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强化党的领导和推进民族复兴提供了坚强支撑。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中实现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伟大胜利,到新中国成立后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中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再到新时代以来通过深化思想建设与体制完善不断推进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的科学化。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强化党的全面领导的辩证统一,始终坚持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的辩证统一,始终坚持宏观把握与微观治理的辩证统一,始终坚持思想建设与制度防范的辩证统一,始终坚持依靠人民与发动人民的辩证统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现实启示在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必须通过全面领导机制、理论引领机制、协同参与机制、评估预警机制、责任落实机制和开放合作机制建设,不断提升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能力,为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夯实根基。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重大风险,百年历程,经验启示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175(2021)02-0005-11
时刻保持忧患意识,着力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实现稳固执政的重要前提,也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民族復兴的根本保障,更是党自成立以来就一贯坚持的重要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摆在了核心位置上。习近平明确指出,当前,“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继往开来,在阐释“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原则时,更是突出强调了“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和“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的极端重要性 〔2 〕。党中央的相关论述不仅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稳致远夯实了根基,同时也为未来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指明了科学方向。
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近年来学界也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问题进行了持续性探究。如颜晓峰阐释了统筹和用好“两个大局”,进而有效应对重大风险和化危为机的基本战略 〔3 〕。魏继昆对习近平关于新时代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相关论述的科学内涵作出了系统性分析 〔4 〕。田鹏颖突出强调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尤其是充分发挥党的全面领导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进程中的重大意义 〔5 〕。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转型期的风险防范与应对”课题组则基于金融、实体和政府等相关层面,具体论证了重大风险的形成和传导机理 〔6 〕。此外,钟开斌 〔7 〕、阚道远 〔8 〕、张占斌 〔9 〕和马宝成 〔10 〕等学者立足于提升战略信心和战略定力,有效应对西方国家的“颜色革命”,增强党员干部的想象力、敏感力、责任力、引导力和察觉力,以及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等视角对中国共产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具体路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应该说,学界的这些相关研究是具有前瞻性的,对新时代党做好重大风险的防范化解工作亦具有不可忽视的理论指导意义。但必须指出,目前相关研究在整体上主要还是基于现实层面展开的,对中国共产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的分析和提炼依旧较为欠缺,亟须学界作出回应和分析。正如习近平所言:“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战胜风险挑战中壮大,始终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风险意识。” 〔11 〕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部党不断破解重大风险的辉煌发展史。当前,我们党要不断筑牢国家安全底线,则读通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历史脉络是重要前提。基于此,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百年来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光辉历程作出了回顾性总结,进而对其中的历史经验和启示意义进行了科学提炼,以期能为新时代我们党进一步提升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提供历史镜鉴。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光辉历程
所谓“风险”(Risk),简而言之就是相关对象遭受到损害、损失的现实可能性。而“重大风险”(Major Risk),顾名思义则是风险的危害指数已达至甚至超越一般风险之临界值,风险评估为重大和整体性级别的险情与危机。作为公共治理性范畴,重大风险不仅于时间和空间格局上带有全局性、根本性,而且在表现态势上亦彰显出更为极致的毁灭性与破坏性。可以说,重大风险的产生不仅阻碍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同时也构成威胁国家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因素 〔10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使命。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在推进无产阶级革命进程中,就对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出了系统阐释。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就曾明确指出,无产阶级要彻底摆脱资产阶级专制统治带来的重大风险,就必须“夺取政权”,将自身利益上升为“普遍的利益” 〔12 〕85。恩格斯则从无产阶级政党治理角度指出:“一个政党宁愿容忍任何一个蠢货在党内肆意地作威作福,而不敢公开拒绝承认他,这样的党是没有前途的。” 〔13 〕90列宁针对苏维埃初期党内官僚主义和腐朽作风带来的重大风险,更是尖锐地指出:“如果有什么东西要把我们毁掉的话,就是这个。” 〔14 〕552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根本指导。自成立以来,我们党就把增强忧患意识,不断做好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摆在了核心位置。百年来,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进程中,党逐步开辟形成了一条契合中国国情和党情的风险防范化解之路。基于不同历史背景及党面临内外形势的差异性,我们可大致将其历史进程概括为以下四大阶段:
(一)从“武装斗争”到“党的建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系统展开(1921-1949年)
1921年7月,中共一大秘密召开,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不仅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领导核心,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光明和希望。然而,由于党的无产阶级政党性质及其对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界定,使其一成立就遭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残酷镇压。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关涉其前途命运的重大风险便开始产生了。概言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重大风险主要源于两大方面:其一,从革命形势的角度看,根本上源自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疯狂压迫。其中,帝国主义作为民族压迫的最大来源,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封建主义作为反动势力之一,为帝国主义统治提供了社会根基,而官僚资本主义则构成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中国人民的代表与具体体现,三者相互勾连,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灾难,也给党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重大风险危机。对此,毛泽东于1947年就曾深刻总结道:“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历史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15 〕1317。其二,从党自身的角度看,主要源于自身革命路线的偏差和失误上。面对强大的敌人,如何有效推进中国革命向前发展,党在幼年时期时常争论不迭。1923年,陈独秀就提出革命者“应该集中在国民党” 〔16 〕252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给幼年的党带来了极为严重的生存危机。此后,因错误估计革命形势以及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教条式理解,党内又先后出现瞿秋白、李立三和王明等为代表的“左”倾错误,不仅给中国革命带来重大挫折,也使党的发展面临重大危机。可以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风险是极其重大且异常复杂的,如何通过有效的防范化解策略来助推中国革命实现科学发展,是党当时面临的根本历史任务。
在严峻的革命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逐渐认识到要彻底摆脱危机,首先就须打破思想禁锢,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正如毛泽东所言:“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 〔17 〕633正是在此基础上,党系统性地展开了风险防范工作:其一,基于中国革命的战略高度,突出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面对大革命失败后党遭遇的重大危机,1927年,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就明确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不仅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新路,同时也为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明确了科学方向。可以说“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 〔17 〕610。其二,基于革命联盟的实践维度,把推进统一战线摆在了重要位置上。早在中共二大上,党中央就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此后随着革命形势的演变,中国共产党又相继促成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等多种形式。在统一战线内部,党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 〔17 〕745的策略原则,不仅壮大了中国革命力量,也进一步强化了党抗风险的能力。其三,基于自我革命的个体向度,把全方位推进党的建设贯穿始终。如在思想建设层面上,1930年代,毛泽东发表了《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矛盾论》等多篇重要论著,为纠正党内教条主义错误路线夯实了理论根基,在纪律建设层面上,则相继颁布了《关于各级党部工作规则和纪律的决定》(1938)、《关于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1943)等多个重要文件,为防止个人专断引发的重大风险提供了制度支撑。总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基于革命形势的演变,对重大风险提出了多元化的防范化解路径,正是基于此,党才能在不断克服重重挑战的过程中推进了民主革命的最终胜利。
(二)从“政权巩固”到“作风整饬”: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强力推进(1949-1978年)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彻底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史,真正站起来成为了国家的主人。此后,随着我们党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进行转变,党所面临的内外环境亦发生巨大改变。在执政初期,党除了要着力实现社会政治稳定和应对严峻的外部考验外,还担负着执政能力建设的紧迫任务。概而言之,这期间的重大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国内外敌对势力妄圖颠覆破坏引发的重大风险。从内部环境看,新中国的成立,虽然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派,但全国事实上并未全部解放,国内尚有100多万土匪武装亟待剿灭,这些反动势力潜伏于社会底层,伺机攻击新生的人民政权,使党和国家的发展遭受极大的安全隐患。从外部环境看,新中国的成立亦改变了全球政治版图,由此也遭到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严厉打压,其不仅对我国展开经济封锁,而且通过朝鲜战争和台湾问题对中国内政直接进行粗暴干涉。1960年代后,中苏两国又开始出现矛盾和分歧,这些都给党和国家的政权稳固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挑战。二是部分领导干部作风问题带来的重大风险。新中国成立之初,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国家治理上还缺乏足够经验,其间甚至还混入一些政治投机分子,给党的肌体带来了严重损害。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部分领导干部中脱离群众、放任自满等不良作风则开始暴露出来,如一些干部热衷于“闹地位、闹名誉”,“比薪水高低”等,甚至出现“争名夺利” 〔18 〕135等问题,这种官僚主义和特权腐败作风在破坏和谐干群关系的同时,也给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事业的稳步前进带来了风险和挑战。
面对新中国成立初以及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进程中相继出现的各类重大风险,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以强大的领导力和号召力展开了防范化解工作。一方面,从国家建设的宏观层面出发,把肃清敌特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摆在了重要位置。为维护国内社会政治稳定,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首先对境内残余的匪特武装展开了强力围剿。据统计,自1950年至1953年,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人民解放军总计歼灭各类匪特武装达到240多万人 〔19 〕13,在平息匪患的基础上使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得到了有效巩固。而为了应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则及时推进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以在社会主义阵营内寻求政治支持。此后,随着国际形势的演变,党中央又相继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干涉内政和“三个世界”等重要外交理念,不断开拓外交空间和改善国际处境,不仅坚定地捍卫我国的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亦在破解外部风险基础上在国际社会牢牢站稳了脚跟。另一方面,从干部治理的微观层面出发,对党内不良作风展开了全面性和持续性的整饬和纠正工作。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相继发布了《关于加强干部文化教育工作的指示》(1953)、《关于组织高级干部学习马恩列斯著作的指示》(1964)等多个重要文件,为提升干部素质提供制度保障,而为了有效改进党内作风,党中央在开展“三反”“五反”运动的同时,于1950年中后期在党内展开了大规模的整风运动,大力整饬党内宗派主义、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不良作风,其间党中央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发动人民群众进行广泛参与,应该说无论对作风改进还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都有积极意义,但遗憾的是这场运动后期由于反右斗争的扩大化而偏离原始目标,一定程度上也给此后党内政治生活的和谐带来了损害。
(三)从“思想建设”到“机制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深化拓展(1978-2012年)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标志着我们党冲破了长期以来的“左”倾思想的束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此后,随着党执政环境的改变,党面临的各类风险因素也不断翻新,这其中的重大风险主要源于两大方面:一是开放化环境下的意识形态风险。改革开放的推进打开了国门,进一步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但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导致公众社会价值观的不断多元化。特别是伴随1990年代初苏东剧变的爆发,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步入低潮,面对社会主义中国的不断崛起,一些西方敌对势力为维护其霸权地位,不断加紧对我国的意识形态进行渗透,其或借人权对我发难,或渲染所谓的“普世价值观”,导致国内一段时期出现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蔓延的不良局面,给党的执政和意识形态安全带来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对此,1989年邓小平就曾深刻总结到:“十年来我们的最大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对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这个问题无论如何要解决” 〔20 〕287。二是市场化和全球化下的经济运行风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1992年我国又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是党中央在经济体制改革上的重大创新,但市场经济同样有其自发性和盲目性。尤其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初期,囿于市场规范经验的缺失和不足,导致市场运行中出现了要素失衡、伪劣产品等失序性问题。加之随着中国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也使我国进一步加剧了遭受外部经济风险冲击的现实可能性。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09年和2011年,我国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44.8%和-5.8% 〔21 〕。可以说,经济全球化在带来技术和资金的同时,客观上也对我国经济主权和贸易安全带来了深刻影响,这些都给党领导经济工作的稳步展开带来重大风险和挑战。
面对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重大风险,党中央给予了高度重视,并立足于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客观背景,着重从两大层面作出了历史性回应:其一,为应对意识形态风险挑战,党中央突出强调了强化思想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早在1980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邓小平就明确强调:“我们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实认真抓好,不能放松” 〔22 〕342。1986年,在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上,他又进一步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作出了专门批判,直言其实质就是“对我们现行政策、现行制度的对抗”,根本目标是“要把我们引导到资本主义道路上去” 〔20 〕182,必须坚决予以反对。此后,党中央基于意识形态建设高度,持续对西方普世价值观等错误思潮展开深入批判,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夯实了思想根基。其二,为破解经济运行风险,新时期以来党则把机制建设摆在了核心位置。面对我国市场化初期经济运行的失序性危机,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执政要求,在此背景下,党中央积极推动形成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完善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和宏观调控协调机制等,为化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生风险提供机制支撑。而针对经济全球化传导而来的外部风险,党中央在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亦重点做好监管机制尤其是金融监管机制的完善工作,以确保我国在有效参与国际经济金融合作的基础上,为推进国内经济发展带来保障。统计显示,改革开放后的30年间,我国GDP增长率不仅完全超过改革开放之前,亦大大高出了世界同期的平均水平 〔23 〕。可以说,这期间党中央基于理念和机制两方面的深入推进,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供了更为坚实的支撑,由此确保了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起飞。
(四)从“夯实责任”到“科学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创新完善(2012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励精图治、开拓创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中华民族迎来了由富变强的伟大飞跃,但同时也给党的执政和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需要党不断提升和强化执政能力,但党的工作存在的诸多“薄弱环节”,尤其是“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24 〕164,客观上表明党面临的执政环境依旧复杂;另一方面,进入新时代,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贸易打压、恶意抹黑以及“颜色革命”的轮番登场,表明一些西方国家对我进行“西化”“分化”之政治图谋始终未曾改变,如何塑造对我有利的国际环境,依旧是党在当前的紧迫任务。正是基于对新时代内外环境的全面研判,党中央明确提出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执政要求,并将其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其一,从主体层面看,更加突出了各级领导干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政治责任。2019年,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就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政治责任提出了明确要求。2020年以来,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重大挑战,他更多次要求领导干部要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和守土尽责。可以说,强化责任担当构成了新时代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前提。其二,从过程角度看,进一步突出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决策运行上的科学性。习近平认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工作要做实做细,要“常观大势、常思大局,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由此才能通过“科学排兵布阵”,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有准备之战”和“战略主动战”。为此,他要求在“风险防控机制”“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和“风险防控責任机制” 〔24 〕225等方面实现全面完善,并切实做到协调配合和层层落实。正是基于此,新时代党坚定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信心决心,党的政治领导力和社会号召力亦实现了不断提升。
二、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宝贵经验
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的100年,既是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的100年,也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战胜一切重大风险挑战并不断走向胜利的100年。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使命,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忧患意识,由此党才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实现了由弱到强的根本转变,才推进民族复兴的伟业展露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百年来我们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光辉历程,不仅为党巩固执政提供了坚实支撑,同时也累积了有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丰富经验,通过上述回顾分析,我们认为,这些宝贵经验可概括为以下五个辩证统一:
(一)从根本保障的角度看,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强化党的全面领导的辩证统一
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各领域重大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的根本依托。1942年,针对党内教条主义和思想混乱给党的革命事业带来的重大风险,毛泽东便要求“建设一个集中的统一的党”,确保“全党步调整齐一致,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 〔25 〕822的政治理念,为维护党的肌体健康和强化党的风险防范能力夯实了根基。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又多次对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作出阐释,并立足于“工、农、商、学、兵、政、党七个方面”,明确提出了“党是领导一切的” 〔26 〕305的重大命题。1989年,针对国内政治风波带来的重大风险因素,邓小平亦深刻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 〔20 〕311。而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重大危机,习近平更是突出强调:“只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我们就一定能够形成强大合力,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挑战” 〔27 〕18。可以说,在我们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百年历程中,正是有了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并始终坚持了党的全面领导,才在实践中有效规避了党内外各种重大风险因素的侵袭,进而为推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不断提升风险防范化解能力,不仅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还要不断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如果说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要破解的是党在防范化解各领域重大风险中的地位与作用问题,则不断强化党的全面领导,要破解的就是更好地发挥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领导性优势问题。从民主革命时期党领导展开武装斗争和不断纠正党内错误路线,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党积极通过肃清敌特、作风整饬和展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活动,再到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党中央深入推进思想建设和机制创新,并最终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实践进程中走向科学与完善,百年来的光辉历程充分证明,唯有不断强化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在根本上推动党的风险防范过程实现由自发向自觉的彻底性转变。也即要不断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就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强化党的全面领导的辩证统一,这既是其核心起点,也是根本保障。
(二)从过程展开的角度看,必须始终坚持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的辩证统一
原则问题是带有根本性的问题,通过百年历程的回顾不难看出,面对纷繁复杂的重大风险问题,党之所以能够做到泰然自若,重要根源就在于党在制定和执行政策策略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了一系列基本原则。从理论层面看,就是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百年来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思想武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也“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28 〕57。从实践层面看,就是始终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从民主革命成功到新中国成立,从推进三大改造到初步建成社会主义,从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到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百年来我们党正是因为始终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武装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关于有计划地组织生产和不断解放社会生产力、关于坚持民族平等和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的基本原则,才在一些重大和紧要的历史关头实现了稳步过渡,并推进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不断前进。中国共产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有其原则的坚定性,同样也有策略的灵活性。正如毛泽东所言:“我们的原则性必须是坚定的”,但“我们也要有为了实现原则性的一切许可的和必需的灵活性” 〔15 〕1436。如面对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党中央在充分分析敌我形势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战略战术展开抗击斗争,扬我之长、击敌之短,最终在取得全民族抗战胜利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而针对改革开放后一段时间出现的经济运行风险,邓小平在力主“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基础上,亦强调在策略展开上“要搞得更加灵活一些” 〔20 〕306。习近平同样指出,要“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增强政策举措的灵活性”,由此才能“取得最大政策效应” 〔29 〕。正是基于此才为我国社会经济稳步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可以说,旗帜鲜明地坚持原则,又灵活多变地运用策略,并着力实现二者的辩证统一,构成了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内在支撑和优势来源。
(三)从战略布局的角度看,必须始终坚持宏观把握与微观治理的辩证统一
作为关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命题,重大风险的产生是极其复杂的,其引发的后果也是整体性的。要切实提升防范化解能力,就必须在战略眼光上做到高瞻远瞩。分析我们党的百年历史进程,可得到宏微观两方面重要经验。一方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必须树立系统观念,对重大风险的来源作出宏观全面的分析和研判。从国内风险源的角度看,如果说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内重大风险主要源自于党内作风问题和阶级斗争扩大化等带来的政治性危机,则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化的演进,国内重大风险显然已逐渐转移至了社会经济领域。而从国际风险源的角度看,从民主革命时期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到新中国成立后西方敌对势力的颠覆、渗透和破坏,外部考验始终是贯穿于党领导和执政全过程的重大风险因素。也即要有效识别重大风险,就必须在对国际国内因素综合分析中才能得出科学结论。另一方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也须树立主体观念,对重大风险的应对作出细致具体的治理和防范。从我们党的百年历程看,这一过程主要是基于党的建设和干部治理的微观角度作出的。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唯一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无论何种重大风险,最终都要依靠党自身的强大来加以破解。无论是推进党内思想建设,还是推进制度建设和干部政治素质培育,其中隐含的原理都在于试图通过将党自身建设得更加有力,来实现对宏观全局上各领域重大风险的更好应对。正如习近平指出的:“要提高风险化解能力”,必须“透过复杂现象把握本質,抓住要害、找准原因,果断决策”,“善于整合各方力量、科学排兵布阵,有效予以处理” 〔1 〕。百年来我们党正是基于宏观把握与微观治理相统一的辩证视野来审视重大风险、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才在各种困难挑战面前把握了先机和主动,进而推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走向成功。
(四)从具体方法的角度看,必须始终坚持思想建设与制度防范的辩证统一
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国内形势,党要在切实实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基础上保持大局稳定,不仅要坚定原则和灵活运用策略,也要在战略布局上做到高瞻远瞩,更要在具体方法上做到科学准确,如此才能形成更加全面和系统的应对举措。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党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主动性,首先应筑牢思想防线,这是基本条件。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便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在他看来,思想问题不解决好,“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 〔25 〕1094。新中国成立后,针对国内外形势,毛泽东又进一步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重要论断。他要求全党都要注意思想理论工作,以科学处理国内国际斗争中的新问题。换言之,若不在思想层面给予高度重视,则在实践上就可能迷失前进方向,并走向危险境地。在习近平看来:“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必须“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 〔30 〕63。正是基于党中央对思想建设的高度重视,为有效预防危机的产生提供了先在的理念支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强调思想建设为先,但也绝不是仅限其中,而是在推进实现思想教育的同时亦突出了相关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如在延安时期,针对党内教条主义带来的现实危机,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就发布了《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和《关于各级党部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等重要文件,从纪律建设层面对党组织运行作出规范,为防范党内重大风险提供了制度保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针对我国改革开放之前的曲折发展历程也曾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22 〕33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的同时,亦将制度建设贯穿于治党治国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可见,党要切实做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不断巩固执政地位,则思想建设和制度规范缺一不可,唯有实现二者的辩证统一和协同配合,才能达到应有的价值目标。
(五)从依靠力量的角度看,必须始终坚持依靠人民与发动人民的辩证统一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党巩固领导和执政地位并有效抵御各类风险的根本支撑力量。通过对我们党百年历程的回顾还可看出,无论是在形势极其严峻的民主革命时期,还是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国内环境,充分信任和依靠人民来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始终都是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前提,也是党在遭遇各种重大风险和挑战时,最终都能转危为安的重要根源。对此,毛泽东曾极为深刻地指出:“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 〔25 〕1096。1950年,针对美帝国主义粗暴干涉我国内政带来的重大风险,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是外强中干的,因为它没有人民的支持”,因此,面对巨大的外部挑战,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就能彻底“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 〔31 〕137。正是基于党对人民的负责和人民对党的充分信任,我们党才实现了稳固执政,才为有效抵御各类重大风险的冲击奠定了坚实根基。依靠人民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不仅要团结人民和维护人民利益,更要积极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呼声,支持和推动人民进行广泛参与。从民主革命时期党在人民支持和参与下推进反帝反封建革命,到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的作风整饬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普遍参与都是不可能完成的。对此,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提到,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局势,我们的改革要取得成功,就必须“随时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由此“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 〔22 〕342。习近平在阐释总体国家安全观时,也多次强调了依靠人民和夯实国家安全群众基础的重要性。可以说,历史已反复证明,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依靠人民和发动人民均不可或缺。这既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历程得出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党能够摆脱危机实现长期执政的宝贵财富。
三、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现实启示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形成的上述经验,为巩固党的执政根基和提升长期执政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党当前和今后进一步做好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提供了前瞻性价值。对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也明确提出了未来要“统筹发展和安全”,“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和“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2 〕的执政要求。正如近期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的:“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要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必须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 〔32 〕通过上文对我们党百年历程和相关经验的总结分析,笔者认为,可为新时代进一步提升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提供如下六大方面的现实启示:
(一)要形成更为完善的全面领导机制
正所谓“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24 〕51。百年來,正是因为党的坚强领导,中国人民才在明确斗争目标的基础上取得了伟大社会革命的不断成功,也正是因为党的全面领导,中华民族才在披荆斩棘的过程中朝着伟大复兴的梦想不断前进。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是构成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根本支撑,任何时候唯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强大动力,反之,则必然导致社会政治经济各领域风险因素的丛生,这在历史上早已得到明证。其启示着新时代要不断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首先就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尤其面对当下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改变,要着力“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和“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33 〕220,更加需要通过完善相关机制,推进党的全面领导不断走向具体化。一方面,要不断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其中既要通过顶层设计,不断强化党对攸关国家安危的重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也要不断健全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和组织体系,切实把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整体布局落实到治党治国各环节,确保党能够切实做到总揽全局和协调各方。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健全与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如请示报告制度、组织生活制度以及相关的议事决策规则等等,推动党同各方面关系不断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由此,在着力发扬党内民主又坚持集中统一领导的基础上,确保全党在思想、政治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由此,为化解风险和维护党和国家的大局稳定奠定强大的主体根基。
(二)要形成更为科学和前瞻的理论引领机制
科学理论的建构是行动有效展开的先导和内在根基,更是“我们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34 〕2。纵观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艰辛求索历程,不难发现,无论是在矛盾异常尖锐的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做到化险为夷、转危为安,除毫不动摇坚持中央权威和全面领导外,也在于其紧密结合自身发展和国家治理实际,始终把坚持指导思想和理论的传承与创新摆在了核心位置,从而在实现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辩证统一的过程中,推进了自身理论体系的科学化。新时代党要切实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同样须以推进理论的进一步创新为重要前提,而这其中最为根本的即是学习和掌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其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极为重要的新理念新战略,包括坚持底线思维、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系统观念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等。这些相关的重要论述时代特色鲜明,是新时代我们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根本行动指南。当前,各级党组织既要提升对这些理论的认识深度,也要不断完善制度保障,唯有形成相关的理论引领机制,推进理论不断走入实践,以理论武装干部并不断提升干部的政治素养,才能从根本上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自觉性和前瞻性,也唯有切实做到思想先行和厚植理论根基,才能真正确保我们党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进而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加坚实的理念支撑。
(三)要形成更为密切的协同参与机制
从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历程可以看出,党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根本性主体,但绝不是唯一的主体。重大风险产生及其后果的系统性和巨大破坏性,决定了唯有在各级党政系统内形成协同和合力,才能对其作出有效的防范和规避,而党的宗旨及其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同广大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则为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中建构多元协同提供了根本前提,这在客观上构成了我们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独特优势所在。新时代应在赓续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动这一优势积极走向细化与完善。一方面,在各级党政系统内部,应着力形成各部门各机构的协同处理机制。面对政治、经济、社会和科技等领域的重大风险迹象,各级党组织应积极引导人大、行政、政协和司法等机构展开协同作战,确保各部门各机构各司其职、联动作战,以在通力配合中力争把风险因素控制在最低限度内。另一方面,在党政系统之外,要推动和进一步形成有序的群众参与机制。坚定地走群众路线,是党的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百年历程中形成的宝贵经验。新时代要通过依靠人民和发动人民来进一步提升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政治能力,就须以形成党同人民群众更为紧密的联系为根本要件。对此,各级党组织既要切实做到以人民为中心,通过科学执政与民主执政,不断满足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借助信息化手段积极搭建更为便捷和顺畅的群众参与平台,积极提升人民群众有序的政治参与水平,从而在众志成城中为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夯实社会根基。
(四)要形成更为科学的评估预警机制
从百年历程的回顾分析中可以看出,党要切实做到居安思危和有备无患,不断形成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先手”和“高招”,其中的重要前提就是对重大风险的根源、演变、特性等有科学且准确的预判和认知,由此才能在坚定根本原则和灵活运用策略的统一中实现“有的放矢”。显然要达至这一目标,在风险防范的具体过程中就须高度重视评估预警机制的建设。这里的评估预警机制,简言之,即对党所处的内外环境及其在执政中面临的可能风险作出评估预警,以判定是否需要采取及采取何种治理措施的机制与方法体系。目前,党在重大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建构上依旧较为粗放,迫切需要结合实践进行创新。具体而言,一方面要着力推进风险评估体系的发展和完善,风险评估是风险预警的前提,对此,既要不断打破各级党政机构间的数据孤岛和数据壁垒,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党对重大风险信息的掌握能力,也要基于新时代党领导和执政的内外形势形成动态化的评估指标和研判机制,以在对风险动态作出全方位评估的基础上得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另一方面,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也要进一步形成具体性的预警机制,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形成可操作的预警处理系统,如针对引发重大风险的突发事件要及时定为一级预警,事发地的党政机关应第一时间处置并上报,一般性风险事件可定为二级预警,由事发地的党政机关做好处置工作,力争将风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于小微事件则可定为三级预警,由相关领导做好安抚处理,由此在不断提升评估预警科学性的基础上,为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供技术支撑。
(五)要形成更为精准的责任落实机制
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骨干,也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微观领导主体。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回顾分析可见,干部的能力、作风和素质状况一直都是构成党内风险因素产生的重要变量。干部有担当、能力强,党内风险概率就低,反之內部风险的产生几率就会大大提升。对此,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基于对党和国家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分析,邓小平就特别强调了在管理制度上“注意加强责任制” 〔22 〕150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习近平认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必须形成各级领导干部的“风险防控责任机制”,促其“主动加强协同配合”,以确保实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35 〕196。面对当下的复杂形势,要推进各级领导干部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过程中,形成强烈使命担当和责任意识,就须在已有制度和理念的基础上形成更为精准的责任落实机制。具体而言,应重点从三方面展开:(1)在干部准入环节,应形成更为常态的明责机制,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要形成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专项责任清单,促使其更加清晰地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使命,引导其善于从政治层面观察问题,以在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的基础上,为预防各类风险因素的产生提供前提性的保障。(2)在公共治理进程中,要形成更为具体的督责机制,重点是要基于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对干部的执政和治理过程展开动态性巡查和监督,确保公共权力的规范运行和治理过程的公正化和现代化。(3)在治理失误及风险因素产生之后,则要形成更为具体和严肃的追责机制,其中重点是要明确主体责任和失责的原因,并依规依法进行追究责任,以确保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领域责任落实机制的权威性。
(六)要形成更为全面的开放合作机制
从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还可看出,来自国际环境的外部挑战亦构成了党领导和执政的重大风险的重要来源。长期以来,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既强调内部的微观治理,也重视国际层面的宏观应对,这构成了党行稳致远和破浪前行的重要保障。面对当下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以及我国外部环境的复杂严峻态势,我们党要切实做到维护大局稳定,更加需要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过程中,对外部环境考验作出深入研判和科学应对。从长期历史经验看,要有效规避外部摩擦或争端带来的风险挑战,根本而言就是要坚持做到广交朋友,通过建构更为全面的多边合作机制来形成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对此,应着重把握两点:一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多边主义,积极维护国际秩序和规则。多边主义是世界和平稳定的压舱石,也是维持当今世界秩序的重要保障。防范化解外部风险,我们必须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為基础的国际秩序”,“带头做国际法治的倡导者和维护者” 〔36 〕3,如此才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和赞誉。二是要以坚持对外开放为基本点,不断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走实走深。长期的历史经验已充分表明,封闭必然导致落后,唯有开放才能带来进步。有效应对外部重大风险和挑战,我们也要切实践行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政策,其中既要积极通过“一带一路”等公共产品的深化发展,为推进互利共赢贡献中国力量,也要积极参与到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中去,为实现全球治理体系的公正发展提供中国智慧,由此在不断深化国际合作的过程中,为党的执政和国家的发展营造更加安全和稳定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大局稳定〔N〕.人民日报,2019-01-22(01).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人民日报,2020-11-04(01).
〔3〕颜晓峰.统筹“两个大局”防控重大风险〔N〕.天津日报,2020-04-13(06).
〔4〕魏继昆.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抵御重大风险的思想论析〔J〕.社会主义研究,2019(01):1-10.
〔5〕田鹏颖.运用制度威力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N〕.沈阳日报,2020-02-20(06).
〔6〕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转型期的风险防范与应对”课题组.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思路与对策〔J〕.管理世界,2018(01):1-15.
〔7〕钟开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五大能力要求〔N〕.学习时报,2020-03-09(05).
〔8〕阚道远.“颜色革命”的新趋势新特征及其政治影响——兼论防范重大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风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7):16-21.
〔9〕张占斌.坚决打好防范化解经济重大风险攻坚战〔N〕.经济日报,2019-05-17(15).
〔10〕马宝成.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 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J〕.行政管理改革,2019(04):17-22.
〔11〕习近平.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为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重要保证〔N〕.光明日报,2018-07-01(01).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4〕列宁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5〕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6〕陈独秀文章选编(中)〔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
〔17〕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0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9〕廖盖隆,庄浦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编年史(1949-2009)〔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0〕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1〕张二震.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负贡献说”正确吗〔N〕.新华日报,2012-06-05(B07).
〔2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3〕胡洪彬.新中国70年防范经济风险的历程、经验与启示〔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6):55-66.
〔24〕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25〕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6〕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7〕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2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29〕习近平.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眼光分析经济形势 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N〕.人民日报,2020-05-24(01).
〔3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1〕毛泽东外交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
〔32〕习近平.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N〕.人民日报,2021-02-21(01).
〔3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0.
〔34〕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35〕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36〕习近平.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系列高级别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责任编辑 陈 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