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东焕
冠心病(冠脉粥样化心脏病)是由冠脉狭窄所致,由于供血不足使心肌结构及功能遭受较大影响,继而诱发疾病,发作后表现出气短、胸闷及头晕等,重症者伴心力衰竭,累及生命安全,该病隶属心血管疾病范畴,随疾病进展,引起诸多并发症,需及时、有效控制及救治[1-2]。实践指出,高血糖、肥胖及吸烟均参与冠心病发病进程,但部分病例致病机制仍未明确,此病患病率逐年升高,且逐渐趋于年轻化,需早期予以筛查诊断,以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血清胆红素及尿素于疾病进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防治并预测疾病[3]。健康者、冠心病患者其血清胆红素、尿素具差异,所以将上述指标运用于冠心病早期诊断鉴别中,经与健康对象作比较,明确差异原因,实现疾病及时防治目的,发现后尽早对疾病展开有效干预,为临床后期治疗及防治冠心病提供可靠依据[4]。本研究对2019年1月—2020年10月收入患者开展研究,并择选同期健康者参与研究,分析血清胆红素、尿酸于冠心病的鉴别诊断价值,现做如下报告。
研究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本院收入的冠心病患者为探究对象(n=74),并收集同期于我院开展健康体检者,将其纳入研究样本(对照组,n=74)。纳入标准:通过全面诊断满足冠心病发病指征[5];患者同意研究,且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执行;无重大精神类疾病。排除标准:并发血液系统病;肝肾肺器质性病变;溶血疾病;遵医行为较差;近期行降脂药治疗。两组均采取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对照组男女数量之比42:32;年龄48~62岁,均龄(55.51±3.23)岁;研究组男女数量之比41:33;年龄50~61岁,均龄(56.03±3.18)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均辅以尿酸及血清胆红素测定,同时对研究组采取冠脉造影检查,流程如下:取检测对象空腹静脉血,统计4 mL,将其视作测定样本,对测定样本实施离心处理后提取血清,完成后将血清置于全自动生化仪当中,采取钒酸氧化测定法进行总胆红素、直接及间接胆红素水平的测定,借助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血清中尿酸含量展开测定。研究组同步采取冠脉造影检查,并以冠脉Gensini量表评分制实施评分:患者冠脉狭窄程度1%~25%视为1分;冠脉狭窄程度26%~50%视为2分;冠脉狭窄程度51%~75%视为4分;冠脉狭窄程度76%~90%视为8分;冠脉狭窄程度91%~99%视为16分;冠脉完全闭塞视为32分。
对比两组间接、直接胆红素及总胆红素水平,同时记录两组尿酸水平,观察冠心病冠脉不同狭窄程度的相关指标变化状况,且将数据详细记录,以作比较。
本研究资料采用SPSS 24.0的统计学软件展开处理,且以(±s)表示正态、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行t验证,符合正态分布,以方差或t检验分析,用(n/%)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统计数据可得,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尿酸升高,间接、直接胆红素及总胆红素水平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表1 尿酸、间接、直接胆红素及总胆红素水平(μmol/L, ±s)
表1 尿酸、间接、直接胆红素及总胆红素水平(μmol/L, ±s)
组别 尿酸 间接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 总胆红素研究组(n=74) 377.56±24.63 6.80±1.43 4.94±0.71 11.48±2.87对照组(n=74) 284.96±22.35 9.52±1.22 6.63±1.18 15.82±2.74 t值 23.951 12.448 10.557 9.409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分析结果发现,研究组中,冠脉Gensini评分与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结合胆红素及非结合胆红素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与血尿酸呈正相关关系,P<0.05,详情见表2。
表2 研究组狭窄程度测定结果(μmol/L, ±s)
表2 研究组狭窄程度测定结果(μmol/L, ±s)
分值 总胆红素 血清结合胆红素 血清非结合胆红素 血尿酸1 ~ 2 分 14.62±2.57 6.52±1.07 9.41±1.60 274.46±18.84 3 ~ 20 分 13.14±1.67 5.32±1.68 8.57±1.41 321.68±26.50 21 ~ 32 分 11.05±1.31 4.18±1.41 7.15±1.02 368.97±34.18 F值 9.945 10.576 10.422 18.356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冠心病隶属心血管疾病范畴,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伴随人口老龄化社会加剧,该病患病人数愈加增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6]。众所周知,冠脉粥样化为冠心病核心致病机制,可致血管阻塞、狭窄,使心肌位于缺氧及缺血的环境下,最终引发坏死。研究指出,该病高危因素是肥胖、高血压及吸烟史,而大量资料显示,冠心病患者体内尿酸、血清胆红素水平存在一定的异常,考虑是胆红素水平较低,引致血浆抗氧化能力降低,促进低密度脂蛋白形成速率提高,进而对心脏冠脉产生影响,引起冠心病。若未及时救治,极易诱发心力衰竭及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倘若能在早期发现,有益于控制疾病进展,延缓患者生存时间[7-8]。
胆红素能够直观、间接的反映出多种类型的疾病,运用范围较广,如若机体胆红素处于较低水平时,会促进低密度脂蛋白生成,与血清蛋白有机结合后,可作用于自由基,两者彼此作用,使冠脉内壁低密度脂蛋白和超氧自由基原有氧化修饰作用得以清除,进而舒缓冠脉粥样化及斑块[9]。不仅如此,冠心病后,机体伴低水平尿酸水平,促进尿酸盐结晶于血管壁内凝集,致血管内膜受损。血小板依附及凝集和尿酸有着密切的关系,动脉血栓初期,可促进血小板血栓生成速率提高,激活血小板,继而增强血清内尿酸含量,高尿酸血症促使冠脉栓塞,致冠心病形成,因此,血尿酸成为临床检验冠心病的关键指标[10]。本次研究中,研究组间接、直接胆红素(6.80±1.43)μmol/L、(4.94±0.71)μmol/L及总胆红素水平(11.48±2.87)μmol/L相较于对照组(9.52±1.22)μmol/L、(6.63±1.18)μmol/L、(15.82±2.74)μmol/L 下 降,P<0.05,提示冠心病可影响血清胆红素水平,考虑是冠心病后使胆汁淤积,形成黄疸,肝细胞等胆红素难以排出,使其水平下降,血管堵塞程度越强,其水平越低;尿酸于健康者中含量偏少,能够溶于水中变为晶体,机体维持平衡关键在于排出量与生成量呈正比,但尿酸排泄功能异常后可致尿酸滞留于体内,进而使其水平增升,本研究中,与对照组(284.96±22.35)μmol/L比,研究组尿酸水平(377.56±21.63)μmol/L升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袁步陆[11]文献中,试验组总胆红素(11.3±1.1)μmol/L、 直 接(3.4±1.1)μmol/L及 间 接 胆 红 素(6.4±1.1)μmol/L、尿酸水平(371.1±11.3)μmol/L相比于对照组(15.6±1.4)μmol/L、(6.7±1.4)μmol/L、(9.4±1.4)μmol/L、(278.1±11.4)μmol/L具优势,P<0.05,与本次研究结果近似一致,证实本研究结果的真实可行性。经不同研究人员所得出较为相似的结果,由此说明冠心病与健康体检者,其血清胆红素及尿酸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究其根本是因低水平血清胆红素可弱化血清抗氧化效能,致心脏冠脉受到较大影响,继而诱发冠心病,再加上高尿酸血症使尿酸盐大量结晶,损伤血管内膜,致冠心病形成,阻碍血尿酸排泄受阻,提高体内血尿酸含量,进而将机体状态反映出来[12]。此次研究中,冠脉Gensini评分与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结合胆红素及非结合胆红素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与血尿酸呈正相关关系,P<0.05,即Gensini评分越高,血清胆红素水平越低,而血尿酸越高,提示冠心病狭窄程度提高,可促进尿酸水平提高。尿酸属水溶性抗氧化剂,可保证血管松弛度,伴随狭窄程度的加大,可加重此类抵抗状态,致尿酸水平升高,加剧病况,如此反复形成恶循环。同时,胆红素于胆固醇溶解中具促进效能,可使胆固醇以较低浓度维持,而在机体处于疾病状态时,其高狭窄程度会削弱胆红素溶解功能,促进疾病进展[13-14]。
综上,冠心病患者采取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可获令人满意的效果,能够准确、有效辨识冠心病与健康人群,亦可对动脉病变程度实施评估,为防治冠心病奠定坚实基础,临床运用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