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坚青 吉中磊
宫颈癌病变属于一个长期的过程,疾病发生通常需5~10 年,为改善疾病预后,需要对患者开展尽早诊治[1,2]。目前临床上宫颈癌的治疗仍以手术为首选方法[3]。手术实施可对病灶进行有效切除,从而使疾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宫颈癌根治术为其主要术式。新辅助化疗是在恶性肿瘤手术或放射治疗前应用的化疗治疗方法,其可促使肿瘤体积缩小,抑制肿瘤转移,并可使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得到一定程度提升,对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4]。有研究报道,在宫颈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实施新辅助化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有利于延长患者生存周期[5]。本次研究选取60例宫颈癌患者,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宫颈癌根治术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2018 年2 月本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宫颈癌诊断标准[6],且经临床病理学检查确诊;肿瘤直径>4 cm,具备手术治疗适应证,术前未接受放疗治疗;患者的卡氏(KPS)评分均>80 分;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排除标准:肝肾功能明显异常;存在手术禁忌证;妊娠或哺乳期患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FIGO:国际妇产科协会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仅接受开腹宫颈癌根治术治疗:患者全麻后,腹壁左旁切口18 cm,逐层进腹,开腹器撑开保护切口,排垫肠管,暴露手术野,从左右髂总动静脉(必要时从腹主动脉)向下沿着髂血管逐步清扫髂总淋巴、髂内外淋巴、宫旁淋巴及闭孔淋巴结,同时暴露分离直肠侧间隙、膀胱侧间隙,暴露游离子宫动静脉、膀胱上动脉,结扎切断子宫深静脉、子宫浅静脉、子宫动脉,打开膀胱腹膜反折下推膀胱至宫颈外口下3~4 cm,打开阴道旁第四间隙,打开输尿管隧道,游离下推输尿管至膀胱入口,同时逐步游离切断膀胱宫颈韧带前叶、中叶、后叶,切断结扎膀胱浅动脉、膀胱中动脉。打开阴道直肠间隙,下推直肠,近直肠处切断子宫骶韧带。切断卵巢动静脉。沿宫颈外口下3 cm 环形切开阴道壁,切除全子宫,取出所有标本,剖视后送病检。由于肿瘤期别较晚,有的淋巴粘附在血管壁上,须小心清除,以免引起血管破裂损伤。对于先期化疗手术者,组织质脆,更须小心。
1.2.2 观察组 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宫颈癌根治术治疗,手术前患者实施TP(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化疗,采用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商品名:力扑素,上海柘林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357)静脉滴注,剂量为135 mg/m2,同时采用卡铂注射液(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177)静脉滴注,依据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以及肌酐清除率对卡铂用量进行计算。在化疗过程中对患者生命体征予以密切监测,间隔3 周后为患者实施第2 次化疗,共治疗2~3 个疗程。完成2 个化疗周期后开始进行病情评估,当患者具备手术条件时,为其开展开腹宫颈癌根治术治疗,手术治疗前常规禁食禁饮,并清洁灌肠,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开展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实施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病理情况、术后免疫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生存率。①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②两组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包括盆腔淋巴结转移、深肌层浸润、脉管癌栓、阴道切缘转移;③两组术后免疫功能指标包括CD3+、CD4+、CD8+与CD4+/CD8+;④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与肝功能损伤;⑤术后为患者开展3 年的随访,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 年与3 年生存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85.50±25.24)min,术中出血量为(516.88±52.84)ml;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62.74±20.31)min,术中出血量为(385.75±38.90)ml。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术后病理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率6.67%与脉管癌栓发生率3.33%均低对照组的26.67%、2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深肌层浸润、阴道切缘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病理情况比较 [n(%)]
2.3 两组术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CD3+(70.40±4.21)%、CD4+(40.70±2.85)%、CD4+/CD8+(1.67±0.26)均高于对照组的(65.02±3.52)%、(36.98±2.52)%、(1.40±0.23),CD8+(24.25±2.04)%低于对照组的(26.48±2.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术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3例,白细胞减少2例,血小板减少2例,肝功能损伤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观察组发生恶心呕吐5例,白细胞减少3例,血小板减少3例,肝功能损伤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3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5 两组术后生存率比较 对照组术后1年生存22例(73.33%),术后3 年生存12例(40.00%);观察组术后1 年生存28例(93.33%),术后3 年生存20例(66.67%);观察组术后1 年与3 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于早中期以及病灶尚未转移的宫颈癌患者,手术切除病灶仍属于首选且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但部分患者疾病确诊时已经发展到中晚期,错过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需术前辅助治疗提升手术治疗效果[7]。
新辅助化疗最早被应用于乳腺癌治疗,后逐渐被应用于头颈部与胃肠道肿瘤治疗。新辅助化疗首次被应用于宫颈癌的时间为上世纪90 年代,在宫颈癌术前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卡铂水溶性好,无需水化、利水化与利尿,同时具备较小的毒副作用,可使肿瘤生长受到抑制。力扑素的主要成分为紫杉醇,可发挥有效的抗肿瘤功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新辅助化疗的实施可缩短宫颈癌根治术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分析原因,新辅助化疗的开展,卡铂可作用于嘌呤基和嘧啶碱基,使肿瘤细胞DNA 复制受到抑制,与紫杉醇联合应用可对肿瘤细胞分裂增殖产生干扰,促使肿瘤体积缩小,降低手术切除难度,使肿瘤切除速度加快[8]。同时在手术治疗前,患者机体未受手术应激刺激,可将化疗导致的不适尽快缓解,将患者的治疗耐受性与依从性提高。除此之外,手术治疗前化疗的实施可客观评价肿瘤对化疗的反应,可为术后化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在肿瘤发生以及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宫颈癌患者易发生免疫失衡与功能紊乱。CD3+为全部T 淋巴细胞的代表,CD4+属于诱导性T 细胞亚群,可正向调节机体免疫,CD8+属于抑制性T 细胞亚群,当其水平提高,则会抑制CD4+的作用,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宫颈癌治疗中,新辅助化疗联合宫颈癌根治术可使患者免疫功能增强,主要是由于术前新辅助化疗的实施可使肿瘤负荷减少,不仅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加快其凋亡速度,同时可使机体免疫平衡得到调节,改善机体综合素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与脉管癌栓发生率均低对照组,术后1 年与3 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是由于新辅助化疗可使肿瘤细胞活力降低,使其在手术治疗过程中的传播程度降低,将微转移病灶消除,同时新辅助化疗可使肿瘤细胞的放疗敏感性提高[10]。
综上所述,新辅助化疗联合宫颈癌根治术治疗宫颈癌的疗效确切,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提高免疫功能,延长患者生存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