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凤君
摘 要: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构建了网络教学平台,丰富了课堂评价方式。
关键词:学习主体;网络平台;评价方式
一、高中语文翻转课堂概述
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如果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就应该尝试创新,利用新科技开拓新的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结合翻转课堂开展教学工作,是顺应新课改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在语文课程中享有更加全面的教育资源。教师借助互联网中的大量教学资源,突破传统的授课模式,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收集视频、图片等有趣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科学的方式安排时间、把握学习节奏,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互动交流的能力。学生在语文课中进行更丰富的情感体验,也有利于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水平。
二、翻转课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一)翻转课堂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思想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也将发生变化。学生将作为学习主体,更主动地去学习知识。翻转课堂需要依靠多媒体技术的支持,所以语文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学习新技术,适应教学新环境,将自己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由于翻转课堂中角色的转变,教师可以融入学生之中,和学生进行更多的互动交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课堂讲授的知识。教师只作为学习的引导者,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学习。例如,在讲授《羅密欧与朱丽叶》课文节选时,教师不应太拘泥于严师形象,可以大方地和学生讨论这篇以“爱情”为主线的名著,互相表达自己的爱情观,尊重学生的内心想法;也要欣然接受学生善意的调侃,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这种民主交流的学习模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他们自主思考的能力。
(二)翻转课堂体现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容易忽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是被动的。学生在学习中无法发挥主体性,便无法集中注意力进行高效学习,势必影响语文学科的教学效果。在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让学生扮演分享知识的角色,教师作为倾听者换位思考,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表达学习成果的热情,给学生营造一个展现自我的课堂环境。例如,在学习文言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上台利用多媒体工具,讲解课文大意、分析语法。学生也可以小组合作,用文言文来表演故事情境,增强对原文的记忆,教师在台下适时给予指导和评价鼓励。这种角色的互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体地位的意识,还能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使翻转课堂的氛围更加活跃和融洽。
(三)通过翻转课堂构建网络教学平台
要想充分发挥翻转课堂的优势,构建网络学习平台必不可少。语文教师在教学平台中将教学内容、学习反馈、技能测试、在线评估组合优化。例如,语文教师将需要教授的古诗词课文《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等内容在教学平台上展示,利用网络收集和诗词相关的故事背景,将视频、音乐等素材加入平台中,让古诗词的意境体现得更出色。学生可以提前观看掌握诗文主旨和背景资料,上课时教师就省去许多基础讲解的时间。例如,学期课程结束后,学生在闲暇时也应该坚持写作、课外阅读训练。教师不做硬性规定,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喜好,在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成果和心得,类似语文学习“打卡”活动。利用翻转课堂的课后模式可以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快乐的写作氛围。熟练掌握翻转课堂的教学技巧,利用网络平台将课前预习、课中引导、课后练习有效结合,语文教学才能变得更丰富。
(四)翻转课堂丰富了课堂评价方式
在开始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后,教师传统的应试教育评价方法也要做出改变。除了课文理论知识的考核结果,学生的日常表现以及在网络平台的学习态度都应该纳入评价范围。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更能全面、立体地反映学生在语文课程中的学习成果,也能找到学生在学习中真实存在的问题。例如,在开展全面评价时,教师不能仅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评价,还可以让学生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设置“师生互评”“学生互评”的评价模块。还可以适当考量学生在课余时间的“语文打卡”表现,感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创新的评价模式,既体现了评价活动的多元化,也保证了评价结果的公平性。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和学生的沟通,这种交流与磨合可以让教师制订出最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学生也乐于接受教师的课程设计并积极配合,达到最优质的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高中语文教学,确实是具有实际意义和价值的。教师在开展新型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讲究方法和策略,既要注意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板块的合理构建,同时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构建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全面教学评价。
参考文献:
杨小娜,张荣云.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互联网+”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思考[J].华夏教师,2019(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