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课程思政探讨

2021-08-27 06:24覃华东宋小辉丁结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11期
关键词:力学思政育人

覃华东 宋小辉 丁结平

[摘           要]  首先简要分析了教师群体对课程思政存在的普遍看法,进一步阐明了课程思政的本质,以利于更多一线教师落实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在力学课程达成的课程思政目标,并列举了若干种在力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途径,即阐述了力学课程与思政元素的结合点。

[关    键   词]  工程力学;课程思政;思政元素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1-0088-02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的各个环节,因此,把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全面落实到课程教学是必然趋势,也是全员育人的必然要求[1]。本文就工程力学实施课程思政进行初步探讨。

一、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

思政课程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在内的课程体系,是供大一、大二学生学习的公共基础课,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偏理论、偏教条化,且存在学生学习此类课程只为通过期末考试的现象。

由于此类课程大多直接向大学生灌输政治意识形态、思想道德观念、个人理想价值,难以达到预期的育人效果。

课程思政是一种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育人思想融合的综合教育理念[2],这一理念尚未得到全面实施,因此很多高校教师对课程思政还存在认知上的错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教师刚接触课程思政这一概念时,容易存在以下几种误解:(1)很多教师认为所谓课程思政就是要他在课堂上讲思政课程的东西;(2)部分教师认为课程思政会占用他的教学时间,影响授课进度,因此也没有实施课程思政的动力;(3)还有教师认为课程思政的“政治味”太浓,内心抗拒。事实上,所谓课程思政就是育人的代名词,课程思政的本质就是立德树人,课程思政一方面要教师应用思政的理论来进行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则是要教会学生用思政的理论指导他的人生。其实每一门课程都包含很多思政要素,包含对思政理论的应用,教师要做的就是在讲课时让其凸显出来,并引入相应的德育思想,操作起来其实也很自然、很容易,只要一两句话一带而过就可以让学生明白,这是专业课教师发挥课程思政隐性教育的优势。学生明白了,对学生就有了影响,即使他没有意识到,但影响已经存在,这就是所谓的潜移默化和润物细无声。

二、课程思政的目标

为了更好地实施课程思政,每个教师需要明确自己实施课程思政的目标,课程思政是一个内涵非常广的概念,因此独立的教师个体是难以做到课程思政的全面要求的,因此每个教师只需从自身的优势和课程特点出发,明确自己的课程思政目标即可,每个教师的课程思政目标可以是有区别的。课程思政的目的是要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样的影响是难以一蹴而就的,还需要学生的长期积累,而教师在学生的积累过程中应适当引导。本文结合力学课程的特点提出以下课程思政目标。

(一)德育目标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简单来说就是教学生做人,德育的内涵很广泛,在此我们强调的是道德品质的教育,侧重于使学生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二)正确的“三观”

从定义来看,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教师在课堂上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指的是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价值观是一个人深藏于内心的准绳,是人认定事物、辨别是非的一种思维取向。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而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追求。通俗地说,教师要通过“三观”的引导让学生知道一生所求,让其人生无惑。

(三)人文素养

简言之,人文素养指的是一个人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或者说是一个人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概念很抽象,具体来说就是指要引导学生以人为中心,要把人的价值、人的感受、人的尊严作为价值的尺度。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其实就是要让学生懂生活、爱生活,要让学生明白生活的意义,从而保持内心的平静,即便生活充滿挫折也总是微笑。懂生活之人,一生将是丰富多彩的,一个具有人文精神的人的一生必定是幸福的,一个懂得人文关怀的人还能令别人感到幸福。培养人文素养,最好的方式是读经典名著,腹有诗书气自华,所以首先教师要多读书,使学生能感受到你的人文情怀,其次是要引导学生读名著,使其成为精神丰富的人。

(四)科学观

专业课程的任务本是传授专业知识,但由于长期的升学压力,学生习惯了应试式学习,即学生习惯于背定义、背公式,而忽略其中的科学思维及科学方法,也没有形成对科学的基本的、总体的看法(即科学观),所以对大学生进行科学观引导至关重要。通过科学观的引导,使学生相信科学的力量,使学生将科学作为一种追求,也使学生能够担起义务科普工作的责任。科学观的引导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思政元素与课程融合的“标准”

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即需要教师每次课都能够将思政的思想融合到专业课程,但如果思政元素融入得不自然,为课程思政而思政的话,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不仅起不到育人作用,反而导致适得其反,要使学生接受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如盐在水,要自然融合,使学生认为就是课程的一部分。

2.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3.能够有效地激励学生产生学习内动力。

4.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掌握、扩展与深化。

四、课程思政的切入点

要将思政思想融入力学课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知识来源

每一项重大发现都伴随着过程的艰辛,研究的过程通常又是苦中有乐,教师能在讲课时将知识点的来历道出一二,必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能让学生明白许多道理。

(二)知识点

知识点是一门课程、一种理论或者一种思想中相对独立的最小单元,不论是老师教还是学生学,都以知识点为基本单位,通常一个知识点就可以解决某一类问题,所以每个知识点总是有许多可以挖掘的思政思想,例如有些知识点与某些哲学思想或人生哲理联系紧密,所以知识点应该是融合思政思想的重要途径,也是相对容易实现融合的途径。

(三)大师故事

为往圣继绝学,古圣先贤的智慧是育人的完美素材,是值得所有教师学习和挖掘的资源,它不仅能让教师的课上得更好,还能让教师自身获益匪浅。为使大师故事的融入显得自然,选择与课程相关的科学家的故事是最好的,特别是课程的先驱者的故事,是值得专业课教师向学生讲述的,例如与材料力学息息相关或者对材料力学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就有好几个,如牛顿、胡克、泊松、欧拉、托马斯·杨、圣维南及莫尔等,都是教材上出现过的,其中胡克被称为巨人背后的巨人,而托马斯·杨则被称为世界上最后一个什么都知道的人,教师若能对这些著名科学家的生平故事信手拈来,教学水平定会进一步提升,育人效果自然也就得到了保证。

(四)学科发展史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部悠久的发展史,力学作为一门较古老的学科,其发展的历史脉络涉及大量的传奇故事,将力学史的主线融入教学中会起到意想不到的育人效果。在日常生活中,力学是无处不在的,从这个意义来讲,力学其实贯穿于人类的整个生命史,力学起源于生产实践,所以授课过程中贯穿力学发展史还能让学生了解人类认知的发展历程,甚至是人类发展的历程。力学课程中融入力学发展史,还能让学生深入理解该课程的内涵,使学生对整个知识体系保持批判与发展的科学态度,从而形成正确的科学观。融入学科发展史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实施,如涉及牛顿时,往往会想到牛顿说过的“巨人的肩膀”,学生可能只是记得牛顿的那句名言,巨人到底是谁学生并不了解,此时教师就可以自然融入一段力学的发展史。事实上,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以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皆在伽利略等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总结而来,所以牛顿站在了伽利略的肩膀上;第三定律的内容则是牛顿在雷恩、惠更斯等人的研究结果上得出的,所以牛顿又站在了雷恩和惠更斯等人的肩膀上。

(五)实验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大部分教师只注意了其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方面的作用,而忽略了实验教学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实验教学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所以高校教师应充分挖掘实验教学的育人功能。

(六)反面教材

课堂上以正面教育为主,有利于学生形成具有正能量的人生态度,但是正面和反面是一对统一的矛盾,没有反面只有正面反而不利于学生理解正面的含义,或者学生不理解其重要性,会导致学生面临利益和正义的抉择时犹豫不决,甚至误入歧途,所以课堂上宜适当地引入反面教材,给学生以警示教育,让其明白违背原则的严重后果。

(七)个人经历

高校教师队伍庞大,大部分都是普通教师,所以很多教师认为普通教师的个人经历不值一提,认为他们的经历起不到育人的作用,导致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不屑于讲自身经历,因为课堂上不讲个人经历,部分教师就做不到严于律己。身教最为美,知行不可分,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是道理的践行者,讲述自己的经历,即使再平凡、再普通,也是身教,也能使学生感到与老师更亲近了,当学生亲其师,自然信其道,教学效果也会得到提升。但是个人经历在课堂上讲得太多也不合适,很多经历更适合在课下让学生了解,例如教师希望学生课后要自学、要读书,那我们自己去图书馆时可以拍一张图书馆书架的照片給学生看,或者自己读书时,可以简单给学生分享一点心得,话不用多,关键在于经常引导;再比如我们希望学生多去锻炼,那我们自己跑步后可以给学生拍一张跑道的照片,发一张跑步轨迹的截图,也能激发学生运动的欲望。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占据了学生学习的大部分时间,课堂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更应该充分发挥其立德树人的功能[3]。力学课程作为工科专业的基础课,涉及的学生多,所以力学课的课程思政显得更为紧迫,如何更好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力学课程是我们必须不断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智慧,唐巨鹏.关于力学课程思政的初步探索[J].高教学刊,2020(26):160-162,166.

[2]袁军亭,宋秋红,张俊,等.《工程力学》课程思政的实施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45):41-42.

[3]曾永安.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化工专业教育的实践[J].粘接,2019,40(8):174-176.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力学思政育人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一道力学综合题的多种解法
力学中几个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