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鹏荣 黄永华 (榆林市星元医院心血管内科,陕西 榆林 719000)
现阶段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发病率居高不下,起病急、发展快,若不及时处理,可影响患者心功能,诱发心室重塑,导致预后不良[1-3]。在判定STEMI患者心功能和预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该指标对患者心室重塑的影响尚未明确[4-7]。在此背景下,我们对微循环阻力指数对STEMi患者心功能和心室重塑的影响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96例STEMI患者,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入组,将所有患者根据微循环阻力指数分成例数均为48例的微循环正常组(对照组)和微循环异常组(观察组)。微循环正常组患者最小年龄28岁,最高年龄80岁,均值(60.78±4.24)岁,发病时长2~10 h,均值(6.78±1.12)h,心率60~90次/min,均值(77.18±3.24)次/min;微循环异常组年龄在30~78岁之间,均值(60.96±4.32)岁,发病时长1~12 h,均值(6.72±1.16)h,心率61~88次/min,均值(77.24±3.28)次/min。两组基础资料无差异(P>0.05),可对比。
1.2方法 发放调查问卷,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既往病史等基础资料,测定微循环阻力指数和生化指标。(1)微循环阻力指数测定:冠脉远端压力和温度经0.36 mm的软压力导丝测定,将导丝头端置于犯罪血管远端2/3处,使用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冲洗,向指引导管内快速输注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3 mL,观察温度变化,记录温度曲线,溶液到达温度感受器时,形成第二条温度曲线;反复推注3次氯化钠溶液,计算触发时间差和溶液自指引导管至温度感受器传导时间,以140 μg(kg·min)的速度静注腺苷,直至最大稳定充血状态。用远端冠脉动脉压力除以最大稳定充血状态下平均传导时间的倒数得出微循环阻力指数。以该指标为25U为界限,小于此值为微循环正常,大于等于此值为微循环异常[8]。(2)生化指标测定:取患者晨起空腹状态下静脉血3 mL,以每分钟3500转的速度离心处理10 min,取上层清液待测,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肌酐、B型脑钠肽水平,空腹血糖经血糖仪测定。观察指标为:两组临床特征比较;两组心功能比较;两组心室重塑指标对比。
2.1两组临床特征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人数和高血压患者数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肌酐、超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B型脑钠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超敏C反应蛋白为微循环障碍独立危险因素(r=0.896,P=0.0~8)。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特征比较
2.2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舒张期容积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结果
2.3两组心室重塑指标对比 对照组患者左室后壁厚度、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低于观察组,左室心肌重量指数高于观察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室重塑指标比较
冠状动脉微循环由毛细血管、微动脉和微静脉构成,以往多用冠状动脉血流储备这一参数判定微循环状态,但该指标可为心率、血压、心外膜病变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所影响,误差大,临床应用价值不高[9-11]。文中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指标,结果显示,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舒张期容积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冠状动脉微循环指数异常可增加STEMI患者心功能受损风险。心室重塑是以基因表达变化为基础的改变,主要是心肌细胞、非心肌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改变,进而导致心脏结构、代谢和功能的改变,严重时可诱发心力衰竭甚至导致患者死亡。除心肌细胞代偿能力有限,能量供给不足和利用障碍均可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外,心肌细胞纤维化也可引发失代偿,使得心肌收缩力和心室顺应性下降,增加重塑趋势,影响心肌收缩力的发挥,形成恶性循环。上升研究表明,对照组左室后壁厚度、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低于观察组,左室心肌重量指数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微循环指数增加可增加心室重塑发生风险。
文中研究发现,超敏C反应蛋白为微循环异常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STENI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与炎症因子水平有关,所得结论与微循环障碍氧化应激学说一致。
总之,STEMI患者心功能和心室重塑受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影响,可用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预测微循环阻力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