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萍 林青 曾丽娟
静脉治疗护理操作是临床护士护理实践过程中一项基本且医用广泛的实践活动,随着新型输液治疗工具的诞生,静脉治疗护理操作已由一项单一的技术操作发展成为涉及多学科知识与实践的领域。2014年5月1日,我国诞生了首个既有先进性、又有普及性的符合国情的本土化行业标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1-3],我院在执行静脉治疗护理技术规范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问题,静脉留置针留置过程中存在留置针维护不符合符合要求、主要表现为留置针红肿、外渗,胶布缠绕多,未使用U型方式固定,导管内回血,注明时间模糊,留置针超时、导管堵塞、静脉炎等并发症,钢针使用率较高,降低了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效果和使用率[4-5]。我院自2016年1月成立静脉治疗安全小组,每年季度对全院进行督查指导,对存在问题及时采取对策并进行单项持续改进,经过2年的持续质量改进,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过程中存在问题减少,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依据静脉治疗护理质量考核汇总表,对2016年1—6月份检查结果与2019年1—6月份检查结果进行资料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对比两个时间段检查例数,输液工具的选择、静脉留置针操作规范率及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率等。
1.2.1 静脉治疗安全小组成立 成立我院静脉治疗安全小组,设立小组长,制定静疗小组监控及教学职责与作用,每科选派一位护理人员成为本科室静疗护士。静疗小组加强对静疗护士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培训,静疗护士加强对本科护士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培训,每季度召开静疗小组专题会议及质量分析。静脉治疗安全小组主要负责全院静脉治疗技术操作工作的规范、指导、督查及评价等工作。
1.2.2 静脉治疗护理质量考核标准的制定 以《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行业标准为蓝本,制定本院静脉治疗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分别从制度落实、高危药品的安全使用、正确选择穿刺部位、穿刺工具的选择、静脉置管患者管理等方面制定考核标准,为了时检查过程中各个科室重点关注内容的一致性、存在问题的次数易于统计,设立了静脉治疗护理质量考核汇总表,静脉治疗护理质量考核汇总表以“静脉治疗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为范本;汇总表结果以“√”或“×”标识;打“×”内容应做详细记录以便汇总,没有查的内容以“/”标识。
1.2.3 静脉留置针操作标准制定 参照《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标准化程序》,制定《静脉留置针操作法标准》和标准操作视频,对留置针操作过程中的环境和人员的评估、用物准备、血管选择、皮肤消毒、穿刺方法、送管手法、固定、冲管、封管、等视频的录制,完善外周静脉输液的风险管理及质量控制流程。做到同质化管理。
1.2.4 定期督导检查 静脉治疗安全小组成员每个季度负责全院静脉输液工作的规范、指导、督查及评价等工作。对存在问题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科室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存在问题,督促科室整改。存在问题构成比例数最多的做为本季度单项持续改进内容,对检查结果在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上进行分析。
2016年1—6 月份检查结果与2019年1—6月份检查结果进行资料和数据的对比与评价。评价指标包括:(1)操作不规范:包括环境评估、用物准备、血管选择、皮肤消毒、穿刺方法、送管手法、固定、冲管、封管等不规范,其中重点记录静脉输液工具选择、静脉留置针操作不规范情况;总不规范静脉治疗为各项操作不规范总和;(2)不良事件:①静脉输液工具选择错误:长期输液、超过4小时输液、输液量达到1 000 mL以上及输注高浓度、腐蚀性药物使用头皮钢针判断为钢针使用错误[6]。②静脉留置针操作不规范包括:卷胶覆盖穿刺点、透明敷料贴卷边未更换、敷料贴松动、潮湿、胶布缠绕过多、未U型固定,未注明穿刺时间、留置针留置时间超过96 h为超时均统计为留置针固定不规范。③静脉置管并发症:穿刺点红肿、穿刺点渗血、渗液、留置针内有回血、堵管、外渗、静脉炎、肢体肿胀,出现任一问题均为发生置管并发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019年1—6 月份不规范静脉治疗次数为71次(28.86%),2016年1—6月份不规范静脉治疗次数为127次(55.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施前后静脉治疗总体不规范操作对比[次(%)]
实施前后静脉留置针不规范操作情况:输液工具选择错误数发生率从20.00%(46/230)下降到13.01%(32/24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留置针操作不规范数发生率从20.43%(47/230)下降到5.28%(13/24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留置针并发症数发生率从14.35%(33/230)下降到7.32%(18/24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发生率从54.78%(126/230)下降到25.61%(63/24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实施前后静脉输液工具、不规范操作、并发症对比[例(%)]
通过静脉治疗安全小组的成立,静脉治疗的专业化发展已初见规模,但是仍存在不足。静脉输液工具选择错误,钢针的使用率未下降,未按照《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指南短期、单次静脉给药使用,腐蚀性的药物不应使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要求选择输液工具,而且从检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内科病房钢针使用率高于外科病房,原因分析主要内科患者多为年龄大、多次住院、经济状况差患者觉得留置针费用高,对输液安全认识不到位习惯于钢针输液。因透明敷料贴膜无法收费,使用留置针厂家赠送的透明敷料贴膜,贴膜的质量差夏天患者使用留置针因透明敷料贴膜不透气发生皮疹,护士长及护理人员执行力不足,观念陈旧,药物外渗、渗出会引起局部皮肤肿胀变性、疼痛[7-8],严重者造成组织完整性受损,致组织坏死甚至功能永久性障碍,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与患者沟通不足,加强对患者输液安全知识健康宣教不到位,输液安全意识不到位。不能预见风险。因此护理部积极组织全院护士认真学习培训《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及静脉治疗的相关知识,规范静脉治疗护理操作,保障患者医疗护理安全,与设备科反馈更换透明敷料贴膜,保证敷料贴膜粘贴的完整性、透气性。全院建立高浓度、腐蚀性的药物种类目录表,严格按照指南要求选择输液工具。通过持续改进逐渐力争使钢针使用率不断的下降,并在后续的工作中继续重点跟踪。
建立静脉输液治疗安全小组,可以规范静脉治疗行为,减少静脉输液并发症及因静脉输液导致的医患纠纷,在保证静脉输液质量的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科研素养,促进静脉输液治疗专业的可持续发展[9-11]。充分发挥静脉治疗安全小组的作用,以点带面的带动科室的静疗安全。静脉治疗安全小组加强各个科室静脉治疗护士的规范培养。利用信息平台充分发挥静脉治疗安全小组微信群的优势,进行静脉治疗安全知识的学习,静脉治疗新理念的、新技术、指南规范的灌输。静脉治疗安全小组检查过程存在不足进行图文并茂的讲解分析。结果要求各科室静脉治疗护士将所学到的知识分享到临床科室,回科室传达精神、执行规范措施。每个季度整理检查资料中存在问题构成比例数最多的做为本季度单项持续改进内容。下个季度跟踪检查对比。静脉治疗小组不仅要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和护士的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培训,还需加强跟踪检查和具体指导,以保证静脉输液治疗的顺利进行[12-13]。因此本院静脉治疗安全小组成立在提高医院静脉治疗质量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静脉留置针操作不规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方面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静脉治疗安全小组在专科护士培训和资质认证,真正的向专科化发展方向等方面还需继续努力。
综上所述,规范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有助于降低临床不规范操作发生率,保证静脉输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