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话题写作

2021-08-28 15:48周春燕
江西教育C 2021年8期
关键词:支架文本教材

周春燕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学生各个阶段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语言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写作能力方面,小学阶段的学生应能够通过课堂学习,从能写字母、句子到能写简短篇章,从进行简单的抄写到能进行仿写。“写”作为最难的一种语用能力,一直困扰着广大师生。笔者结合教研课题,阐述如何以“话题”为突破口,开展小学英语写作教学。

一、研读教材,找准话题

教师在上写作课时,应从话题入手,聚焦话题开展写作教学。小学阶段的话题涵蓋了人物介绍、颜色、季节、天气、节假日、动物等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学生对这些话题熟悉程度高,容易产生共鸣。教师可以结合单元主题,让学生围绕话题进行写作,表达个人观点,展示阶段性语言学习成果。

因此,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准确定位写作话题。除了明晰每个单元的教学话题之外,教师还可以将教材融会贯通,在一定程度上建立单元之间及教材之间的联系,针对话题进行多维度和多角度的阐述。

二、围绕话题,搭建支架

支架教学是一种有效的写作教学方式。学生围绕特定话题搭建“脚手架”,有利于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特点。同时,教师也应利用“脚手架”对学生的写作技能进行训练。

(一)思维风暴,切入写作内容

在话题写作之前,围绕话题充分地“说”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先通过情境为学生揭示话题,再在话题基础上开展思维风暴,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经验对话题进行多方面的描述。

例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 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围绕“animals”这个话题进行“思维风暴”。学生各抒己见,发表看法,丰富了英语语言素材,为下一步的写作任务做好了准备,为写作支架的搭建提供了“砖瓦”。

(二) 整合分类,构建写作支架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将有关的词汇、句型展示在黑板或屏幕上,再带领学生将这些杂乱的语块进行“二次加工”,将零散的知识概括成话题的要素,形成话题写作的支架。在这些支架中,要素式的问题支架比较常见,教师可以提炼出“what、who、where”等要素,化繁为简、化乱为整,帮助学生厘清话题结构中的逻辑关系。

三、拆除支架,控制输出

(一)细致观察,控制输出

基于仿写的话题写作,是“控制输出”,需要学生细致观察写作支架中的要点,根据要点开展写作。但是,模仿不是机械性的抄写,控制也不是限制。控制输出有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方面降低了学生的写作难度,有效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做到评有所依、标准明晰。

(二)按图索骥,输出要点

任何文本的写作都是根据一定的逻辑顺序展开的。写作支架体现了文本建构的逻辑,学生需要根据话题的逻辑顺序分步骤完成文本,将要素单词、短语等转化成句子,最后形成篇章。文本形成的过程就是一个支架拆除的过程。但此过程并不是抛弃的过程,而是把显性的支架变成隐性的结构,置于篇章之中。

四、依据标准,科学评价

(一)细化写作评价,多维度开展评价

写作需要支架,评价也需要标准。教师可以细化写作评价,在完整性、单词拼写、语法结构等方面加以重视,形成评价支架。在评价时,教师需要根据要点逐一讲评,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一篇质量上乘的英语作文需要具备的条件。

(二)挑选佳作,互动点评

教师可以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全班互动点评。这种互动点评可以发生在师生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学生之间。学生通过点评他人的作文,可以借鉴他人的优秀之处,同时查漏补缺,不断精进英语写作水平,实现“共赢”。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关注评价的正面导向作用,在分析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问题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总之,基于仿写的话题写作,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运用不同的写作策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教师发展中心)

本文为南京市教研室第十三期教研课题 “基于分级式教学目标定位的小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2019NJJK13—L48 )及江苏省乡村培育站南京市雨花台区乡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站点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支架文本教材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