评分均为10个。得分为1.25×总分,得分在50分(含)以上者,有焦虑抑郁情绪。得分越低说明心理状态越好。②通过Honigteld G编制的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urses' Observation Scale for Inpatient Evaluation,NOSIE)[4]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根据出现的频度评分为0~4分,为五级评分制,得分为3个积极因子与4个消极因子的得分、与总积极/消极因素分与病情估计四个项目得分之和。得分高说明患者的学习、社会功能各方面情况恢复好,患者的生活质量高;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后服药依从性。③干预后,通过本科室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估两组护理后的满意度。90分(含)为非常满意,90分以下~70分(含)为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较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 干预前两组SAS、SDS均有焦虑抑郁,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较干预前两组组间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下降明显(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分,)

表1 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分,)

注:a为干预前与干预后组间对比,P<0.05。

2.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NOSIE评分与服药依从性比较 干预后较干预前NOSIE评分两组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服药依从性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NOSIE评分与服药依从性比较

2.3 干预后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78.57%)(P<0.05)。见表3。

表3 干预后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受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家庭环境等多因素的影响,精神疾病成为临床中常见病。与普通疾病不同,其精神障碍可发生于发病期,恢复期各阶段,其心理较为敏感,容易受到外界刺激,治疗是一个长期的、需患者配合度的疾病。精神疾病因患者的思维、情绪及行为均受到障碍,是生物、心理和社会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6-8],应及时就医以改善预后,延缓病情。

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是基础,也是主要治疗方法。但患者因负面情绪不能舒缓,会出现不遵医嘱服药,如不按时按量服药,通过一次服用超剂量的药物自杀,有用药不良反应停止服药等,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负面情绪也会影响进食,认为药物有毒不肯进食,当营养摄入不充分,不能保证机体的营养需求。另外,负面情绪也会影响睡眠和康复锻炼,影响最终康复效果。因此,对精神患病患者的治疗中,对心理干预有至关重要作用。心理护理除心理护理工具外,离不开语言沟通技巧,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护理路径的实施[9-11]。

李斌[12]研究中对4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中,进行整合式心理干预,遵医率达到95.74%,促进了负性情绪的缓解,使自我感受负担得到显著降低。庄海英[13]研究中,对41例精神分裂病患者在护理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减少了患者自残或杀人率,也增进了幸福感,减少了焦虑感。心理干预和语言沟通是通过使疾病治疗有正确的认知,通过改善负性情绪,让患者主动去改变自己的行为,是改善患者精神障碍最有效的方法,与知信行理论有同样的意义。郦丽华等[14]研究中对43例患者的护理干预中融入知信行护理方法,较常规的护理方法而言,在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时,促进了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改善了患者的总体幸福感,这是常规护理干预不能达到的。

本次研究中,在护理方法中实施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结果表明干预前两组SAS、SDS均有焦虑抑郁,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较干预前两组组间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下降明显(P<0.05)。干预后较干预前NOSIE评分两组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服药依从性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78.57%)(P<0.05)。说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融入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直接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促进了负面情绪的改善,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了患者满意度的提高。与相关研究[15-17]报道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在精神疾病患者护理中融入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是改善患者负面情绪的较好方法,负面情绪的改善为积极配合治疗提供了基础,是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不可缺少的环节,在精神病患者护理中应重视其价值。

猜你喜欢
精神疾病精神病服药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服药禁忌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都有精神病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