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问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21-08-27 02:37陈云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23期
关键词:有效提问应用分析初中数学

陈云

【摘要】提问是经典的教学策略,其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教师通过有效提问,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理解知识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显著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本文总结了数学课堂中有效提问的原则,分析了有效提问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有效提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用分析

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学生主体性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核心素养发展,这让“提问”这一传统的教学技巧拥有了新时代教育的特色.笔者在实践中发现,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方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他们出现了问题有效性提升的困境,如对问题的难度把握不当、问题缺乏趣味性、问题串设计不合理等.这是因为教师没有掌握有效提问的原则与方法,所以产生困境,使问题的设置流于形式,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一、有效提问需要遵循的原则

(一)教师需要“吃透”新课标

自课改以来,课标已修改调整多次.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需要紧跟教学理念的变化,不断推陈出新.现今的初中教学已不再是内容固定不变的知识灌输和算法训练,而是多样化、趣味化的教学互动与自主探究.前者强调学生记忆知识,后者鼓励学生发现知识.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转变,是因为新课标强调学生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全面发展,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用引导代替灌输,让学生在支持性的学习氛围中快乐学习、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社交.这样,学生才能适应现代化和全球化环境下飞速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面对教学理念出现的根本转变,教师要积极转换教学思路,以引导为目的提出问题,而不是灌输知识.

(二)教师针对学情设计问题

最近发展区是经典的教育学概念,指的是一个有效的教学设计需要保持适中的难度,如果太难会导致学生陷入焦虑,如果太容易又会让学生觉得无聊.教师按照最近发展区的理念设计教学,就可以让学生在刚刚获得成功时,体会到恰到好处的挫折,激发学生的挑战欲,让学生对持续学习保持信心.例如,问题串的设计就体现了这一原则,在基础—深化—拓展的过程中,学生能力和面对的挑战始终保持平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效率.同时,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不同难度的问题.教师在提问中应注意针对学生分层提问,如基础题问基础生,拓展题问拓展生,而不是不顾学生分层一把抓.

(三)问题要适度、适量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提问中,有些教师常常走向两个极端,要么是一堂课讲下来,只问了一两个问题,师生之间几乎没有互动;要么是教师简直把“是不是”“对不对”当作口头禅,问了大量无意义的问题.这两种提问方式都体现出教师对问题在教学中的作用缺乏理解.教师提问作为课堂互动的主要方式,学生在问答中的感受是决定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教师如果将问题设置得太难,学生就不敢回答;如果太简单,学生就没有成就感;如果问题太多,就会导致学生注意力被耗散;如果问题太少,就会导致课堂枯燥乏味.教师在问题设置上应重质量,而不是重数量,要明确每一个问题在课堂中的作用,再展开提问.

(四)教师注意提问语气

杜威认为,课堂教学即交往.课堂互动是师生交往的重要环节,学生是否敢于回答问题,问答过程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取决于教师如何使用措辞.比如,居高临下的命令式口吻、夹枪带棒的讽刺式口吻、畏畏缩缩的请求式口吻,这三种错误语气是教师提问时的典型错误.前两种口吻给学生的感觉是教师把学生当作客体,学生会和教师形成心理上的对抗;而第三种口吻则是教师把自己置于了客体地位,使教师失去了权威性.合理的用语方式需要教师语气平缓、声音中正,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和信任感,让学生把教师当作一位年长的朋友.只有在沟通中获得了学生的信任,课堂中形成轻松、和谐的氛围,才能让学生敢回答問题、喜欢回答问题.

二、有效提问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背景式问题——问题情境

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有效提问给整节课创设问题情境,这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对课堂教学内容起到了统领和定调的作用.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按照背景—冲突—疑问—解答四个步骤设计课堂导入环节,通过形象、生动的故事化讲述,引发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提高学生的探索热情.由于数学教学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连贯性,教师首先需要通过问题情境中的背景环节为学生提供理解抽象概念的抓手,然后联系学生现有认知,提出超出其现有认知的问题,制造认知冲突,最后提出本节课的问题,导入课堂教学.

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中,教师可用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做问题背景:“老师有一块三角形的玻璃,不小心打碎了,变成了这样.”说完,教师就在黑板上画出了两块玻璃碎片,一块有一个角,一块有两个角.教师继续说:“老师去配了一块一模一样的玻璃,当时没有尺子,也不知道玻璃的型号,所以就带了一块玻璃去商店,你们知道我带的是哪一块吗?”就这样,数学知识的学习被教师赋予了现实意义,学生在“买玻璃”问题的引导下,开始了一节课的学习.

(二)开放式问题——启发探究

在新课标指导下,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发展,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教师可以采用开放式问题,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学生在开放式问题下自主进行多角度思考,可以掌握知识背后的思维方式,提高数学核心素养.这样,可以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

例如,在“中心对称和轴对称”的学习中,教师可设计一道拓展问题.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圆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正方形、线段、角等学生熟知的图形,然后问学生:“按照今天学到的知识,这些图形怎么分类?哪一个最特殊?”这个问题是一道条件开放题,考查的是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求学生自圆其说,而不是得出单一确定的结论.由于学生理解问题的方式不同,答案也是各种各样的.有的学生说圆形最特殊,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有的学生说是直角三角形,因为它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也不是轴对称图形.学生都能根据自己设定的分类条件得出自己的答案,这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所学概念,达到了实践运用的程度.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归纳总结,带学生从“中心对称和轴对称”的视角,把黑板上的图形逐一分析一遍,这样可使学生在思维的发散和碰撞中深化所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有效提问应用分析初中数学
关于初中物理课堂的提问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新型传感器在汽车技术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