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用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2021-08-29 02:43孔静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24期
关键词:用药治疗消化性溃疡

孔静

消化性溃疡是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统称,是临床上较为多见的疾病,主要是因机体分泌的蛋白酶、胃酸对自身的胃壁、十二指肠壁进行消化,导致黏膜组织损伤,形成溃疡[1]。该病好发于幽门、胃体及十二指肠球部,病程较长,迁延不愈,具有节律性、周期性。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节奏增快、饮食结构的改变,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病显著提升,且易出现并发症[2,3]。该病患者往往伴有上消化道出血,以黑便、呕血、头晕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甚至会引发周围循环衰竭。有相关资料显示[4],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病死率高达8%~15%,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现如今,临床针对该病的药物较多,但全身给药因机体代谢等因素难以达到理想的药物浓度。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设备逐渐完善,内镜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一定优势,内镜下用药治疗措施也逐渐成为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治疗方式。本文就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使用内镜下用药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84例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24~68 岁,平均年龄(46.54±7.54)岁;溃疡直径0.6~1.8 cm,平均溃疡直径(1.22±0.29)cm;出血量140~758 ml,平均出血量(448.56±108.65)ml。实验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23~70 岁,平均年龄(46.48±7.84)岁;溃疡直径0.6~1.8 cm,平均溃疡直径(1.24±0.22)cm;出血量145~761 ml,平均出血量(451.24±107.95)ml。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与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相关诊断标准相符;②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③消化道出血量<1000 ml;④患者以自愿原则加入实验,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肝肾功能障碍者;②合并胃肠道穿孔;③伴有恶性肿瘤;④具有凝血功能障碍。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补液、止血、供氧等对症治疗,针对血红蛋白(HGB)<70 g/L 的患者予以输血治疗。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给予注射用奥美拉唑钠(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945,规格:40 mg/瓶)80 mg,静脉滴注,连续治疗3 d 后更改为奥美拉唑肠溶片(北京太洋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114,规格:20 mg/片)口服,20 mg/次,3 次/d。实验组接受内镜下用药治疗,使用胃镜确定出血点,使用生理盐水对出血点进行冲洗,于出血点周围注射1∶10000 肾上腺素,1~2 ml/处,共5~10 ml。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HGB、HCT。临床疗效判定标准[5]:显效:治疗3 d 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血压稳定、胃管引流清澈,内镜检查显示无出血;有效:治疗7 d 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血压稳定、胃管引流清澈,内镜显示无出血;无效:与上述标准不相符,甚至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GB、HCT 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HGB、HC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HGB、HCT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GB、HCT 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GB、HCT 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3/42),其中便秘、恶心、乏力各1例;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1/42),仅出现1例腹泻。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0,P=0.306>0.05)。

3 讨论

溃疡出血主要是因溃疡基底部小动脉受损而致,出血部位通常位于胃窦部、小弯及十二支肠后壁[6,7]。该类患者临床表现与出血速度、机体反应性及出血量密切相关。针对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紧急处理措施为卧床、供氧、保持气道畅通,活动期出血需禁食禁饮,严密监测各项生命指标,积极探寻病灶,积极采取止血措施,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病因[8]。现如今,临床针对该类患者往往给予止血、抑酸等药物,虽然能起到一定治疗效果,但口服给药,经过肝脏首过效应,降低药物利用率,难以快速控制病情发展,具有一定局限性[9]。为此,临床亟需有效、安全的止血方案。随着微创技术的逐渐发展,内镜下给药技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于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内镜下用药治疗疗效确切。内镜下治疗能全面、置管的病灶进行评估,给予明确的诊断,同时能在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治疗效果。针对出血区域注射给药,能有效提升局部药物浓度,从而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同时,在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黏膜多点注射),会导致局部组织肿胀,对病灶周围血管造成压迫,从而降低血流量,促使其形成血栓,达到止血的作用[10]。通过降低血小板粘附,激素局部血管收缩,有效提升止血效果。朱宝江等[11]研究发现,内镜直视下给药,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促使炎性因子吸收,改善血红蛋白,且不良反应风险较低。与本次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说明该治疗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HGB、HC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HGB、HCT 分别为(88.96±8.11)g/L、(35.41±3.81)%,高于对照组的(81.62±8.51)g/L、(31.28±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可能是因:该病患者因多种因素导致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加大交感神经兴奋性,影响机体免疫系统,从而出现程度不一的炎性反应。而内镜下用药有效的纠正持续出血症状,且注射肾上腺素能降低患者机体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因子[12],刺激局部黏膜中的α 受体,有效增加局部小血管与毛细血管收缩力,导致血流速度减缓,提升流体静力压,有效维持血管通透性,促使炎性因子吸收,改善机体内环境,及时纠正贫血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是因内镜下用药治疗通过生理性收缩血管止血,不会增加不良反应风险,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风险比较无差异,可能是因本次选取样本数较小,日后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探究。

综上所述,对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开展内镜下用药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用药治疗消化性溃疡
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
个体优选用药治疗方案对精神分裂病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辨证施治
你了解消化性溃疡吗?
莫西沙星单用与联合用药治疗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比较
都是“溃疡”惹的祸
溃疡生肌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观察
联合用药治疗偏执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经验研究
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59例
敛疮散治疗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