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荷
摘 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直是我国教育教学的主旋律,更是我国教育的根本和目的。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认知,没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崇高的道德品质,所学知识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尤其是在这个信息纷杂的网络时代,初中生思想道德建设显得更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生;道德与法治;策略
道德与法治是理论性比较强的一门课程,但它人性化的设计,使内容也充满了生动、有趣的元素,加上配套插图,使这门思想教育课程显得更有温度。但是由于老师对这门课程的认识不足,在教学中不够深入,或者说不够投入,没有研究当下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心理,在教学中,还是采用灌输的说教比较多。初中生虽然比小学生有了更强的理解能力,但是他们也还是孩子,耐心不足,在学习中容易思想涣散,所以老师的教学方式如果太生硬,不和谐,缺少互动性,学生很难进入内容,那么教学就很难达到目的。针对以上这些问题,笔者从初中道德与法治目前教学的问题切入,研究、总结几点改进策略,与大家分享。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的传统和老旧
当然我们不是说传统的东西就一定不好,但是对于新时代初中生来说,他们的认识和接触的东西不同,老师的教学方式既要运用传统,还要结合当下需要进行创新,才能提升德育效率。
2.忽视对学生自身潜力的挖掘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缺点,也有自己的特长,要想提升德育效率,老师就要重视学生自身潜力的挖掘,提升学生的自我修改和完善的能力。可是过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忽视了这一点。
3.过度重视成绩
成绩当然是我们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关注的重点,但不是全部。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重智教轻德育,忽视德育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影响了德育的效率。所以,作为学校也好,老师也好,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一定不能马虎,且要重视。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改进策略
1.要尊重学生,实现浸透和影响
老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信任和自由,让学生参与班级制度的建立和设置,并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平等、民主的管理关系和教育关系,走出命令式、强制性的模式,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进行自我管理,对自己的言行、文明礼貌、学习习惯等引起注意,不断形成良性的发展,使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品质得以强化和提升。这不但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的,也是一个学生应该有的素养。所以,老师一定要以引导的方式教学,不要强制学生,尊重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方式,把内容自然地传递给学生。尤其是道德与法治教学,本来就是一种思想的浸透与耳濡目染的影响,强迫式的教学进不了学生的心,更改变不了他们言与行。
2.结合真实案例,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在以前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涉及法治性的,老师除了担心学生在校内、校外打架斗殴,再就是担心他们过早地抽烟或者喝酒,破坏新时代中学生的形象或染上一些不良的社会习气,影响学校风气,也影响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而现在,学生只要稍不慎重,坐在家里拿起手机就可能无形中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来。如用父母的钱刷游戏、打赏网红等。所以,网络时代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老师不能只讲课本上那些死知识,需要结合一些真实的案例,真正唤醒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学生早早地形成正确的认识。比如,在“网络生活新空间”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借助一个真实案例,如“一个中学生发了一条谣言贴,一下子被转载500次,最后被刑拘的事”,这可能对于学生的感触是比较深的,虽然他们对真实与谣言的辨识度有限,但是可以警告学生不要随便乱写乱发一些不切实际的信息,尊重事实,懂得法律,為净化网络环境做出应有贡献的同时,也保护了自己,提高了认识。
3.融入学生生活,把教学当成交流
其实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素材非常多,只要老师善于发现,学生生活中就有很多案例可以引入教学。如初中生叛逆期,与父母的沟通障碍、易暴易怒的脾气等,都可以当成一种不和谐的因素,融入在教学中。比如,在“和谐家庭我出力”的教学中,老师就可以把叛逆容易与父母起冲突的事例引到课堂上,给学生直观、真实的例子,让学生看到似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从而警醒学生,使学生与父母的沟通方式得以改变或者至少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努力通过改变自己,约束自己,为家庭的和谐出一份力,进而也达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的。
三、结语
总之,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是学生成长路上的航标,它不是强迫学生看见或者上路,而是结合内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通过案例来感受,从而感化学生、启迪学生,引导他们进行改变、提升,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李丽婷.如何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兴趣[J].教育界,2014(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