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效果观察

2021-08-29 02:43毕成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24期
关键词:尼可地尔微血管内皮

毕成

微血管性心绞痛在临床上又能称为X 综合征,其指的是患者具有劳累性心绞痛或是心绞痛样不适综合征[1]。疾病发生后,其典型临床症状表现为劳力性心绞痛,且患者胸痛时间持续相对较长,若是未及时采取正确有效治疗措施,会对患者的心功能产生较大影响,造成血管阻塞,当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加重后甚至可发展为心肌梗死,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构成危害,甚至可能会直接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2]。因此,本文主要将2020 年1~12 月在本院诊治的80例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尼可地尔治疗后对其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12 月在本院诊治的68例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男女占比分别为41.18%(14/34)、58.82%(20/34);年龄最小43岁,最大76 岁,平均年龄(56.32±7.48)岁;病程最短1 周,最长6 周,平均病程(3.54±1.27)周。观察组男女占比分别为44.12%(15/34)、55.88%(19/34);年龄最小44 岁,最大75 岁,平均年龄(56.35±7.51)岁;病程1~5 周,平均病程(3.58±1.34)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订同意书;②均符合微血管性心绞痛相关诊断标准[3];③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④无研究药物过敏者。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本研究者;②伴有恶性肿瘤疾病、心力衰竭、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③合并精神障碍、认知障碍、沟通障碍者;④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治疗,给予患者调脂、抗血小板及抗心绞痛等药物进行治疗。连续治疗90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尼可地尔治疗,1 片/次,3 次/d 口服;症状改善不明显时可增加剂量,可将剂量调至为2 片/次,3 次/d 口服。连续治疗90 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临床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经治疗后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发作频率与治疗前比较下降幅度>75%,且静息心电图恢复正常状态,为显效;经治疗后患者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善,发作频率与治疗前比较下降幅度为50%~75%,且静息心电图ST 段回升>0.15 mV,为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病情无变化或加重,为无效[4]。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血管内皮功能指标 采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清晨空腹状态下静脉血4 ml 作为标本,离心处理后进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检测,采用硝酸还原酶测定NO 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ET-1 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CRP 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NO、ET-1、CRP 水平分别为(36.24±1.83)μmol/L、(146.07±15.46)ng/L、(12.25±3.24)mg/L,对照组分别为(36.21±1.87)μmol/L、(146.09±15.43)ng/L、(12.28±3.19)mg/L;治疗后,对照组NO、ET-1、CRP 水平分别为(54.47±1.25)μmol/L、(123.14±7.39)ng/L、(9.12±1.01)mg/L,观察组分别为(80.61±1.63)μmol/L、(90.63±3.48)ng/L、(6.20±1.47)mg/L;治疗前,两组NO、ET-1、CR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7、0.005、0.038,P=0.947、0.996、0.969,P>0.05);治疗后,观察组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ET-1、CRP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203、23.207、9.546,P=0.000、0.000、0.000<0.05)。

3 讨论

微血管性心绞痛在临床上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同时也是类型比较特殊的一类稳定性冠心病。该疾病多发于女性群体,尤其绝经后的妇女。微血管性心绞痛经心电图(ECG)检测结果显示为心肌缺血,但是经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测结果却显示正常[5]。目前临床上关于微血管性心绞痛的发病原因还暂未完全明确。有相关资料显示[6],微血管功能障碍是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的病理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当微血管性心绞痛发生后,若是及时对患者进行合理有效地治疗,患者可获得良好预后。

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尼可地尔治疗后,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为:①尼可地尔作为一种抗心绞痛的药物,其作用与前列地尔、法舒地尔较相似,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的治疗,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的功效[7];②当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服用尼可地尔后,其可以开放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ATP 敏感性钾离子通道(KATP),使钾离子外流,从而导致细胞膜出现超极化,进而抑制电压依赖的钙离子通道开放,起到钙离子内流减少的作用[8];③尼可地尔与类硝酸酯作用,能以不依赖NO途径,直接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从而增加cGMP 的生成,降低Ca2+的敏感性,进而激活钙离子泵,引起钙离子外流,最终发挥出治疗疾病的作用[9]。由此表明,尼可地尔在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时主要是通过类硝酸酯作用和KATP 开放的作用来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以及收缩蛋白对钙离子敏感性,从而起到舒张患者血管、增加血流供应的作用,进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10]。

综上所述,采用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能获得良好疗效,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同时还能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尼可地尔微血管内皮
卡维地洛联合尼可地尔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尼可地尔治疗慢性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分析
尼可地尔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应用于老年顽固性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评价
尼可地尔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IMP3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126、EGFL7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