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颖 王鵷臻 李亚俊 姚维杰 王佐正 杨晓军 黄李雅
1宁夏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银川 750004;2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银川 750004;3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肝胆外科,银川 750004;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银川 750004
AP是一种胰腺相关的炎症性疾病,可出现多种局部或系统并发症,如急性胰周液体积聚、胰腺假性囊肿、胰腺脓肿等[1]。AP并发血栓性疾病可造成肠缺血、肠坏死、门静脉高压、肺栓塞、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等致死性并发症[2-3],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因此早期判断和预防非常重要。本研究通过对AP并发血栓性疾病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AP并发血栓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旨在对该病的诊疗和预防提供临床参考。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9月间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及心脑血管分院收治的5 731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符合2012年亚特兰大AP诊断标准[1];(2)年龄≥18岁;(3)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已知凝血障碍、服用能改变凝血功能的药物;(2)合并有肝硬化或其他系统性肿瘤;(3)妊娠期、产褥期患者;(4)大手术或严重创伤后。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5 223例。按照有无并发血栓将患者分为并发血栓组和未并发血栓组,在未并发血栓组中以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68例进行统计分析。
1.一般特征: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史,肥胖程度(体重指数18.5~23.9 kg/m2为正常,24.0~27.9kg/m2为超重,≥28.0 kg/m2为肥胖),既往史(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胰腺炎),发病日期,病因(胆源性、酒精性、高脂血症性、其他),AP严重程度(根据亚特兰大标准进行分类[1]),BISAP评分[4]。
2.实验室检测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D-二聚体定量(D-dimer,D-D),纤维蛋白原定量(fibrinogen,FIB),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血糖水平。
3.合并症:是否合并低白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25 g/L)、高三酰甘油血症(血清三酰甘油≥2.3 mmol/L)、高胆固醇血症(血清总胆固醇≥6.2 mmol/L)。
4.血栓:血栓包括静脉血栓和动脉血栓。其中静脉血栓包括内脏静脉(脾静脉、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planchnic vein thrombosis,SPVT)、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
入院首日常规完善全腹或上腹部增强CT,5~7 d后复查。对重症AP患者,每1~2周行CT检查[5];当患者出现D-D升高(>0.55 mg/L)并出现双下肢肿胀、呼吸功能衰竭等情况则立即完善双下肢静脉彩超、CT肺动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 CTPA)等检查明确诊断。记录血栓部位、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是否行抗凝治疗。
46例(0.88%)患者并发血栓性疾病,发生于AP发病后的8.50(2.00~15.00)d;其中男性29例(63.0%),女性17例(37.0%);平均年龄66(52~74)岁;病因为胆道疾病30例(65.2%),高脂血症性8例(17.4%),酒精性2例(4.4%),其他6例(13.0%); SAP 23例(50.0%),MSAP 8例(17.4%),MAP 15例(32.6%)。
46例并发血栓性疾病的患者中19例(41.3%)发生下肢DVT,表现为患肢突然肿胀、疼痛,患肢呈凹陷性水肿,少数患者在患肢髂窝处、小腿后侧有压痛;13例(28.3%)发生PTE,表现为胸闷、气短等急性呼吸衰竭等症状,血氧饱和度降低;12例(26.1%)为SPVT,未观察到有特异性的症状及体征;1例(2.2%)发生门静脉合并下肢静脉血栓,仅以下肢肿胀为突出表现;1例(2.2%)发生下肢静脉合并肺栓塞,出现下肢肿胀伴呼吸衰竭。46例患者中37例(80.4%)在发现血栓后进行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每次100 U/kg,每12 h 1次,皮下注射),住院期间未发现出血情况。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并发血栓组患者的年龄高于未并发血栓组,APTT值延长,D-D值升高,WBC降低,SAP患者明显增多,BISAP评分≥3分的患者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在性别、吸烟史、饮酒史、肥胖程度、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AP病史、PT、FIB、PLT、LDH、随机血糖、有无低白蛋白血症、有无高三酰甘油血症、有无高胆固醇血症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1)。
表1 急性胰腺炎并发血栓性疾病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对上述有统计学意义的6个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29,95%CI1.000~1.059,P=0.049)以及AP严重程度(OR=3.017,95%CI1.799~5.061,P<0.001)为AP并发血栓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表2)。
表2 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血栓性疾病相关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AP严重程度、年龄预测AP并发血栓性疾病的ROC曲线见图1,AP严重程度的AUC为0.714(P<0.001),灵敏度为67.4%,特异度为70.6%;年龄的AUC为0.625(P=0.024),灵敏度为47.8%,特异度为77.9%。
图1 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年龄预测急性胰腺炎并发血栓性疾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AP患者尤其是SAP患者卧床时间长,活动受限,静脉回流压力降低,加之血液呈高凝状态、全身炎症反应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等因素[6-7],导致静脉极易形成血栓。静脉血栓形成最常见的部位为左下肢髂外静脉、股静脉、腘静脉等,其次为脾静脉等[6]。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及心脑血管分院近6年并发血栓性疾病的AP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引起AP并发血栓性疾病的相关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AP严重程度是AP并发血栓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SAP患者血栓性疾病发生率高,故对此类患者应注意早期预防血栓的形成。这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的结果一致[8-10]。此外,以往的研究也发现,Balthazar CT评分越高,AP并发血栓性疾病的风险越高[8,11-13],而Balthazar CT评分越高代表胰腺严重程度越重。笔者考虑其机制可能是:(1)血管内微血栓形成在 SAP 进展期出现,进而加重血管内皮损伤,激活凝血途径;(2)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可导致全身大血管及微血管的炎症反应,微循环的改变可激活白细胞加重内皮损伤,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进一步加重血液高凝状态;(3)由于血液浓缩、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血小板高度黏附和聚集,同时凝血级联的紊乱可能导致进一步的高凝状态和纤溶酶的激活[6,14]。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年龄也是AP并发血栓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需要警惕高龄AP患者发生血栓的可能。一项动物模型研究[15]描述了AP与年龄的相关关系,发现老年AP小鼠比年轻AP小鼠的肺和肾血栓形成率显著升高;既往的研究发现并发血栓的老年AP患者较年轻患者多[16]。笔者考虑发生血栓性疾病与老龄患者活动减少、心肺功能降低、血液流动缓慢、血管条件较年轻人更差有关[6,14]。
有研究报道,对AP并发SPVT的患者进行抗凝治疗是有效的,且抗凝治疗不会增加出血风险[17-18]。本研究也显示,80.4%的患者在发现血栓后进行抗凝治疗,住院期间未发生出血情况,但由于大部分患者院外未行规律治疗及复查,因此尚不能很好地评估抗凝治疗对血栓的干预情况,后期需要加强随访及患者预后的追踪。
本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对照组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不可避免地存在选择性偏倚,虽然主要研究指标都来自同一医院数据,尽可能严格地控制了信息偏倚,但因收集时间跨度较大,不能除外不同时间段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方法对数据的影响;其次,对于纳入研究的所有病例并没有常规筛查血栓,仅依靠临床表现选择性地完善相关检查,可能会遗漏无症状患者,后期将对符合纳入标准的AP患者完善相关血栓的筛查,开展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论证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