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港 石晓燕 黄月娇
[摘 要]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是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其中,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可以有效破解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侧与产业人才需求侧供需结构性矛盾。贯彻落实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相关政策,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与九如城养老产业集团校企深度融合实践与探索为例,提出校企共同“对标找差”、高等职业院校转变观念和企业提高认识等层面提出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策略。
[关 键 词] 利益相关者;校企协同育人;产教融合型企业;老年服务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4-0125-03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1],可以有机衔接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2]。其中,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可以有效破解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侧与产业人才需求侧供需结构性矛盾[3],其在遴选、建设培育、认定和运行等环节中势必涉及政府、行业、学校、科研机构及其他利益相关者[4]。不少研究者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建设好利益驱动机制才能保障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持续健康发展[5][6]。然而,当前,校企合作过程中忽略了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关系,影响着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7]。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校企间的利益相关度和行动强度问题[8]。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形势的发展,养老服务人才供需矛盾突出。从人才供给侧来看,校企产教融合不够深入,校企关系存在形式化问题,也就极容易造成“双师型”教师素质不够高、学生实践教学资源不够、学生技能训练的虚拟化和孤立化等问题。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型企业作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一种新形式,能够促使职业院校、企业等利益相关者实现共生共赢[9]。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与九如城养老产业集团(以下简称“九如城”)校企深度融合实践与探索为例,探讨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建设路径。
一、产教融合型企业内涵及其影响因素
(一)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内涵
产教融合型企业作为新概念起源于产教融合的概念,对其定义没有完全形成統一认识,一般分为政策性定义和学术性定义[10]。政策性的定义主要来源于《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指出“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职业院校、高等学校办学和深化改革中发挥重要主体作用,行为规范、成效显著,创造较大社会价值,对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具有较强带动引领示范效应的企业”[2]。关于学术性定义观点不一,在政策性定义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如,周风华认为,产教融合型企业是指积极主动参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能充分履行社会责任,发挥其职业教育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形成规模效应与示范效应,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经审核认定通过的企业[11]。刘晓、段伟长等人提出产教融合型企业是指具备良好的资质基础,能够独立举办或参与举办教育事业,负责人才培养培训,承担教育实训内容,承建或参与校企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整合多方资源,经政府和相关权威机构审核认定的有引导性、推广性和示范性的各类企业[4]。潘建华提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概念是能够与职业学校共同或单独完成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通过评审建设并经政府授权的具有一定代表性、有较大影响力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一定规模的企业[9]。
综合政策性定义和学术性定义,一般情况下,产教融合型企业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特点。其一,企业应兼具产品生产服务和人才培养培训功能;其二,企业应具有一定的资质;其三,企业应经过政府授权才能从事相关行为;其四,企业愿意并有实力参与产教深度融合。也就是说,一个产教融合型企业应该是有能力(兼具生产服务和人才培养培训)、有资格(资质和国家授权)和有意愿(愿意投入产教融合)的“三有”企业。
(二)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影响因素
产教融合型企业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作用巨大,对推动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新生事物,其自身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受到企业内部(主观认识和客观物质)和外部(学校、行业、国家等层面)等因素的影响[12](如下图所示)。
1.企业内部因素
影响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内部因素主要是指企业对产教融合的主观和客观认识层面,作为内因对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具有决定性影响。主观认识层面主要体现在企业是否拥有产教融合的意愿,主要受到企业对国家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对职业教育的兴趣和办学规律的了解程度等因素影响。客观认识层面主要体现在企业是否具有产教融合的实力,主要受到企业自身的性质、规模、资本、智力、技术和管理等因素的影响。这两者之间互为补充、缺一不可。也就是说,有意愿无能力,“空合作”;有能力无意愿,“校热企冷”。从利益相关者理论来看,校企之间为低利益相关度和低行动强度的松散关系,难已将合作关系上升为战略层次的一体化关系[13]。
2.企业外部因素
企业外部因素主要是指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因素,具体包括国家政策、行业环境和职业院校等因素,作为外因对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起着推动或者制约的作用。国家政策层面主要是指最近出台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相关政策,能否给企业带来税收优惠等方面的实际利益,能助推企业发展。行业环境能否通过技术支持、培训支持等方面给予企业间接影响。作为职业院校,作为企业的直接合作方,其自身的人才培养条件和对产教融合的重视程度亦是影响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重要因素。同样,如果职业院校有意愿无能力、有能力无意愿,也是难以支持产教融合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不同视野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实践
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与实践较多,主要基于产教融合、政府主导和现代学徒制三个视角下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一)产教融合视角下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产教融合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有利于学校、企业、学生和教师等各利益方发展[14]。协同育人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三对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持续发展的能力。校企的内外利益方协同合作才能保障产教融合的真正顺利进行,这为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政府主导下的政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政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就是政府、高等职业院校和企业基于共同的利益,在一定的制度约束下,将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以输送人才和社会需求中实现供需平衡为导向,共同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相互补充、实现互利共赢的一种合作方式[15]。“政府主导、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区域高职教育常州模式的创新实践”就是由政府——常州市科教城管委会牵头,联合园区6所高校形成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三)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协同育人主要体现在校企共同制定双主体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体系和实践基地、共享特色教学资源、双导师制班级管理制度、双导师教学团队及共同制定学生考核与评价体系等领域[16]。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较早对此方面进行了探索。通过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统筹校企教学资源和校企联合招生、育人、评价三个方面协同合作,完善学徒培养管理机制,明确校企双方职责、分工,推进校企紧密合作、协同育人[17]。
各个形式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为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在实践中出现一些不足和争议的地方。如,对机制、做法的理论认识不足,政策、制度保障不够,监管调控不利,机制运行不畅等现实困境。也就造成了以目标导向型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的校企合作,存在合作形式松散、形式单一,合作深度不够、层次普遍较低,校企文化尚未有机融合等现象,校企合力难以真正形成,也就制约了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进程[18]。协同育人是各育人主体以人才培养和使用为核心目的,在合作系统内共享资源、积聚能量的有效互动和协同效应[6]。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建设将进一步推动校企协同育人体制机制,推动产业需求更好地融入人才培养过程,构建服务支撑产业重大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三、產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于2007年开设并招生,已为社会和行业培养了一批具有独特专业价值观适应养老服务一线需求的专业人才。该专业经过多年的奋斗,已被遴选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重点建设专业(全国仅4个)、国家示范(骨干)高职校重点建设专业、全国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江苏省高水平骨干专业。九如城起步于2009年,医、康、养、教、研、旅相融合的养老服务综合运营商。目前已经成为行业领先企业,品牌价值常年排名前三,企业规模也同样位列前茅,集团目前已在全国20多个重点城市开设康复医院、连锁运营养老机构126家、社区中心562家、每年服务居家长者上百万人。特别是秉持“产教社校企行融合、教研用管育导一体”的人才培育理念,致力于为养老行业培养专业人才,服务院校、行业、企业。2015年,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与九如城养老产业集团共建具有公办特色的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九如老龄产业学院(以下简称“九如学院”),其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成果获得2018年教育部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9年,九如城养老产业集团被遴选为江苏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单位。
(一)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基础
双方紧密合作,大力推动九如学院的有效运行,实现了人才培养从“重形式”向“重成效”转变,从“知识先行”向“技能与价值观培育”先行转变。
1.创设了“紧密型、一体化”的办学组织联合体
校企共建九如学院,实施PPP办学模式下的多元化投入,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构建开放式的协同育人平台。搭建了九如城董事长任理事长、学校副校长任副理事长、校企双方管理、专业人才参与的组织架构。九如城依托先进的养老服务技术与理念,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提高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实践水平。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教材,开展课题研究,校企融合,相伴相生,解决了产教融合“形式化”的问题。
2.创设了“双主体身份、双兼互聘”的教师发展联合体
养老服务作为新兴专业,专任教师实务能力弱,兼职教师执教能力差,无法满足人才培养需求。通过实施“双主体身份、双兼互聘”制度,组建教师发展联合体,任教老师以员工身份参与企业运营与教育培训,企业员工以教师身份参与专业建设、课程教学。学校教师实践水平、企业员工执教能力和九如学院创新能力同步提升,解决了师资资源“实务弱”的问题。
3.创设了“理实融合”教学联合体
依托九如城旗下达到教学条件的养老机构,实行“3+2”人才培养模式,第1学年,经贸校区学习为主,企业参与;第2学年,3个月项目化学习、2个月以师带徒在岗学习,两个学期轮换;第3学年,以“准员工”身份顶岗实习。通过三年工学交替、专业理论与岗位实践相互融合,提升学生专业技能,解决了人才培养上“技能弱”的问题。
4.创设了“体验式、公益性”的社会服务联合体
养老服务最核心的职业素养是价值观,只有价值观坚定,才能扎根于养老服务业。组建社会服务联合体,将价值观培育置于养老服务的真实情境中,“身临其境”体验式的公益服务活动。在活动中锤炼学生“爱心、公益、专业、坚守”独特价值观,增强专业情感和职业社会价值感,学生对养老行业认同度逐年提高,解决了人才培养在职业稳定性上“认同低”的问题。
(二)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探索
国家出台“产教融合型企业”的认定为理论和实践的依据,结合已有的校企深度融合实际,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从企业和高等职业院校两个层面探索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策略。
1.校企共同“对标找差”,全面突破
校企对照《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等政策文本,重点研究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标准,逐条对照,找准不足,详细制定相关系列科学有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逐步推进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推动校企协同育人工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破解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瓶颈、高端养老产业及养老产业高端人才需求困境。
2.企业提高认识,从“外在需求”向“内在动力”转化
企业应该提高对校企深度融合的思想认识,从过去单纯的用人需求转变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作为自身的“内生动力”。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探索新时代下职业教育与养老产业的协同发展,重点围绕破解养老服务人才在需求侧和供给侧之间的矛盾等问题上与高等职业院校深度合作。在过去合作基础上,重点在养老产业文化育人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协同优化现代高职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提高专业核心能力、双主体开发教育教学资源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共建共享适应“双岗”需要的教师队伍提高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共建符合养老产业发展的具有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规范实践平台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共同开展养老服务人员技术技能培训等社会服务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等方面积极参与,主动投入,共同提高。
3.高等职业院校转变观念,从“教育思维”向“市场思维”转化
高等职业院校办学、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遵循更多的是教育规律,倾向于用“教育思维”分析、解决校企协同育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就制约了产教融合深度推进的进程。《实施方案》提出,要集中力量破除体制障碍、领域界限和政策壁垒。因此,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要主动学会“市场思维”,统筹校企合作中企业、学校、教师及学生各方利益的关系和需求,遵循市场规律,理清供求关系。只有校企合作中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得到充分保障的情况下,各方才有积极性、有动力,才能保证校企协同育人持续发展。作为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支持企业申报产教融合型企业,激发企业投入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才能破解高等职业教育所面临的瓶颈问题。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EB/OL].http://www.ndrc.gov.cn/zcfb/zcfbtz/201904/t20190 403_932600.html.
[3]李国杰.产教融合型企业评价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4):15-20.
[4]刘晓,段伟长.产教融合型企业:内涵逻辑与遴选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4):9-14.
[5]徐凤.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指导的实施途径[J].江苏教育研究:职教(C版),2016.
[6]孔德忠,陈志祥.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與实践[J].成人教育,2017(3):70-72.
[7]刘林山.实践理论视角下职业教育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存在的问题[J].教育与职业,2020(6):20-25.
[8]刘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7.
[9]潘建华.建设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型企业的逻辑基础与基本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9(11):101-105.
[10]顾志祥,姜乐军.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困境与突破[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1):62-66.
[11]周凤华,杨广俊.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的若干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8):5-10.
[12]董树功,艾頔.产教融合型企业:价值定位、运行机理与培育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56-61.
[13]李吟龙,廖发良.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5(9):44-47.
[14]王丹中,赵佩华.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院校协同育人机制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4,(21):47-49.
[15]王生.政府主导下的高职教育政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2017,33(5):125-127.
[16]刘巧芝,徐丽.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为例[J].农产品加工(下半月),2015(4):81-84.
[17]周平.现代学徒制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与实践[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3):73-75.
[18]张会丽.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路径研究[J].职教论坛,2019(9):152-155.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