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内蒙古“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量质双提升

2021-08-27 07:34李楠
内蒙古统计 2021年3期
关键词:比重十三五全区

○ 文 /李楠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

“十三五”以来,面对国内外风险与挑战上升的复杂局面,全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力有序化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全区“十三五”时期,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粮食、畜牧业生产连续丰收,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服务业主体地位更加突显,脱贫攻坚战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打下坚实基础。

一、地区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两个“基地”得到提升

(一)地区经济实力进一步跃升

“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全区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经济平稳运行。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1.29万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7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4.3%。

图1 2016-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二)财政收支保障力度提高

2020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51.3亿元,2016-2020年期间年均增长0.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5268.2亿元,年均增长4.4%。为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的财力保障。

(三)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突显

农业“压舱石”的作用稳固。全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计战略,“十三五”期间粮食生产不断跃上新台阶。2020 年,全区粮食总产量达到3664.1万吨,2016-2020年期间年均增长2.2%,粮食总产量稳居全国第8位,比2015年提升2位。其中玉米产量为2472.7万吨,占比达到67.5%,年均增长0.7%;油料产量为217.3万吨,年均增长0.7%。畜牧业生产能力提高。全区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牛奶、羊肉、绒毛产量均居全国首位。2020年,全区肉类总产量268.0万吨,牛奶产量611.5万吨,人均肉类、奶类占有量稳居全国第1位。

图2 2016-2020年粮食产量

(四)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提升

“十三五”期间,全区工业规模稳步扩大。全区已拥有38个工业大类,199个工业中类,566个工业小类。2016-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8%。工业企业效益好转,利润总额年均增长17.1%。主要工业产品中,原煤年生产量突破10亿吨,年均增长2.4%;发电量突破5000亿千瓦小时,年均增长8.1%;粗钢突破3000万吨,年均增长12.3%;成品钢材突破2800万吨,年均增长12.5%。煤炭产能、外运量、发电量和外送电量均居全国首位。

二、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持续优化

(一)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关口

“十三五”时期,全区人均GDP连续迈上6万元、7万元台阶,2020年全区人均GDP按年平均汇率折合突破1万美元关口。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次产业比重由2015年的12.6:40.7:46.7优化到2020年11.7:39.6:48.8,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2.8%、4.0%和5.0%,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了2.1个百分点,年均增速快于GDP平均增速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非煤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六成,以煤炭为主的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

(三)以优势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全区突出发展资源延伸加工产业,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趋势明显。一是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四大产值超百亿级战略新兴产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在2017-2020年间年均增长7.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7%。其中,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为主的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规模不断扩大,占全区规模以上全部电力装机总容量的比重超三成,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新能源发电量增长4.7%,占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的比重为14.4%,较2015年提高3.7个百分点。煤炭、稀土资源深加工领域得到快速发展,2020年,稀土深加工产业产值占稀土行业的比重达到60%以上;传统煤炭产业延伸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其中,煤制天然气产量增长1.9%。农牧业产业化水平稳步提升,全区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5%。形成2个千亿级、9个百亿级农牧业主导产业。

三、内外需求持续扩大,发展动力明显提高

(一)有效投资发挥关键作用

全区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持续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民间投资占比连续5年近半,2020年达到52.2%。加强基础设施投资补短板力度,全区12个盟市全部实现高速公路与周边省区中心城市相连通。综合交通网总里程达到22.5万公里,全区历史性实现地上有高铁、地下有地铁,铁路、公路、航空全面发展,连接内外、覆盖城乡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新型基础设施布局进展加快,全区12个盟市均开通了5G试验基站,全区5G基站突破1万个。

(二)消费内需升级态势明显

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5年的4103.5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4760.5亿元,年均增长3.0%。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4.7%,快于城镇年均增速1.9个百分点。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服务性消费占比提升,生存性消费下降,恩格尔系数保持在30%以下,2020年全区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7%,城镇和农村牧区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8.0%和30.6%。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逐年提高,由2015年底的1.6%提高至2020年的5.6%,提高4个百分点。

(三)对外贸易“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

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全力支持中欧班列发展。先后成功举办三届中蒙博览会、中国国际生态竞争力峰会、阿尔山国际论坛等活动。海关进出口总额由2015年的792.5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1043.3亿元,2016-2020年期间年均增长5.7%。

四、推进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绿色发展取得成效

(一)能源结构调整积极有效

“十三五”期间,全区大力实施“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等电能替代战略,倡导绿色低碳能源消费新模式。新能源发电量稳步提升,年发电量达900亿千瓦时, 贡献了1/5的全社会用电量。

(二)蓝天碧水保卫战取得重大成果

2020年,全区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8%,细颗粒物未达标的10个盟市年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25.0%。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到69.2%;劣Ⅴ类水体比例1.9%,优于3.8%的国家考核要求,水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较2015年分别下降7.1%和7%。

(三)同步实现荒沙“双减少”和增绿“双提高”

截至2020年底,全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03平方公里,林业建设、草原建设和沙化土地治理面积均居全国第一,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双减少”。全区森林覆盖率由2013年的21%提高到23%,比2013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全区草原植被平均盖度达到45%,比2012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盖度实现“双提高”。

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市场主体活力增强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显现

全区提前两年超额完成了“十三五”煤炭、钢铁去产能任务。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9.3%。降成本方面,采取扩大电力多边交易规模、调整交易限价、实施煤电价格联动交易等措施,近两年降低企业用电成本180亿元。落实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企业成本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0.2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7元。

(二)市场主体活力得到激发

全区聚焦市场主体,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出简政放权务实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全区市场主体从2015年的163.9万户增加到2020年末的226.5万户。

(三)科技研发投入强度提高

全区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由2015年的0.76%提升至2019年的0.86%。R&D经费从2015年136.1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147.8亿元,2016-2019年均增长2.1%。

六、区域差异协调化发展良好,城镇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一)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

全区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发展观念,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区常住人口达到2404.9万人,其中,常住城镇人口为1622.7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7.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全区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5年的2.84缩小到2020年的2.50。

(二)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中部地区经济引擎带动作用强化,2020年,中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区比重为57.3%,其中呼包鄂三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区的比重为52.5%,2016-2020年间呼包鄂乌年均增长4.5%。东部盟市积极融入东北振兴战略,2020年东部五盟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区的比重为32.3%,东部地区年均增长3.7%。西部地区发展态势加快,年均增长5.1%,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地区生产总值合计占全区的比重为10.0%。

七、民生福祉迅速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一)城镇新增就业完成预期目标

全区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完善政策、强化落实,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就业。2016年至2020年,全区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8.44万人,完成125万人的“十三五”规划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左右。

(二)城乡居民收入领跑经济增速

“十三五”期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30594元增加到2020年的41353元,年均名义增长6.2%。农村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10776元增加到2020年的16567元,年均名义增长9.0%。

(三)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2020年,全区小学入学率实现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8.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4.6%,完成国家“十三五”期间基本普及要求。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区每10万人中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8688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221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10年的9.22年提高至10.08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17年。

(四)基本民生保障力度加大

城乡居民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2020年末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183.9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570.6万人,如期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80.2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57个贫困县、3681个贫困嘎查村全部摘帽出列。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内蒙古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实现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区要积极把握“十四五”构建新发展格局重大机遇,正确认识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构建绿色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为主要抓手,努力在调结构、转功能、提质量上持续取得新突破,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猜你喜欢
比重十三五全区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蓝光TO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