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稻粒连起大洋两岸

2021-08-27 02:34王立群
山东画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烟台贝壳遗址

王立群

2021年春节,烟台市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齐亮相,朱耷《柯石双禽图》、清高宗御制鞔金桃皮鞘腰刀、明永乐青花什錦纹地绶带耳扁壶、清乾隆雕蟠龙御题玉瓶、孙中山先生题写的“品重醴泉”……每一件都精美绝伦,让人赞叹不已。

在距离这场国宝联欢盛会不远的山海古韵展厅,热闹被时间与空间隔开,一颗毫不起眼、需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的稻粒,却吸引着来自国内外学者的目光。这颗稻粒,因机缘巧合被嵌进了先辈为盖房子而烧制的红烧土块之中,一待就是五千余年。而它的面世,让困扰中日韩学者多年的一个难题找到了破解的机会。

没有稻米的日子

“因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烟台一直是考古界热心发掘的宝藏。”闫勇,烟台市博物馆考古部主任,胶东地区诸多考古遗址的挖掘都曾留下他的身影。“烟台位于山东半岛东北端,气候温润,山青海碧,自然条件优越,是一处绝佳的人类栖息、生活场所。”闫勇表示,早在1万年前,烟台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七千多年前已出现人类大规模居住情形。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胶东地区近海大陆架比较平缓。在潮起潮落间,大量的贝壳和浅海鱼类被慷慨的大海送到岸滩之上,而沿海的浅滩也形成了适于贝类生存的环境。不知从何时起,这里的先人品尝到海味的鲜美。与采集野生植物和狩猎相比,到附近的浅海岸滩采集贝类显然要轻松得多。如此一来,贝类在他们日常食物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而被他们丢弃的贝壳也越来越多……

1962年,烟台白石村的村民在大规模建房修路,施工中,他们发现了超乎想象的大量贝壳镶嵌在土层之中。闻讯赶来的考古工作者很快在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140米的区域发现了一处厚约1.5米的古老文化层,土层内含有大量贝壳皮,中间掺杂少量鱼骨、兽骨等。经过初步认定,这是一处新石器文化遗址。而这些主要由贝壳组成的土堆,也有一个正式的名字——贝丘。

贝丘遗址在胶东半岛分布广泛,有80多处,它们南北呼应,形成了胶东半岛早期的聚落群。在烟台芝罘白石村、牟平蛤堆顶、蓬莱南王绪和大仲家、海阳翁家埠、莱阳泉水头等地均发现有贝丘遗址。经专家学者研究后发现,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贝丘人渐渐不满足于在滩涂中拾捡贝壳食用,开始学会了捕捞。贝丘遗址里面挖掘出的捕捞用的由天然石块加工成的网坠、石球和鱼标,为我们提供了证据。

不过,受限于当时的生产水平,这样的生活方式对自然环境有过强的依赖性,虽然他们成为了海洋探索最早的先行者之一,但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他们发现了新的世界。

一颗稻种的跨海之旅

1956年,烟台栖霞杨家圈,一处距今约45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被发现。20世纪80年代初,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及烟台市的考古专家们,对杨家圈遗址进行了最大的一次抢救性发掘,在遗址地层和灰坑中,他们发现了粟和水稻的皮壳及印痕!这一发现改写了历史。

它将我国已发现种植水稻遗迹纬度最北的史前文明遗迹北移至山东半岛。一般而言,湿热的江南地区适合水稻的生长,而北方更多以粟为主。但是,新石器时代的胶东半岛,比现在温暖湿润得多,大至与现在进入淮河流域的气候相似,丰沛的降水为稻米的种植提供了条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早在龙山文化时期,稻、粟就已经同时出现在胶东半岛的耕地之中。农作物的出现改变了人们游猎迁徙、居无定所的日子,他们开始建造更结实的房屋,制造更便利的工具,开垦更多的土地,来获取更多的粮食。而那些水稻的皮壳以及被漏掉的稻粒,被混在泥土中,成为房屋的材料,并最终保存到了现在。

不仅如此,这些稻粒还引发了日本学者的广泛关注。日本学术界一直认为,他们赖以生存的稻作农业最初的起源地是中国的长江流域,并在原始社会时期传入了日本。但在水稻的传播路线上,存在很大分歧。为了找到答案,近年来,国内学者与日本北九州大学的考古学者一起,在杨家圈发现了大量水稻硅酸体,甚至找到了当时种植水稻的水田遗址。结合在江苏高邮、朝鲜半岛南半部、日本九州及日本西部发现的具有相似特征的稻作农业以及水田遗址,由长江流域到胶东半岛,进而延伸到朝鲜半岛南部、日本列岛西部的一条令人信服的水稻传播线绘制完成。

海上丝路开新篇

烟台,自古就是中国对外交流的前沿阵地,能为此提供例证的不仅仅是一颗稻米。

在渤海海峡长岛县大黑山岛,有个距今约6500年的母系原始社会村落遗址——北庄遗址。在这里,一副人面陶塑引起了考古学家的注意。这副人面泥塑样子有些奇特,他鼻骨高耸,双眼深陷,两鬓还有几缕卷发。这是一个典型的西方面孔,在考古人员看来,古人只有见过这种形象,才有可能创造出来。那这个西方人是如何出现在胶东沿海地区的呢?

据史料记载,山东地区的小麦种植要早于中原地区。在古代即墨、龙口一带,曾有一古国,其国名“莱”,意思就是小麦。在古代汉语里,“莱”和“麦”是通假字。古书中记载,莱国人是中国最早种植小麦的部族。或许在他们万里东迁的过程中,小麦这种稳定的作物曾经多次在关键时刻挽救他们整个部落的命运。这个部落会不会是最早接触西方文化的族群,还有待考证。

到夏商周时期,得益于姜尚封齐之后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烟台地区的经济文化已经相当繁荣。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曾三次东巡,在芝罘岛留下许多珍贵遗迹。“秦始皇三次东巡登临芝罘岛,车马群臣兵丁随行,浩浩荡荡,可见通往芝罘岛的道路已颇具规模。”闫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烟台是个好地方,来过烟台的可不止一个皇帝。古代的皇帝屡到烟台,便是对古代烟台地区富庶文明的最好例证。”皇帝对神秘东方的向往,对不老之身的追求,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对海洋的探索。

到唐朝,中日密切的文化交流,使登州成为全国四大通商口岸之一,更是北方通向海外的主要口岸。日本13次派出遣唐使入唐求法,首次就是在芝罘登岸的。宋太宗淳化四年(979)派遣使者赴朝鲜,也由芝罘启程。中国的丝绸、冶铁、造纸等技术由烟台传入朝鲜、日本等地,烟台也正由此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而这一切是否都自那一颗稻粒而起?只能等时间去解答了。

猜你喜欢
烟台贝壳遗址
大河村遗址仰韶文化房基保护加固修复
黑水城遗址出土F20:W63a文书研究
元上都遗址出土石刻的保护与研究
2021《镜观烟台》摄影四季大赛第一季度作品展示
2020《镜观烟台》摄影四季大赛第四季度作品展示
2020《镜观烟台》摄影四季大赛
鲜美烟台 四月芳菲
寻找丝绸之路遗址
美丽的贝壳
贝壳巧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