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的体裁之我见

2021-08-27 04:07李珊珊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7期
关键词:桃花源记渔人桃花源

李珊珊

《桃花源记》作为一篇经典,出现在几代人的语文教材中。它在教材中被称为游记散文。在教学之初,我对此也并未抱有疑义。文章确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读者跟着其游览桃花源,看起来确实像一篇游记散文。但在带领学生翻译文章后,一位学生开玩笑道:“怎么有点像鬼故事?”我借此向学生解释,虚实结合是本文的一个特点。但这个回答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问题。于是,课后,我便翻查了一些资料,对于这篇文章的文体,不免有了更多的思考。

一.从文体来说,叙事视角独特

虚实结合,无疑是本文的一个特点。很明显,这篇游记与它后面的《小石潭记》有很大不同,它读起来似真似假,亦真亦幻,甚至文中的主角渔人我们都不知他是否是真实存在的。从“虚”这个角度来看,这篇文章更像是一篇小说。

查阅了一些资料,在很多经典著作中,都将这篇文章作为散文来归类。如吴楚材的《古文观止》,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晋南北朝文》。到了近现代,白话文日臻成熟,我们愈加习惯将文章以“古文”,“现代文”为标准做简单的分类,在现代散文在教材中大行其道的影响下,对于古文的文体分类,我们也有一些模糊。王荣生老师提到,不同文体有不同的分析方法,一些分析方法及专业术语是不可通用的。所以,对文体界定的不同,势必会影响到我们教学的侧重点。

小说的四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叙事虚构。在几个要素中,叙事虚构是小说区别于其他文体的重要特点。散文虽然有人物、情节和环境,但采用叙事的方式,则偏重于如实描写而不是着意于叙事虚构,因而有别于小说。按照我们对小说的界定,《桃花源记》中的叙事虚构,是它为小说文体的一个重要证据。

二.从时代背景来说,玄学清谈盛行

魏晋时期,由于时局动荡,玄学清谈成为当时一个流行的文化元素。儒家倡导的“入世”哲学,对此时的文人来说更像是一种痛苦的羁绊,面对“上品无寒门,下品無士族”的选仕环境与动荡不安的局势,文人们更倾向于向道家哲学寻求慰藉。在汉代传入中国的佛教,在此时也成为文人雅士用来开导自己的对象。一些迷信宗教活动开始盛行。求仙问药,鬼神之说,占卜占梦,轶事怪谈,佛法灵异等,成为当时社会的流行文化。面对也许明天就一命呜呼的生存困境,很多人寄望于长生不死药或得道成仙,以摆脱肉身终有一天会消失的痛苦。这样的背景,正是志怪小说,玄怪小说,游仙诗等兴起的土壤。《桃花源记》是陶渊明面对黑暗现实所作的一篇逃避之作,误入人间仙境的情节设计,明显有传统游仙文学及志怪小说的影子。

三.从文本内容来看,情节离奇古怪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文章的开篇,便有浓浓的玄幻色彩。首先,一个以打渔为生,熟识水路的人,却“忘”了路之远近,这是一个十分偶然的事件。之后的“忽逢”则更为偶然,“忘”与“忽逢”的相连,好似佛道中的“放下,才能得道。”而渔人进入桃花源是完全的机缘巧合,很有佛教中的“机缘”意味。之后虽“处处志之”,但由于其心存杂念,找不到桃花源也是必然。

从我们以往接触的陶渊明的诗歌中,我们可以发现,他钟爱菊,也喜欢柳,竹,桃花,这篇文章中,更是将桃花作为营造环境的一个重要元素。这个神秘的村子就座落在一大片美丽的桃林后面。桃树桃花,道家的话语体系中,具有“辟邪”的作用。一些道士游历四方,手中往往都会持一把桃木剑,随身带几个桃木符。在这篇文章中,人间与仙境之隔就是一片有辟邪功能的桃林,这是否也暗示了,刻意求之或心存杂念的人是永远无法从桃源外进入的。渔人的“甚异之”,表明这是普通人平生罕见的景象。以上的种种,为这篇文章罩上了一层玄幻的色彩。

文章的结尾处则更为玄妙,心存杂念的渔人背信弃义,在离开桃花源的时候便处处做了记号,但结果是“遂迷”,迷路这一安排也很值得琢磨,它更像是与开头的“忘”相对,在记路,做记号的时候,是找不到桃花源的。只有忘掉现世时,才能与“仙境”相遇。到了这一段,我们便可以看出,这是一篇玄怪小说。但作者却觉得这还不够。于是在第五段,又描述了一个真实的存在的刘子骥去寻求仙境的情况。语言简洁,情节简单,但这里也是学生觉得最为恐怖的地方。作者用了五个字描述刘子骥探寻的情况“未果,寻病终。”没有结果就算了,毕竟做了记号的渔人也没找到,但“寻病终”的结局,却有一丝警告的意味,仿佛在告诫世人,神圣的东西,是不能随意触碰的。至此,桃花源不仅仅是理想中的仙境,它更多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在令人向往的同时更令人敬畏。这离奇的情节,虚虚实实的设计,使得这篇文章更像是一篇玄怪小说。

在教这篇文章时,如果我们仅从散文的角度去看,可能会错失文章的精彩之处。若从玄怪小说的角度去看,也许我们会读出新的味道。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包钢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桃花源记渔人桃花源
A Greedy Story
菊与星
渔人的故事
《桃花源记》与一文多选现象、多种文体特征及多重主旨解读(上)——基于清末民国教科书的考察(1908-1921)
《桃花源记》与一文多选现象、多种文体特征及多重主旨解读(中)——基于清末民国教科书的考察(1922-1937)
《桃花源记》
打渔人
你心中的桃花源
《桃花源记》的思想内容解读
虚构的桃花源 桃花源的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