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和一日》:当我们在面对死亡时应当谈论什么

2021-08-29 05:52言寺
意林彩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阿尔巴尼亚亚历山大观者

言寺

《永恒和一日》是希腊导演安哲罗普洛斯执导的影片,他将死亡与永恒的命题幻化成影像,又将影像谱写成动人的诗篇。他在影片中發出了一个忧伤却充满诗意的疑问:我们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天将会面对什么?这一疑问的答案通过一名生命只余下最后一日的诗人——亚历山大的思绪,在落满金色细碎光芒的爱琴海面缓缓铺开。

诗人亚历山大独居在一座白色房子内,陪伴着他的只有绝症、一只狗,以及对面房中以音乐应和着他的陌生人。“我嘴边有咸味,那是海的味道。”亚历山大躺在躺椅上,儿时在这座屋旁海里嬉戏的记忆忽然涌上心头,那是他生命伊始的记忆。在这最后一日里,亚历山大倏忽动了离开的念头。他要沿着记忆的脉络,重拾自己的“生”。他想要将狗托付给女儿,可他面对的是女儿的婉拒与对他的旅程的不解,以及女婿卖掉了他海边的老房子。他的手里只剩下妻子安娜从前的书信,他将它们交给女儿——爱是他唯一的遗产了。这一刻他才意识到:一个人“生”的意义只属于自己,而他必须去亲自找寻它,完成自己的生命之诗,也就是那首来自19世纪的《解放受困之人》的续写。

也就是在这一天,那个阿尔巴尼亚男孩出现在他的生命里。越是在生命行将消亡之际,人们越是会被那些鲜活之物所吸引。男孩自阿尔巴尼亚偷渡而来,为了活下去不断地艰难奔跑以躲避追赶他的警察,他是为了“生”而存在的。亚历山大与男孩站在生命之线的两极,可他们的生命在这样一个灰暗的时空里产生了奇异的共鸣,那是因为“生”而产生的共鸣。在男孩身上,亚历山大瞥见了他此刻正在追寻的“生”。

老人与孩童,生命的末与初,在他们相遇的一刻奇迹般交叠。亚历山大为了男孩放弃了自己续写诗文的旅行,却从这名阿尔巴尼亚男孩,这一初生生命最纯净、最原始的语言中,得到了他愿意花钱去买的词语:蔻芙拉,我的小花,放逐者,我,深夜。

亚历山大不断想起安娜,想起她的白裙与她的吻,想起他此生爱情唯一的落脚处。我们总在生命结束之际才会追悔莫及地发问:“为什么我一直不知如何去爱?”在生命结束之际,在异乡男孩的口中,亚历山大寻觅到了自己追求一生的、那已然流失的美丽语句。

我们在面对死亡时,生变成了一种永恒的命题。但什么才是永恒?对生者而言,死亡是一种时间停滞的永恒;而对死者而言,“生”才是一种永恒:是大海,是记忆,是爱情,是生命的恒久的意义。于是,对亚历山大而言,他在自己生命短暂的最后一日里,完成了属于自己的永恒。

(芊芊摘自微信公众号“空镜solo”)

《永恒和一日》的配乐,是由希腊女作曲家艾莲妮·卡兰德若完成的,诗意的镜头语言中穿插浓重的希腊悲剧式背景乐,通过时空交会、诗意的旁白,带领观众探讨时间与生命这一永恒的主题。影片中小男孩唱的童谣朴实真诚,不经修饰的歌声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思考,直击观者的听觉神经。片中主人公诗意的内心独白在背景音乐的渲染下,使整部电影的忧伤情绪得到升华,并蔓延至观者内心深处。那一瞬间,仿佛所有人都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猜你喜欢
阿尔巴尼亚亚历山大观者
亚历山大的消暑之物
端午节观龙舟赛
孩子与海豚
亚历山大 战无不胜的征服者
我就看着不说话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
慷慨的恶作剧
阿尔巴尼亚申请加入欧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