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雪杨
骨科常见肩袖损伤患者,临床医师在诊断患者过程中需要针对患者病史进行询问,为患者提供相关检查,对患者肩部疾病发生原因进行初步推断。由于肩关节解剖结构较为复杂,病因多种多样,为患者明确诊断,然后提供对症治疗十分重要。为了确保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理想,应为患者提供进一步检查,利用磁共振成像可以对患者肩部解剖结构以及组织病理改变进行良好显示[1],近些年来,在诊断肩袖损伤患者病情过程中越来越重视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此次实验选择38例疑似肩袖损伤患者,分析肩袖损伤实施磁共振成像的诊断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20 年1~8 月收治的38例肩袖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2~72 岁、平均年龄57.5 岁。排除检查资料不全以及认知能力异常患者。所有患者在了解本实验的风险基础之上签订协议,可以耐受影像学检查。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CT、磁共振成像检查。CT 检查:患者采取仰卧体位,全面扫描患者患肢,协助患者内旋患侧,探查患者肱骨头、关节盂、肩袖等部位,扫描期间保证垂直CT 仪器探头。磁共振成像检查:使用3.0T 磁共振成像仪,检查患者患侧肩关节,患者取仰卧位,确保患者患侧肩关节在检查中线上,参数如下:层厚4.00 mm、层距4.00 mm,轴位:重复时间(TR)659 ms、回波时间(TE)28 ms,采取斜冠状位:TR 752 ms、TE 4 ms,采取冈上肌腱平行位:TR 4260 ms、TE 79 ms,采取关节斜矢状位:TR 411 ms,TE 16 ms。由2 名临床医师负责对以上检查成像结果进行阅读以及诊断。
1.3 观察指标 对比磁共振成像检查及CT 检查的诊断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阳性36例、阴性2例,诊断准确率为94.74%;CT 检查诊断阳性29例、阴性9例,诊断准确率为76.32%。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 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磁共振成像检查及CT 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对比(n,%,n=38)
肩袖损伤是临床常见疾病且发病率较高,类似肩周炎,患者存在肩关节功能不全以及疼痛等情况,患病人群中常见中老年人,为患者提供CT 检查以及磁共振成像检查临床应用意义重要,其中CT 检查操作较为简单、价格低廉、扫描时间不长,可以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是这一检查方式准确性不高,在成像清晰度方面有所不足,容易出现误诊以及漏诊,因此临床提出磁共振成像检查,这一检查方式准确性较高,可以对患者肩袖形态进行全面展现,判断患者低信号腱连续性情况,对于部分患者来说,存在肩袖撕裂问题[2],不会撕裂整个肌腱,部分肌腱缺失,呈现为条片高信号改变,利用磁共振成像检查可以良好诊断患者疾病。
相关文献报道,肩关节又称为盂肱关节,组成部分是肩胛盂以及肱骨头,由于盂肱关节没有较强包容性,骨性结构不够稳定,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在三维方向上,盂肱关节有6 个自由度的活动,依靠静态稳定结构以及动态稳定性结构之间的平衡来稳定盂肱关节,对于肩关节退化人群来说,主要体现在退化肩袖以及撕裂肩袖。>70 岁的老年人容易发生肩袖损伤,发病率>90%,肩袖疾病占比肩关节疾病的41%[3]。在肩袖损伤之后,应及时对患者病情进行明确诊断,尽早为患者提供治疗,通过诊断可以充分提供相关依据,为患者提供单纯临床检查不具有较高特异性,对比其他肩部疾病难以鉴别诊断,不能对肩袖撕裂类型以及撕裂程度进行确定,若开展传统影像检查,多数为创伤性检查,利用磁共振成像可以进行多平面扫描[4],有多序列性特点,属于非创伤性检查技术,可以用于诊断肩袖损伤患者病情,利用这一技术结合临床检查,可以将患者诊断准确性明显提高,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在磁共振成像过程中选择三个层面做好患者检查[5,6],分别是轴位、斜矢状位、斜冠状位,在扫描序列上选择PDFS 扫描序列,其质子成像可以将水信号更好的显示,没有脂肪影对其造成干扰,可以将肌腹、肌腱等解剖结构清楚显示,结合化学位移序列,可以分开脂肪和水,对脂肪信号进行抑制[7-9],将水信号突出,将病变组织内水分子显示增强,可以对患者肩袖细微病变进行清晰敏感显示,明显提高肩袖病变检出率以及准确性。
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根据磁共振成像肌腱信号是否改变以及肌腱连续性是否存在,可以将肩袖损伤分为肌腱断裂以及肌腱炎[10],肌腱炎患者连续性存在肌腱信号异常,应为患者采取对症治疗,对于肩袖部分断裂患者,若应用常规检查,特异性较低,敏感性较低,容易漏诊,耽误患者病情治疗,因此应为患者提供磁共振成像检查。
作为一个功能性单位整体,肩袖并不是四块不同肌肉简单组合[11],解剖构造促使不同肩袖肌肉在活动肩关节时相互拮抗、相互协同,若某一部分肩袖病变出现,其余肩袖组织也会受到累及,因此很难发现某一单独临床查体方式在肩袖损伤诊断上有特异性,在诊断肩袖损伤患者过程中应综合判断一组症状以及体征,通过询问症状,利用特殊查体方法[12],将肩袖损伤诊断水平有效提高。通过肩关节磁共振成像检查,可以对患者周围软组织结构异常进行显示,可以鉴别诊断肩袖撕裂以及其他疾病,需要注意在“凝肩”诊断上应用磁共振成像的作用。“凝肩”发病原因不明,患者因为进行性肩关节囊纤维化而出现病理改变,有自限性特点,一般为2 年病程,预后效果理想,对于部分肩袖撕裂患者来说,若未能进行进一步处理,撕裂会向前延伸,整个病程类似于“凝肩”[13,14]。
肩袖损伤发生后,可导致患者出现肩关节疼痛、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因此临床应对患者病变程度、病变范围进行准确判断,有助于患者获得正确治疗,利用磁共振成像检查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优势,可以多参数、多平面成像,可以清楚显示患者肩袖结构以及病变,在诊断肩袖损伤患者病情过程中广泛应用。利用磁共振成像检查肩袖损伤患者[15],常见征象是肩袖形态以及信号的改变,另外肩袖损伤也可见继发征象,肩袖撕裂之后,不管是部分撕裂还是完全撕裂,液体都会渗入裂口,因此,为患者提供PDFS 序列检查,可见患者撕裂部位存在高信号影,根据水样信号影的范围可以判断患者撕裂类型以及撕裂口大小,利用PDFS 序列,可以将水信号突出显示,显示患者肩袖细微病变,可以明显提高肩袖损伤患者诊断准确性。若完全撕裂肌腱,连续性消失,断端回缩,会导致其形态发生改变,实施T2WI 抑制序列以及PDFS 序列,可见患者撕裂部位的肉芽组织出现高信号,肩袖撕裂之后患者可出现继发改变,这些继发改变均提示患者存在肩袖撕裂,利用磁共振成像检查可见患者肩袖组织有关节腔积液存在,存在肩峰下滑囊积液,有助于患者病情诊断。关节腔内是否存在积液可以提示患者是否存在肩袖撕裂。患者关节囊侧部分撕裂、肩袖完全撕裂之后,会累及关节腔,导致关节腔积液出现,这种征象的发生提示患者关节腔与撕裂口存在相同之处。总结得出,对于肩袖损伤患者开展有解剖重复性、组织对比性强、无创性、非放射性特点的磁共振成像检查,可以多角度、多平面显像,将各种组织结构异常以及正常影像学图像显示,可以准确判断肩部疾病。
此次实验得出: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阳性36例、阴性2例,诊断准确率为94.74%;CT 检查诊断阳性29例、阴性9例,诊断准确率为76.32%。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 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肩袖损伤实施磁共振成像的诊断结果理想,对比CT 检查,诊断准确率高,值得临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