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hamel手术与Swenson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08-30 03:19东,刘涛,魏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1年16期
关键词:肠管先天性结肠

陈 东,刘 涛,魏 强

西安市儿童医院普外二科, 陕西西安 710003

小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疾病当中,先天性巨结肠排第一位[1]。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是外科常见的畸形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呕吐、腹胀。许多内科疾病也可表现为同样的症状,容易误诊,如未及时进行治疗,甚至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而危及患者生命。内科性的呕吐、腹胀一般症状较轻微,经对症治疗后较快恢复。当前医学不断发展,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在诊断和治疗上都取得了进展。虽然手术方式的种类比较多,但是有不少手术方式都有并发症[2]。本研究主要比较分析Duhamel手术与Swenson手术在先天性巨结肠疾病治疗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58例先天性巨结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9例,男16例、女13例,平均年龄(2.4±0.2)岁,平均体质量(10.3±1.2)kg。对照组患者29例,男17例、女12例,平均年龄(2.5±0.1)岁,平均体质量(10.4±2.3)kg。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均经明确诊断,且可以收集到完整的检查和病史资料;(2)研究符合伦理道德,患者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有严重合并症者;(2)血液系统疾病或免疫系统疾病者;(3)精神系统疾病或意识障碍性疾病者。

1.2研究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Duhamel手术,手术在实施当中需要注意保留直肠远端,可以确定为直肠进入到骨盆以上1.5 cm。在直肠切断之后,要让前壁稍微比后壁更高,约为0.5 cm。从直肠后的间隙把结肠拖出来。需要做横切口,在和直线残端平行部位,口径和直线残端相同。对于结肠切口下缘及直肠后壁,需要间接缝合4针。采用倒V型方式将2把Kocher钳放置其中,钳和夹的顶端需要在缝线以上。再把结肠切口和直肠前壁缝合起来。

对照组患者采用Swenson手术,选取截石位,在患者左下腹旁正中切口,将切口打开之后,完成腹部探查,然后找到出现畸形病变的肠管,开展游离。为了让肠管在吻合的时候不存在张力,在肠管选择的过程中需要选择蠕动良好及肠壁血供好的肠管作为保留,从肛门将卵圆钳送入,在直肠上端结扎之后,把直肠和结肠均拖出,在肛门之外切断想要吻合的直肠,拖出大结肠,按照之前做出的标记完成切除,当肠段吻合时,可以采用浆肌层全层间断缝合的方式,关闭腹腔之后,做好肛管的留置工作。

1.3评价指标 采用的评价指标主要有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与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效果评价[2]:(1)显效,治疗后患者的呕吐、腹胀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得到好转;(2)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一定程度好转;(3)无效,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无显著变化,甚至有一定程度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100%。术后并发症主要指切口感染、便秘和肠炎,计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2 结 果

2.1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比较

2.3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34%,对照组为2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n(%)]

3 讨 论

先天性巨结肠属于小儿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是肠道畸形。此种疾病可以导致患儿的代谢系统出现异常,如出现腹胀、便秘、呕吐情况,若情况严重,可以导致患者出现肠梗阻、电解质代谢紊乱、营养不良的情况,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对患儿的生命产生严重威胁[3]。Swenson手术在临床上经过多次改良之后,已经取得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当前肠管吻合的方式常见的有2种形式,第一种为肛门外吻合,操作比较简单、方便;第二种为采用前后高低的斜口缝合方式,让患者在手术之后也可以保留正常的排便功能。Swenson手术在经过临床上的改革之后,手术步骤变得越来越简单,并不需要重新进行开腹,能够减少患者在手术中花费的时间及手术中的出血量等。

Duhamel手术被称作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有效方式,此种手术方式不仅让患者的直肠前壁感觉区得到保留,也可以使患者开展正常的结肠蠕动,最终形成半圆吻合。但是由于钳夹完成了结肠吻合的过程,无法完全切除结肠前壁与直肠后壁,在手术开展之后,患者会出现闸门综合征及盲袋等情况。临床上多次对这种手术方式进行改革,可以在直视的情况下,全部切除结肠前壁和直肠后壁,避免在原始手术当中患者出现闸门或是盲袋等的缺点。最终的先天性结肠治疗效果和近端是否彻底切除存在直接相关性[4]。当前大多数的意见是神经结构基本上处于正常状态,出现近端扩张肥厚肠管。因为过度扩张,会影响到肠管的蠕动功能,应尽量让结肠直径的正常处得到切除。另外,由于此种手术方式属于盆腔开放性吻合方式,在开展手术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肠道准备工作,还需要做好支持治疗工作[5]。否则患者手术之后,会因为体质量降低,蛋白质水平降低,抵抗力下降等而出现更加严重的腹腔内感染情况。先天性巨结肠不管采用哪种手术方式都会存在各种情况的并发症。比较常见的近期并发症主要有吻合口狭窄、尿潴留、尿失禁、伤口感染、吻合口漏、直肠回缩等。不管是哪种手术方式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疾病,都需要选择好手术时机[6]。但是在当前的相关标准与规定中,关于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疾病所开展手术的时机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很多手术的手术时机考虑到了患者的年龄、症状、病变类型,同时也考虑到了完成手术的医生经验。在英国,大多数会采用保守治疗来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新生儿患者,等到3个月之后再开展相关的手术[7]。有研究显示,对于患有先天性巨结肠疾病的患者,年龄越小,病变受到的局限越大,需要切除的组织也就会越少,对于患儿所产生的干预也会越小,对患者手术后的肠功能恢复也会更加有利[8-10]。

两种手术开展之前,都需要做好专门的准备工作,这样可以给患者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整体上看,采用Duhamel手术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其实当前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疾病的几种手术方式整体上差异并不大,在治疗效果方面存在的差异,受患者自身因素、操作手术人员情况的影响。几种手术的关键点都是需要把病变的肠段切掉,让肠道的正常蠕动功能可以得到恢复,也让直肠的正常排便反射得到保存。本研究主要比较了先天性巨结肠患者采用Duhamel手术与Swenson手术的治疗效果。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术中出血量、手术平均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先天性巨结肠患者采用Duhamel手术的整体治疗效果更好,可以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肠管先天性结肠
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提壶揭盖法论治热结肠腑所致咳嗽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护理体会
“泻剂结肠”的研究进展
猪直肠脱的手术治疗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