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纪 王丹
[摘 要] 近年来,在新课改深刻影响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现阶段教育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具体来看,这是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创新性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深入学生之间,了解学生切实需求,从而高效完成既定教学目标。从该方面特点来看,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效率低、学生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不足等问题。由此可见,研究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希望对相关教育工作者产生一定启示。
[关 键 詞]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高职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4-0038-02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背景之下,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思想逐渐发生了变化,于高职教学而言亦是如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师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不断引导,让学生能够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时,需要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进行独立思考,主动探索新知。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利用该教学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掌握了基本数学思维方式之后,能够对数学学科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为此,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认识到该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对其进行合理化应用,推动数学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对分课堂的基本概念
从“对分课堂”概念来看,这主要指的是由普林斯顿大学张学新教授所提出的一种新式教学模式。在应用过程中,其着重强调需要将课堂上时间分为两个部分,一半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讨论,一半时间留给教师进行相关内容讲授。因此,从本质上来讲,这为学生知识的内化和吸收创造了一个有利条件。学生在完成了知识的理解,能够在小组内部进行知识接受和讨论。在对分课堂中,其强调的是教授和讨论有机整合。不管是在简单内容讲授,还是学生讨论活动中,都是教师在做好了充分准备后形成的课堂组织活动[1]。
为此,从该方面特点来看,对分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作业布置方式、课堂评价体系的深度变革。从高职学生特点来看,其本身学习基础相对较为薄弱,学生对自我要求较低。在课堂上,很难主动参与到互动和学习过程中。数学作为高职学生所需要学习的一门必修性课程。因其难度较大、涉及内容较多,并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和要求较高,让许多学生产生了“畏学”情绪。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多是按照既定教学大纲和目标,完成统一内容的讲授。然而,学生接受度并不在教师思考范围之内,导致基础好的学生难以进行再次提升,基础较差的学生对教师讲解内容难以消化。因此,在该教育背景下,需要借助一种新式教学模式优势,有针对性地解决上述问题。“对分课堂”在应用过程中,便可以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根据相关调查和研究可以发现: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班级所取得的最终教学效果较为良好。
二、对分课堂模式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举措
(一)在新授课中运用当堂对分教学模式
在进行数学知识讲解中,因其涉及内容相对较多。因此,教师多是采取将其分为几个不同课时讲解的方式,比如,在教学“一元函数”时,可以将内容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三个环节放置到一节课上,让学生能够对知识有更为全面、深刻的认识[2]。
第一环节:教师讲解。
在此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驱动式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在20分钟讲解中,设置3个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本节课所需要讲解的内容有个大概了解。三个问题分别为:什么叫一元函数?什么叫一元未知函数?多元又是什么样的形式?结合课前的预习情况,回答上述问题。
第二环节:对知识进行内化和吸收。
在此环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预留出来8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化学习。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为学生展示“自主学习单”,学生可以根据“自主学习单”中相关内容对知识进行个性化吸收。
第三环节: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是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采取分组讨论或者全班交流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共同商讨,表达自己的相关见解和看法,并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对问题进行总结和自行解决。教师可以为学生预留出10~15分钟时间,并将每个讨论小组划分为4~6人。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不断引导,深入走进学生的讨论活动中。针对学生所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共同商讨和解决。
(二)在新授课中运用隔堂对分教学模式
在进行新课讲授过程中,如果发现一节课的课时并不能够完成教学目标,则需要将其分为两个课时。因此,便可以结合隔堂对分方式。在第一课时重点强调学生之间的讨论。在第二课时教师充分发挥自身引导性作用,让学生对其有全面化吸收和认识。内化吸收时间最好安排在课下或者周六日,通过单元整体设计的积极作用,为学生留有充足时间进行自主化学习。比如,在进行“函数的极值和最值”知识讲解中[3]。隔堂对分课堂教学策略应用如下:
第一课时:主要分为教师讲解、分组讨论和课外内化吸收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教师讲解。
正式上课之前,教师需要认真研读教学目标,对学生特点、学习状况有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从学生角度出发,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在课上,根据教学目标完成知识讲解。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一些精练的语言,让学生能够进行很好的理解。一般来讲,该部分内容需要控制在20分钟之内。同时,还可以进行共同研究。在该部分内容中,涉及众多运算法则和相关定理。教师为学生讲解完毕之后,让学生进行背诵和掌握记忆。教师还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为学生展示一个例题,并为其列出相关条件,让学生进行判定并说明其判断理由。从其积极作用来看,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对其知识内容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还能够及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足和相关问题,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第二环节:分组讨论。
教师讲解相关知识之后,需要为学生留有充足时间对知识进行吸收。为此,可以根据既定教学目标,设置“自我检测卷”,让学生在8~10分钟之内完成。同时,教师校正完毕答案之后,先让学生进行同桌互讲或者小组讨论。教师再根据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点拨和评价,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之内。
第三环节:课外内化吸收。
在課堂上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并不能够保障所有学生都能对知识进行完全吸收和理解。为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列出“自主学习单”,让学生根据清单上相关内容,在课下或者周六日对知识进行再次巩固和吸收。
第二课时:主要分为分组讨论和教师讲解两个环节。
第四环节:分组讨论。
学生在完成了“自我检测卷2”之后,还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教师便需要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和分析。让基础好的学生为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讲解,对突出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将时间控制在12~15分钟。
第五环节:教师讲解。
作为整个教学环节中的末端,教师讲解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15分钟左右时间,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分析。
三、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中,其着重强调的是传统知识灌输向学习引导方向的转变。具体来看,教师所讲解的各种内容,需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在切实了解到学生需求之后,设置合理教学方案和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化地应用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课堂问题解决过程中,保持较高的注意力。学生唯有在亲身体验之后,才能够对知识进行更为深刻的认识,从而发展自己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
在对分课堂模式应用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后复习中。同时,教师可以弱化预习环节。基础能力不同的学生在预习中会出现不同问题,其预习效果也会出现一定差异。而这种差异化的存在便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还可能会因为一些不愉快的学习体验,产生“畏学”情绪。为此,教师需要为学生扩大复习时间比例。
(三)加强学生之间的讨论学习,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过程中,课堂讨论占据了较大比例。它能够让学生及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解决过程中,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该教学模式应用中,充分发挥“讨论”作为核心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每堂课上需要为学生留出一半以上时间进行问题讨论和讲解。在课后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自行讨论,从而对知识有更为深刻的认识[5]。
总体来看,在教育深化改革背景下,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所产生的积极作用。该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成长都能够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从学生角度来看,教师所开展的各种教学活动都充分保障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创新能力。从教师角度来看,能够有效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性,对学生有着更为全面的认识,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杰,张静.“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中的探索[J].新校园(阅读版),2017(1):13-14.
[2]杨鑫.对分课堂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14).
[3]苏巨国,李珍.“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东西南北,2019(9).
[4]原冠秀.基于对分课堂的大学数学教学改革探究[J].考试周刊,2019(22):106.
[5]陈益健,白超.“对分课堂”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2019(35):52-53.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