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这两年最热门的话题“核心素养”,即学生在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四个維度的素养发展。基于我们所用的闽教版小学英语教材,如何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素养?教师对教材资源的解读和应用能力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大挑战,本文将谈谈笔者对教材资源运用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 素养观;教材资源
【作者简介】庄晓丹,福建省福清市滨江小学。
一、锁定语言信息,正确提取文本
英语学习教材中含有丰富的信息,如:标题、文本、练习、指令等,我们教师要深入教材文本,捕捉里面所蕴含的意义,提取关键信息,挖掘素养能力的培养目标,让教师和教材文本、教师和学生、学生和文本,以及学生之间能有效互动,加强学生的英语学习体验,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1.聚焦单元标题,预测文本语言。单元的标题通常都是对英语整单元语言学习的提炼和概括,它能帮助读者预测文章内容,激发阅读兴趣(陈卫兵,2016)。所以,不论是阅读还是对话文本,单元标题大多都涉及核心语言或重点功能句。比如:第七册Unit 6“An Unusual Day”,我们可借助这个标题,让学生们猜测:王涛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不寻常的事?结果如何?然后逐步通过图片进入本课的学习。又如:第七册Unit4“Buying New Clothes”我们可以通过标题,让学生猜测:Who will buy new clothes? 并用Why ?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通过讨论:How do you deal with your small clothes, shoes and old things ?帮助学生树立循环利用、保护地球的环保观念。
2.研读文本内容,把握语篇结构。高年级的英语学习逐渐趋向于阅读,在每一篇阅读文本中都蕴含话题、功能、情境、语言词汇以及相关的词语学习等,基于以上这些,我们通过研读,逐步制定我们的教学目标,设计相关的、有意义的教学活动,然后在课堂上实施教学。以闽教版第七册Unit 3 “Food and Health”一单元为例,笔者借助文本信息,做出如下解读:本单元话题为健康;功能为谈论食物与健康;情境为:根据提供的不同菜单进行谈论; 语言结构为:...is / are good for our healthy. They are good for you. They are not good for you.;词汇为: bring, candy, bad, teeth, keep, body, food, menu, delicious, problem等。在Part A部分提供了有关健康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懂得健康的身体来源于健康的饮食、健康的生活习惯等。在Part B部分,意在让学生从阅读中探究不良的健康饮食,倡导绿色的饮食方式,多吃水果和蔬菜。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依据教材文本,将课堂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语言能力目标。a. 能听懂、会认读、会拼写单词:bring, candy, bad, teeth, keep, body, food, menu, delicious, problem等。
b. 能尝试运用...is / are good for our healthy. They are good for you. They are not good for you. You need to ... You should ...等句式来谈论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
(2)学习能力目标。通过Pair work, group work等不同的形式,培养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地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思维品质目标。在了解到西方国家或别的地方不同的饮食习惯时,能感受到中国饮食的传统文化。
(4)文化品格目标。能初步注意到中、西方的饮食差异。另外,围绕healthy这样一条主线,笔者在单元教学过程中以文本为依托,设计watch and answer, read and judge, read and say, read and write, think and talk, 到最后甚至可以let's write,通过这六个梯度型任务练习,让学生在阅读中,逐渐深入探究文本,逐步形成语言支架,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运用。
我们在制定单元目标时,要把握关键问题,关注核心内容,使目标更具针对性。我们在统观单元教材、整体挖掘单元教学内容时,要找出单元教学的关键问题,思考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厘清关联,重组板块,形成主要学习框架,并在各个课时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教学策略来解决,形成单元目标的整体性,单元与单元之间系统的目标体系,以及课时与课时之间的连续性和递进性,从而有效地达成目标, 实现英语课堂的“一课一得”。
二、解锁非语言信息,丰富文本内涵
1.善用教材图片,自然过渡铺垫。课文图片作为教材的“第二语言”,大部分的插图是教材对话中关键内容的一种再现,巧妙地利用好插图通常能够让整篇文章的内容一览无余,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于全文的主旨和内涵,以及其所体现的主题思想就豁然开朗了。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察插图,发挥想象力,从而进一步预测对话的内容,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大致了解对话内容,同时图片的穿插导入更显直截了当,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例如,在教学闽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3 “Numbers” PartB时,我通过Part C的歌曲Ten Little Baby Ducks中的图片导入,让学生观察:Look! What's this?引出duck以及baby duck的学习,然后笔者简单向学生描述:Yes. There are some ducks in the park. And today Sally and Kate are in the park. What are they doing?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语言知识回答,因为三年级的孩子刚学英语,笔者可以让他们用中文来猜测,当学生说到他们在数鸭子时,笔者顺势让学生猜猜How many ?这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学生们都抢着说,同时也聚焦了Numbers这个主题,然后呈现课文中的图片,逐渐地揭示答案,这样的学习也更加具有效果。
通过插图来进行新课的铺垫和导引,可以更进一步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更能够通过图文的有效衔接,使学生更快速地进入文本,方便于学生便捷地进入英语教材的学习当中。但英语教材中的插图,毕竟数量有限的,部分场景也过于简单,这时我们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的需要来进行相应的补充和添加,进一步优化图片场景。例如:我们在教学数字时,可以通过希沃课件呈现富有童趣的卡通数字,这些可爱的数字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他们不由自主地读出了数字。接着我们将这些数字逐个按照钟面的格局排列,立马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在他们专注地看着课件时,我们很自然地就引出了对数字11和12的英文学习,同时也很自然地过渡到了询问时间What's the time?的对话教学。课件弥补了文中枯燥的画面,对学生进行了视觉和听觉的刺激,帮助学生在语言和表达对象之间建立了联系,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另外,也可以随时利用插图让同学来讲述课文的内容,让说和学融为一体,这样能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减少学生对于英语的距离感,鼓励他们自由表达,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2.巧用音频视频,激发情感共鸣。
(1)配套录音。文本所配套的录音提供标准的语音、语调、语流,以促进和培养学生丰富的语感。细细听读会发现,音频随着语音、语调、语气的不同,可以传达不同的文本信息,如背后所隐藏的情感以及跨文化知识等。
例如:在三年级上册Unit4“Age and Phone Numbers” Part B中,王涛和杨明发现了一只狗,这里可以让孩子细听文中音频,揣摩读的情感,读时带点惊讶的语气Look, a dog!以及在文末,他们为Fido找到了主人,在Sally接到电话时:Oh, it's my dog,可以让孩子想象Sally的語气会是什么样的,学生们有喜悦的、有激动的……等等,从学生身心特点出发,通过跟读、配音、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所以,笔者认为教师要多让学生们听录音,抓取课堂所需要的录音信息,帮助学生阅读、理解、体验,特别是故事文本的阅读理解。我们还可以通过录音信息,去挖掘能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情感、文化,丰富他们的语言认知领域,学生在操练、模仿以及语用输出的过程中能获得更深入的情感体验。
(2)CD-ROM。CD-ROM中有生动的画面、丰富的情节、真实的人物语言、丰富的情感表达等,这些都是再现语言情境的最佳资源,给了学生很好的示范与重现。我们可以充分地在新课呈现阶段,通过视频,让学生或整体、或片面地感知文本,甚至在低中年级,可以把视频资源用在巩固阶段的听音跟读环节。而且,现在的CD-ROM有非常强大的功能,不但可以进行跟读、重点句型反复地点读,还可以进行角色表演或文本复述,它通过“有字幕、无字幕、消声”等功能键按钮,让学生充分地体验文本,进而深度参与体验。如:Step1.听音跟读,认真地模仿标准的语音语调;Step2.去掉声音,呈现字幕,让学生尝试表演课文;Sep3.同桌共读,进行角色体验;Step4.去掉声音和文本,学生自主选择角色并扮演。在这个环节中,解放了课堂上教师全程主导的局面,学生通过这循序渐进的读的长期体验,他们的语言、语流将越来越流畅,学科素养也会不断提升。
三、补充文本内容,挖掘隐藏信息
教材编排的作者通常将单词、句型、对话、短文或故事安排在不同的教学部分,但我们可以适当地处理教材,如调整、整合、补充或再构。作为英语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要能在教学中重新整合教材,开展文本再构,使再构的文本达到完整性、真实性和情境性的要求(朱浦,2008)。我们可以在原有教材的语量基础上,挖掘相关的语言知识点,或寻找一切学生的英语学习资源,进行文本再构,形成新的话题文本,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保证完整的语言知识建构。
我们只有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才能利用好他们的语言学习潜能,才能真正做到引起和保持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性地设置各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与语言学习紧密相关的教学活动,才能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文本的解读、整合、再构是对教师本人综合素质以及个人魅力的最大挑战,需要教师有很强的文化素养、扎实的语言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和广泛的兴趣爱好,才能立足教材文本,促使课堂有效生成。
参考文献:
[1]陈卫兵.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微技能[J].教学与管理,2016(10):61–63.
[2]朱浦.教学理论探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3]张璐.制定单元整体目标,凸显学科核心素养[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8(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