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教学内容的确定与策略选择

2021-08-27 13:33徐周栋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红星整本书读书

徐周栋

随着统编教材的全面推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成为了许多一线语文教师的教学新难点。这个难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教学内容确定难,不知道教什么最妥当。很多专业的报纸杂志上也是“神仙打架”,专家们各有各的看法。有的强调以培养阅读兴趣为主,有的则强调养成读书习惯,还有的专家则更关注文本背后文化的熏陶。这些看法均有深刻的道理,但其冲突之处,难免让一线教师感到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二是教学策略选择难,不知道怎么教最有效。由于整本书阅读具有特殊性,单篇教学的常用策略在整本书的语境下基本失效了。这很好理解,一本名著的字数常常与一册教科书相当,内容含量是单篇课文的几十倍、上百倍。传统的问答讲授、朗读分析等方法面对这样庞大的体量,根本难以操作。

带着这些困惑,我以《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为切口,做了一番探索,希望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顺利推进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一、单元视野、多维结合,确定教学内容

教学要有“纲”,“纲举而目张”。所谓的“纲”,从宏观层面上讲,“纲”是指国家的教育战略,是国家的育人导向。在操作层面上讲,“纲”则是指整本书阅读的课程目标。这个课程目标与推动中学生多读书、爱读书的“国家教育战略”,在方向上当然是一致的,但是在细节处又并不相同。新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话:“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段话可以视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课程目标,亦即纲领。

了课程目标之后,教学内容的确定就有了方向,还要考虑学生的需求,以学生的需求为教学的起点。课前,我做了一个小调查,发现学生对《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主要存在着“不爱读、读不懂、读不完”的问题。然后再结合其文本特质:一本外国人写的红色经典,一本纪实文学的杰作。课标、学情、文本相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就大致清楚了。一要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二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三要关注学生阅读经验的建构,使其获得以后能自己读懂的能力,四要总结纪实文学的读书方法,五要加深对革命文化的理解,促进学生人格成长。

这样一看,内容相当丰富。一节课想要达成这么多目标实在困难。好在整本书阅读教学具有“长时间”的特性,我尝试以单元和单课的两重视角来看待整本书教学。具体来讲,就是将《红星照耀中国》的整个教学过程视作一个单元,然后以单元视角而非单课视角来看待这些教学内容。再在单元视角下,将每一本书的阅读教学划分为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个大的阶段。每个阶段一两个课时,确定具体的单课教学任务。比如:《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可分6个课时,阅读前可安排1-2个课时,重在激发阅读兴趣和安排阅读计划。阅读中可安排3-4个课时,重在实时跟进、交流阅读计划,引导学生读懂文本,养成读书习惯,获得阅读经验。阅读后(1-2个课时)重在总结汇报,回顾全程,在读文本的基础上,形成纪实文学的读书方法、建构可迁移的阅读经验,加深对革命文化的理解。落实到单课,又可以有更为具体、细分的教学内容,这里不再一一展开。

二、问题链转化任务链,选好教学策略

确定了教什么之后,另一个棘手的问题是怎么教。《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教学内容极为丰富,时间跨度又分散、绵长,处理不好整本书阅读教学就容易变成一盘散沙。

原本我是迷茫的,好在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给一线教师提供了一套先进实用的教学工具,即“问题链”与“任务驱动”的组合。这两者中,问题链是核心,任务驱动是特殊情境下用来实现问题链的手段。那么,具体该怎么操作呢?

与传统单篇教学的问题链相类似,我们应当设计好主问题与下位问题。比如:《红星照耀中国》的主问题是“天然身处西方阵营的美国记者斯诺,为什么会说出‘红星照耀中国这样偏向中国共产党的话”。这个问题直接指向本书的主旨与写作目的,学生当然很难一下子解决,所以将它分解为三个下位问题,分别是“斯诺到了哪些地方,见了哪些人”,“这是一群怎么样的人”,“他们创建了一个怎样的‘红色中国”。三个下位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基本信息的提炼,到群像的描摹,到全貌的呈现,带领学生逐步走向文本的深处。

由于这是一本厚达459页、字数多达30万字的书,想要像教读单篇课文那样对以上几个问题做逐一的细致分析是难以达成的任务。有些问题的答案散落在全书几十处,学生翻书找一找有可能半节课就过去了。这时就要引入“任务驱动”的概念,将主问题连同三个下位小问题一一对应地转化为主任务“一场解谜之旅”,以及“绘制斯诺采访轨迹图”“制作被访者人物卡片并归类”“完成苏区概貌表”等下位任务。这些任务将贯穿在至少一个月的学习时间内,由学生分成小组,逐步完成。

这种任务驱动的形式好处极多。首先,任务的存在将整本书阅读的前、中、后三个阶段重新串联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次,任务的存在倒逼学生按照问题链的思路深入阅读课文。此外,任务的形式也方便教师随时介入,规范和督促学生及时达成阅读进度。原本无从下手的整本书阅读,就借由问题链和任务链的形式变得容易操作了。

值得一提的是,问题链及对应任务链的设计应当是类似DNA图谱的双螺旋结构,一道旋臂象征着对文本的逐层解读,另一道悬臂象征着语文多维素养的贯通。我们应当追求这样的问题链与任务链,即任务完成的过程是学生读懂文本、经历语言实践、建构语言能力的过程,也是学生形成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的过程,更是学生感受文化滋养、完善人格的过程。仍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当学生将一个个共产党领袖、普通红军战士的经历制作成卡片,以流畅的语言讲解他们的革命经历时,学生对文本就有了更深的认识,学生提取信息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就得到了提升,这些革命者的光辉形象也就潜移默化地渗透进了他们的心底。当学生从一个个鲜活的个例中提取出了精神的共性,用宏观的视角,从不同的维度窥见了苏区的概貌,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就深刻了。学生对阅读新闻类作品的方法就有了初步的轮廓,共产党员的情怀和信仰、共产主义道路的制度优越性在他们的心里也就不言自明。

作者单位:上海市青浦區豫才中学

猜你喜欢
红星整本书读书
郭红星:扶危济困终不悔
《论语》整本书阅读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闪闪的《红星》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