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色经典走进文学殿堂

2021-08-27 08:55汤云明
江西教育A 2021年7期
关键词:林海雪原繁体字文学作品

汤云明

在上小学的时候,由于对知识的渴望,只要是有文字的纸张,我都会找来读。可惜那时书籍匮乏,除了可以看小人书和电影外,家里可读的书不多。

那时,家里的书虽有几十本,但基本上是父母单位发的政治理论书,以及作为先进生产工作者、五四青年红旗手等奖品发给他们的红色文学作品,这些也是父母从十几岁时努力工作的见证和一生的纪念。如今,这些书就收藏在我这里,看着这些书上盖着大红公章的表彰决定,就会把我引入那个热火朝天的革命岁月里。

家里也有部分旧书是父亲从新华书店买来的文学作品、自然科学书。几十年过去了,这些书我一本也舍不得丢弃。因为这些书是我的文学启蒙教材,在上小学识字不全的情况下,猜着读完了书上的一些繁体字。

上四五年级的时候,条件依然简陋,家里的电灯很昏暗,还经常停电,只能点煤油灯照明。做完作业后,我就在母亲缝补衣物的电灯或煤油灯下,一字一句地享用着这些繁体字的文化大餐。到现在,近40年过去了,我还认真地收藏着这些书。书中的细节已经记不得了,但它让我对文学和党的认识的启蒙作用,却一生也不会改变。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两本书是1957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林海雪原》和1958年工人出版社出版的《老共青团员》,这也是当时家里为数不多的文学作品。这两本书是用繁体字印刷的,其中《林海雪原》又是竖排,描写的是解放战争初期东北剿匪的战斗故事。1946年冬天,东北民主联军一支小分队,在团参谋长少剑波的率领下,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侦察英雄杨子荣与威虎山座山雕匪帮斗智斗勇。它是“革命通俗小说”的典型代表,并被誉为“新的政治思想和传统的表现形式互相结合”的光辉典范。2019年,《林海雪原》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老共青团员》作者是抗联老战士,描写东北铁路工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战斗故事,主人公何有,生在穷人家,自幼没了爹娘,他从一个孤儿,后来当了学徒工,经过千辛万苦,在革命队伍这个大熔炉里锻炼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革命者的经历。从这本书中能读到闯关东流民的苦难、哈尔滨历史的演变、北大荒风雪的弥漫、“九一八事变”悲壮的震撼、老抗联殊死的决战、革命家无畏的奉献、理想者纯真的爱恋等。

家里还有一本比较特殊的书,那是195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职工识字课本》(第三册),那是母亲刚参加工作时,厂里组织职工进行“扫盲”时的教材。母亲没有上过学,她一生认识的为数不多的汉字,就是从当时的职工夜校里学来的。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强化了对人民文化素质的提升工作,在全国广大农村地区,开设了各种形式的“扫盲班”。这些举措,减少了文盲、半文盲数量,在提高人口素质的同时,也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

母亲就是凭着几年的扫盲夜校学习,知道了一些革命的道理,学习了一点科学文化知识,也知道了一些大小事。记得小时候,她只有在睡前才有时间为我讲一些民间故事、革命英雄事迹、红色经典等,在我小小的心灵里种下了文学和渴望知识的种子。

后来,我又积攒了为数不多的零花钱,先后从新华书店买了《铁道游击队》《红岩》《青春之歌》《虾球传》等众多红色经典图书,正式扩展了我对文学认知的宽度和广度,让我沉醉在文学作品塑造的世界中,也从理想、信念上影響了自己的一生。

那时候,从作品里看到一个个共产党员为国家、为人民、为民族舍生忘死的故事,就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和崇拜,想着等以后长大了,也要像他们一样,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向党组织积极靠拢,1999年,26岁的我正式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我在履历表上的“政治面貌”一栏,可以光荣、自信地写上“中共党员”了。

20多年来,我在党组织的怀抱里不断地进步,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一直坚守理想信念。曾在一首诗中写道:“当党旗在中国大地上飘扬出豪迈与激情,握紧拳头、举起右手、庄严承诺,我也成为锤头、镰刀的追随者。像一滴新鲜血液,找到它澎湃的海洋。把自己的初心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不负伟大时代,为历史前进的方向增添一些动力。”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时刻,我又打开尘封的书箱和记忆,找出了《红日》《铁道游击队》《列宁斯大林生平及其学说》《革命的坚定性》等这些几乎与共和国同龄的书,重温红色经典故事,重回我的文学启蒙之地。这些书是一个时代的印记,也是一个家庭书香的味道,虽然有些陈旧发黄,但历久弥香,越来越珍贵。◆(作者单位: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猜你喜欢
林海雪原繁体字文学作品
哈哈镜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林海雪原(五)
林海雪原(三)
林海雪原(二)
林海雪原 玉舍雪山滑雪场
台网友鼓动“繁体字申遗”
冯小刚建议让繁体字回归课本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