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韦韦 陈黎卿 杨 洋 刘立超
(1.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 合肥 230036; 2.安徽省智能农机装备工程实验室, 合肥 230036;3.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 合肥 230036)
我国农机生产和拥有量居世界首位,2018年农机总动力达到10.04亿千瓦,总量近2亿台,其中拖拉机保有量2 240万台、联合收获机206万台,截止2019年综合机械化率为69%。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社会老龄化加剧、人工劳动成本不断增加,发展以现代化、工厂化农业为主体的生产模式成为当务之急。在新形势与背景下,《中国制造2025》实施纲要把智能农机装备列为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1-2];在“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中,工厂化农业关键技术与智能农机装备也被列为重点研发计划。
底盘总成是移动式农业动力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整机的作业质量和效率。底盘支撑、安装驱动系统及各部件的总成,并接受驱动系统的动力,使农业装备在各种复杂环境下运动,不仅要在耕、播、管、收等生产环节正常行驶,而且通用底盘上还要安装其他功能性机构,从而实现苗木移栽、林果采收、产品分级、根茎切割等功能。因此,农业机械底盘技术发展水平是体现农业现代化和智能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世界农业装备强国均将底盘作为智能农机装备研究发展的核心。
底盘是集传动、行走、液压、转向、制动、机-电-液集成控制等技术于一体的动力机械移动平台[3],可以稳定、高效、可靠地承载、牵引、外挂其他功能性农机具,从而完成农业生产任务。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高效、智能、环保”等角度出发,在四轮驱动、动力换挡、无级变速、轮距可调、空气悬架、悬浮车桥、线控转向、制动防滑、底盘遥控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对提升农业装备底盘作业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及底盘遥控技术等方面阐述国内外农业机械底盘技术的发展现状,结合不同应用环境下的农机底盘需求来分析各系统相关技术的特点、基本原理及典型应用,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对农业机械底盘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智能农机装备底盘设计提供参考。
农业机械底盘传动系统布置形式按驱动类型可分为机械式、液力式和电力式[4]。机械式传动系统是指由发动机提供动力,依次经过离合器、变速箱、驱动桥、半轴,最后传递至车轮,主要适用于农用拖拉机、收获机等底盘传动系统布置方案;液力式传动系统是以液体作为传动介质,循环流动的动能或压能变化来传递或转换能量,主要适用于高地隙植保机、水田插秧机等底盘传动系统布置方案;电力式传动系统是指将电动机输出的动力传递至传动轴或驱动桥,或多轮毂电机直接驱动,目前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的超级无人拖拉机1号、农业采摘机器人等装备底盘均采用电力式传动系统布置方案,图1所示为不同驱动类型的农机装备。
1.1.1机械式驱动
机械式四轮驱动具有良好的越障性、牵引性、坡地稳定性,广泛适用于山区农机底盘传动系统布置方案,常见的机械式四轮驱动主要包括:全时四轮驱动、分时四轮驱动和适时四轮驱动。陈黎卿团队[5-7]为了提高四轮驱动底盘动力性和行驶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前后轴转速差及车轮滑转率实时观测的轴间扭矩分配控制策略。张京等[8]针对农用轮式机器人转向方式单一、难以适应田间地头转向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四轮独立驱动转向农用轮式机器人。QUAN等[9]基于扩展阿克曼转向原理设计了一种适用于作物行间行驶的四轮驱动移动式农用信息获取机器人。李勇等[10]通过对四轮驱动拖拉机牵引效率的分析,提出了影响四轮驱动拖拉机牵引效率的关键因素。
1.1.2液力式驱动
静液压驱动底盘具有轻量化、功率密度高、无级变速、转向灵活性强等特点。英国国立农机研究所于1956年成功研制第一台液压驱动的农用拖拉机,20世纪70年代,欧美市场在自走式联合收获机上普及了静液压驱动系统。近年来,全液压底盘驱动技术在国外先进高地隙植保机、高速插秧机、收获机上得到大范围应用,并融合电子、信息等先进技术,使其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11-12]。张华等[13]为满足复杂农林环境下植保喷雾作业需求,提出了一种全液压驱动的柔性智能化喷雾机底盘。WANG等[14]针对用液压动力分流式无级变速拖拉机在启动时换挡质量不佳,基于换挡质量的指令时间、离合器压力控制指令电压等参数提出了一种利用解映射得到控制参数的匹配规律。综合文献[15-16]可知,静液压驱动底盘利于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控制和远程操纵,满足对当代农业机械自动化、智能化的要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1.3电力式驱动
电力式驱动底盘具有低能耗、无污染、噪声低、传动效率高等显著特点,符合新能源背景下电动农机驱动底盘传动系统布置方案,目前电力式驱动主要包括:传统集中式驱动(直接替换内燃机)、分布式驱动(直联式电驱动车桥)、轮边或轮毂电机驱动,采用铅酸蓄电池供电和永磁无刷电机作动力源[17]。YUKO等[18]设计了一款功率10 kW纯电动拖拉机,与等功率内燃机驱动的拖拉机作业能耗对比试验,田间行走和耕作所需的能源消耗可减少约70%。李同辉等[19]提出了一种纯电动拖拉机的双电机多模动力耦合驱动系统,实现多种驱动模式协调控制,提高整机驱动效率。刘路等[20]为了适应烟草植保行农艺要求,设计了一款四轮轮毂电机驱动的植保机移动平台。为满足复杂的田间作业需求,电机的适用性、电池的续航里程、专用的电力式驱动控制系统是未来电动农业机械底盘的研究重点。
离合器在农用机械传动系统中是直接与驱动系统相连接的部件,其功用是保证底盘平稳起步,减轻轮齿间的冲击以及限制传动系统过载。根据传递动力的方式分为摩擦式离合器、液力离合器等[21]。摩擦式离合器可分为单作用式和双作用式,其中双作用摩擦式离合器将动力同时传递至变速箱和动力输出装置(PTO),主要适用于中小型拖拉机、收获机传动系统中,典型的有独立操纵和联动操纵的双作用摩擦式离合器[22]。液力离合器通过施加压力使得湿式摩擦片与片中间的油液挤出接合得很紧而传递扭矩,其中多片湿式离合器广泛用于对平稳性要求较高的自动变速器和无级变速器。廖湘平等[23]为了解决液粘调速离合器摩擦副偏磨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双活塞结构液粘调速离合器;傅生辉等[24]针对大功率拖拉机动力换挡过程中湿式离合器充油压力实际值与理想值之间存在偏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紧格式动态线性化的离合器压力无模型自适应预测控制(Model free adaptive predictive control,MFAPC)算法,以实现离合器油缸压力的跟随控制。
变速箱是农业动力机械传动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直接影响整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平顺性和舒适性。20世纪80年代,动力换挡变速箱开始在拖拉机、收获机动力传动系统中得到应用[25-26]。目前,国外大部分拖拉机厂商都提供带有动力换挡变速装置的拖拉机,如意大利兰蒂尼(Landini)公司的Legend 系列,荷兰Ford 公司的30 系列,法国雷诺公司的175-74T2系列,Caterpillar公司的Challenger65系列,美国Case公司的CX系列、Magnum系列,意大利Same公司的Silver系列等[27-29]。与国外相比,国内的动力换挡技术比较落后,早期应用于工程机械上,目前,中国一拖集团、福田雷沃重工、山东常林、五征集团、常州东风和江苏常发等农机制造企业开展了拖拉机动力换挡技术的研究,并已有部分产品进入农机市场[30-31]。
目前农业机械底盘用变速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动力换挡自动变速箱(Power shift transmission,PST)、液力机械式自动变速箱(Automatic transmission,AT)、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箱(Automated mechanical transmission,AMT)、液压机械式无级自动变速箱(Hydro-mechanical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HMCVT)和静液压无级自动变速箱(Hydraulic static transmission,HST)[32-33]。表1列举了国内外典型农用变速箱的种类、工作原理、特点及机型应用情况。
表1 农业机械底盘用典型变速箱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车型
动力换挡控制策略是自动变速箱的核心技术之一,随着智能化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动力换挡控制策略也将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以油门踏板开度、发动机转速和负载需求来确定最优挡位,以适应当前的作业状态[34-38]。同时,提高电液系统可靠性也是未来动力换挡智能控制的研究方向。
目前驱动桥分两大类:轮边行星减速结构的驱动桥,主要适用于平原、旱地等环境下的农机底盘;龙门式驱动桥,为非行星减速的双极减速车桥,主要适用于园艺、水田等工作环境下的农机底盘[39-40]。为了满足不同农作物种植行距的农艺要求,能够实现动力底盘轮距根据作物行距自适应调整,具有轮距可调功能的驱动车桥成为研究热点,轮距可调式驱动桥插入底盘横梁中,轮距调节油缸的活塞端通过油缸连接销铰接到底盘横梁上焊接的油缸固定耳,轮距调节油缸的活塞杆端通过螺栓连接到驱动桥横管底端的螺纹孔上,当调节油缸伸缩时,驱动桥横管就能在底盘横梁内滑动,从而实现底盘的轮距调节功能[41]。刘平义等[42]针对农用底盘轮距随农作物行距变化而适应性调整的技术需求,基于轮距调整联动转向原理,设计一种轮距可调式转向驱动桥,有效提高了农用底盘在田间作业的适应性。刘宏新等[43]以轻量化和高通过性为目标,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水田自走式驱动底盘的铝制转向驱动桥。
Starfall致力于创造免费的低成本学习体验,孩子们可以在探索中成功地学习。这一程序尤其关注各种各样的同阅读和数学相关的基本技能。如果说这一教育资源博大精深绝不为过。首先,网站资料很全面,有数学、歌曲、几何和度量知识、加减乘除运算、英文字母、动画歌曲、阅读学习等。其次,网站提供的学习体验是全方位的。清晰的发音,富有创造力的动画,而且知识点内容会用红色字体进行强调。每个孩子都能获得丰富,和谐的学习体验。再次,网站不仅传授基本的概念,而且把这些概念同现实世界相关联。例如,有一个活动解释了一便士就是一美分,还有的活动把基本的几何图形同各种各样的现实社会的图片相匹配。
调平系统主要应用于丘陵山区、果园等农业机械底盘,根据底盘的倾斜程度计算出调节量,并通过液压缸、悬架或轮距进行车身全向调平来适用作业地形。国外农机底盘调平系统主要围绕降低重心、控制车体等方向发展[44-45]。美国约翰迪尔公司研发了适用于坡地作业的联合收获机调平系统,通过控制供油回路通断的方式,实现车体调平[46]。HOEHN等[47]研究了一种应用于耕作机具的调平系统,可实时调节耕作机具与地面的高度,有利于保持恒定的土壤切削深度。国内主要围绕果园升降平台、农机具全向调平控制系统、丘陵山地拖拉机调平系统研究较多,齐文超等[48]提出基于平行四杆机构和双车架机构的车身横/纵向调平方案,设计了一种基于双闭环PID算法的全向调平丘陵山地拖拉机。金诚谦等[49]采用铰链五杆机构,结合电液控制技术,设计一种履带式联合收获机全向调平底盘及其电液控制系统,实现底盘横/纵向倾斜调整。
悬架按照弹性元件的类型可分为螺旋弹簧悬架、空气弹簧悬架和油气弹簧悬架。图2所示为独立式立轴空气弹簧悬架系统总成;目前,国外大部分喷雾机制造企业都提供带有四轮独立式空气悬架系统的高地隙植保机,如John Deere、HAGIE、AGCO、AgriFac等自走式喷雾机企业[50-51]。与国外相比,国内现代农装公司的ZWG-3000A、五征集团的ZWP4-2000高地隙自走式喷雾机悬架系统都采用独立式空气弹簧,中小机型悬架系统均采用螺旋弹簧或未安装弹性元件。近年来,关于多气囊、复合材料弹性元件研究受到较高的关注[52-53]。陈雨等[54]基于传统的空气悬架系统引入尼龙摩擦阻尼器,设计了一种适用于高地隙农机底盘的独立式立轴空气悬架系统;王云超等[55]提出了一种基于体积压缩率和体积压缩速率的真实气体多变指数模型,囊式蓄能器的气体多变指数模型为更加准确研究油气悬架系统真实特性奠定了基础。YIN等[56]开展气-油乳状液的配方油对空气悬挂支柱的非线性刚度和阻尼特性的影响,得出了乳状液的体积模量和质量密度随气体体积分数的变化规律。因此,空气弹簧悬架具有非线性弹性特性好、悬架行程大、负载能力强、刚度和阻尼可调等特点,广泛应用超高地隙植保机底盘悬架系统。
农用轮胎是轮式移动底盘的核心部件之一,按照胎体结构可分为斜交线轮胎和子午线轮胎,图3所示为3种不同功用的农用轮胎。由于农用子午线轮胎具有出色的牵引力、自清洁能力、舒适性和路面操控灵活性等特点,成为农业装备轮胎的首选[57]。目前,世界农用轮胎子午化率已达90%左右,欧洲轮胎技术组织标准手册在20世纪70年代已制定出农业子午线轮胎系列和产品标准,而我国农用子午线轮胎仍处于逐步取代斜交线轮胎阶段,截止2019年农用轮胎子午化率仅65%左右。为突破制约我国农用子午线轮胎发展的技术瓶颈,应研发适用于水田高漂浮农用子午线轮胎和旱田垄沟农用子午线轮胎,改变国内生产农业子午线轮胎品种单一化的现状,国内玲珑轮胎、中策橡胶、三角轮胎、昌丰轮胎等企业也开始研发生产农用子午线轮胎[58-59]。2020年中国国际农机展中,多款国产化农业子午线轮胎方案亮相,其中拖拉机TM600、TM700、TM800系列子午线轮胎单宽胎、喷药机TM150系列子午线轮胎、收获机TM3000系列子午线轮胎的成功应用,提升了终端用户的使用便利性和高效性,从而大幅促进农业耕作增产增收[60-61]。
履带移动式底盘具有接地比压小、附着性能好、转弯半径小、越障能力强等优点,在坡地、粘重、潮湿地及沙土地使用时性能显著。按照履带结构形式可分为组合式履带底盘和整体式履带底盘。其中组合式履带多用于履带式农业机器人底盘,常见的可分为带履带臂和不带履带臂2种,带履带臂的又被称为履腿复合式机器人,整体式履带多用于大功率、重负荷、山区农业装备底盘,如履带自走式拖拉机、履带自走式果园采摘机、履带自走式行间喷雾机等[62-63]。根据履带材料不同分为金属履带底盘和橡胶履带底盘,橡胶履带接地比压低,对土壤破坏程度轻,尤其适于低湿地、沙壤土质区作业。表2为不同结构形式的履带底盘结构特点及应用情况。
表2 农用履带分类
悬浮式前桥是指在刚性前桥的基础上加装带有自动水平协调控制装置和悬架刚性闭锁装置的悬浮机构,其主要通过悬浮机构的液压油缸伸缩动作来缓和凹凸不平地面引起的冲击载荷对底盘的冲击,衰减由于路况与行驶速度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低频振动,从而达到底盘的缓冲、减振的效果。图4为电控悬浮式转向车桥结构。目前,国外大功率轮式拖拉机底盘行驶系统均装配悬浮式弹性前桥,约翰迪尔的6210R型拖拉机采用该类型前桥,提升农用动力底盘前轮与地面的接触效率,增加整机的行驶速度和稳定性[64-65]。而国内由于核心关键零部件研发能力不足,动力底盘前桥系统仍多数采用刚性前桥系统,拖拉机前桥系统仍多数采用刚性前桥系统,由于缺乏衰减振动的有效部件,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拖拉机舒适性的提升,已难以适应高端农机的发展需求[66-68]。国内学者对前桥悬架系统及关键技术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且主要集中在悬架特性分析等方面。其中,中国农业大学毛恩荣团队率先开展大功率拖拉机电控悬浮式前桥悬架系统振动控制研究,并设计了一种基于插装式比例阀液压系统回路的悬架参数调节系统,可实现多种模式的前桥悬架阻尼调节[69]。
转向系统的功用是利用外部驱动力矩操纵转向机构使得农机底盘按照既定的路径方向行驶。随着农业装备的智能化、高效化发展,农机行驶和作业过程中对于转向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业机械转向系统类型有:机械式转向、液压助力转向、电动助力转向、电控液压助力转向以及线控转向[70-71]。
液压助力转向(Hydraulic power steering,HPS)具有输出力矩大、转向稳定性高、使用灵活和故障率低等优点,是目前农用高地隙底盘中主流的助力转向技术,主要包括机械助力式液压助力和全液压助力两种类型。其中齿轮齿条式和循环球式转向器为传统液压助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72-73]。国外19世纪初期开始研发液压驱动转向系统,Case Crop公司生产的Patriot 4430型喷雾机首次采用四轮液压助力转向。陈黎卿等[74]为了实现无人操作的辅助驾驶系统,在原有的高地隙植保机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基础上并联一套转向液压系统,辅助驾驶状态时,液压油在优先阀的作用下经比例换向阀到达转向油缸,工作时利用驱动控制器控制比例阀芯移动,实现对液压油流量、方向的精确控制,完成辅助驾驶工况下的自动转向。扈凯等[75]研制了一种适用于高地隙喷雾机的多模式液压转向系统,并采用PID控制算法和压力补偿系统确保变载荷下转向系统控制精度和底盘稳定性。
电控液压助力转向(EHPS)是在传统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基础上增加电子控制系统,对系统的流量和转阀等相关参数进行调节,从而改变转向系统的助力特性,降低损耗,灵敏度增加,稳定性提高。按照液压助力转向阀体特性参数,控制类型分为电磁节流阀流量调节式、转向阀扭转刚度调节式、转向阀阀口参数调节式。主要采用在常流量系统的高压油路和低压回路之间加上一个旁通电磁阀,电控单元控制电磁阀的可变阀口大小,实现转向阀的流量调节[83-84];张闻宇等[85-86]设计了一种摩擦轮式电控液压助力转向装置,通过摩擦轮驱动拖拉机方向盘从而带动全液压助力阀转动,实现驱动拖拉机前轮转向;施国标等[87]基于无人驾驶模式设计了融合液压助力转向和电动助力转向的电液复合转向系统,并提出一种自适应双闭环转向跟踪控制策略,有效降低转向角度跟踪误差,具有随速助力、主动回力等优点;杨洋等[88]设计了基于直流电机与全液压助力器直联的自动转向机构及其电控系统。通过在转向驱动电机输出轴安装电磁离合器和转向柱扭矩传感器实现人工驾驶模式和自动驾驶模式的自动切换,图6所示为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结构。
线控转向系统(Steer-by-wire,SBW)取消了传统转向系统中转向盘到转向执行器间的机械连接,实现底盘轻量化;SBW系统由路感反馈总成、转向执行总成、控制器以及相关传感器组成[89-91]。图7为线控转向系统原理图,路感反馈总成主要包括转向盘、路感电机、减速器和扭矩转角传感器等。其中路感反馈控制策略是SBW系统中的核心技术,根据驾驶意图、车辆状况与路况等参数,通过CAN总线连接至ECU并实时输出路感反馈力矩指令,实现农机装备转向的完全自动化[92-96]。随着定位导航、无人驾驶、无人作业等技术的发展,SBW系统逐渐成为农业机械主流转向系统。刘军等[97]设计一种基于GPS/INS数据融合的线控转向农业机械自动导航系统,上位机将位置、速度、姿态等信息利用CAN总线发送给主控制器,并根据相应的路径跟踪控制策略计算出目标前轮转角,控制转向执行电机驱动至目标转角。鲁植雄团队[98-99]设计一种拖拉机线控液压转向系统,并开展转向系统的静态随机转动试验、蛇形试验、双纽线试验、稳态回转试验以及转向瞬态响应试验,结果表明线控转向系统综合了液压和线控技术的优点,在保证大扭矩输出的同时,又具有转向灵敏、便于安装等特点。
主动制动系统有效减少了驾驶员制动过程中的经验性操作,实现制动精确化、智能化控制。高端农业机械底盘集成电控制动防抱死系统(Anti-lock braking system,ABS),在此基础上,驱动防滑控制系统(Acceleration slip regulation,ASR)、电子稳定系统(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ESP)的发展极大提高了农用车辆、拖拉机等的行驶安全性。目前,防滑和防侧翻成为农业机械底盘制动系统研究的热点。
防滑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制动防滑系统、驱动防滑系统两种。其中制动防滑系统(ABS)是防止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在制动过程中车轮被抱死滑移,使得制动力达到最大,缩短制动距离,并且能够提高制动过程中的底盘方向稳定性和转向操纵能力;为防止拖拉机在起步、转向、加速等驱动过程中车轮发生滑转,部分学者将智能传感控制理论引入到ABS、ASR研究领域[100-102]。冯彦彪等[103]依据整机实际参数构建最优滑转率的控制模型,基于模糊PID控制器作为滑转率的控制器,实时监测滑转率的误差以及误差变化率来决定输出转矩大小,能够满足农机底盘在复杂路面上的控制需要。毛罕平团队[104-105]设计一种四轮液压驱动高地隙底盘转向防滑控制系统,并提出了基于转速比差值的PID控制策略,系统调控平均误差为1.25%,满足转速比差值为0.01~0.05的控制要求,能够有效消除高地隙喷雾机转向时打滑现象;陈黎卿等[106]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人群搜索算法PSO的拖拉机驱动防滑控制策略,实时更新目标滑转率,实现自适应调整PID控制参数;周倩倩等[107]设计了全时四驱液压驱动喷雾机模糊防滑控制系统,机具在高速行驶时,未开启防滑控制时相对滑转率均值为0.110,开启后相对滑转率均值为0.035。
由于拖拉机、高地隙植保机等机体重心位置动态变化范围较大,易发生侧翻现象[108-109]。近年来学者围绕农机底盘侧翻机理、倾翻保护装置的自动部署及智能化设计开展研究。国内外关于侧翻机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拖拉机动力学行为特征描述与稳定性评价等方面,由于模型约束条件较多,很难反映整机系统的全时动力学行为;将虚拟仿真技术与实验等手段相结合,通过改进的横向载荷转移率、侧翻预测时间、静态稳定系数等方法评价拖拉机侧向稳定性[110-111];部分学者基于拖拉机前轮转角、轮胎与地面的接触状态等来研究不同阶段的拖拉机侧翻特性,为侧翻预警提供研究基础,提高拖拉机的驾驶安全性[112-113]。金智林等[113]分析驾驶员因素影响汽车侧翻稳定性的机理,提出的融合驾驶员的人-车闭环系统差动制动防侧翻控制策略,既可弥补驾驶经验不足又可克服驾驶员生理及心理的限制,有效提高汽车防侧翻能力。秦嘉浩等[114-115]以反作用动量飞轮为执行元件,提出了将动量飞轮置于拖拉机前部,取代传统静态配重的同时可主动提供防侧翻力矩。装备飞轮的拖拉机与无控制组对比可多次实现整机的防侧翻控制,使整机防侧翻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张硕等[116]将前后轮轮胎类型、前配重质量、前后轮距和机具位置6个影响因素作为控制因子,分析拖拉机斜坡直线行驶工况下侧向稳定性贡献度,结果表明:对拖拉机斜坡上侧前、后轮侧向稳定性影响最大的控制因子为前配重质量和后轮距。
线控底盘系统是农机装备智能驾驶的核心技术之一,满足遥控驾驶、自动驾驶的线控底盘控制器ECU作为智能农机装备的核心主控制单元,如图8所示,通过CAN总线等方式与线控点火、线控油门、线控离合器、线控转向、线控制动、线控换挡、线控空气悬架等系统进行信息交互,通过对接收到的信息处理,判断各个子控制单元和整机系统的行驶状态,做出安全、合理的指令,从而使各个子控制单元协调、安全的工作,实现底盘遥控、自动驾驶的功能。目前,从执行端来看,线控油门、线控转向、线控制动等技术在农机机械底盘上的应用相对成熟[117],实现底盘线控换挡的一个技术瓶颈是无级变速和动力换挡,德国采埃孚(ZF)公司、意大利卡拉罗(Carraro)等企业比较成熟的农机用动力换挡技术及产品;目前国内有中国一拖集团、福田雷沃重工、五征集团等主机企业和配套企业研究动力换挡技术。底盘线控技术的发展大大降低了驾驶员对移动底盘的操作参与度,是未来农机装备实现辅助驾驶、遥控驾驶及无人驾驶的基础。
底盘遥控技术指驾驶员利用遥控云端对移动底盘发送转向、加速、制动以及具体底盘安装附件的喷药、采摘、升降等指令信号,实现农机装备云端遥控作业、智慧管理等功能;从传播指令信号的载体大体可分为红外线遥控、超声波遥控和无线电遥控。受农田作物遮挡的影响,无线电遥控技术具有无方向性、穿透力强、遥控距离远等优势,成为农业机械底盘云端管理中传递信号的首选;国内外开展大量农机装备遥控技术应用研究,主要采用的无线通信模块有WiFi、LoRa网关、大功率网桥等[118-119];基于线控底盘的基础,主操纵端控制平台根据人机交互界面观察到的位于底盘上安装的摄像头实时回传的田间环境及整机位姿信息,输入方向盘转角、踏板位移等指令到上位机,远端车载控制单元通过无线网络通信系统获取指令并控制底盘实现远程驾驶,同时不断检测各传感器的信号以继续调整各机构转角或位移。
随着5G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相结合,未来所预期的智能底盘的目标设置是以优化农业装备底盘可靠性、舒适性、安全性以及通用底盘平台设计为研究重点,农机底盘作为智能农机装备和农业生产信息化网络的一个重要“桥梁”,未来应从以下几方面取得发展:
(1)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零部件性能优化
国内虽然在农业机械底盘技术与系统组成部件研发方面展开了相关研究,但是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突破完善,以大功率拖拉机底盘动力换挡控制规律为例,应突破机械、电控、液压等基础研究,提升关键零部件制造工艺;以水田深泥脚插秧机底盘打滑工况为例,需要探究底盘轮胎-泥壤打滑互作机理,轮胎打滑状态参数识别与前后扭矩分配控制策略等系统理论。农机底盘基本都在潮湿环境下服役,常常与土壤、秸秆、雨水等接触,锈蚀破损严重,现有的农机底盘传统系统部件(离合器、变速器、驱动桥等)的密封性差易产生零件腐蚀,因此,研制耐磨防腐密封基础零件是保证底盘关键部件具备较佳性能的基础。同时,底盘用关键零部件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程度相对降低,零部件的适应性有待提高。因此,针对不同区域土壤特性、作业环节、适应工况及技术需求的差异,进行同类底盘零部件归并、参数分挡,构建底盘通用件库、标准件库、系统模块库,为实现农机装备底盘智能化设计提供支撑。
(2)底盘平台化与轻量化设计
通用底盘平台化设计是未来农机装备发展的要求及趋势,根据适用水田、旱地、山区、果园、茶园、设施大棚等作业环境差异,实施通用底盘模块化设计策略,将含子系统数量相同、作业环节类同的农机装备底盘平台化,开发同功率级别的通用移动式动力底盘,通过更换轮胎和履带、调整轴距、更换系统部件以及在底盘上安装功能性附件等形式,实现通用底盘差异化功用;进一步加强探究影响覆盖底盘产品范围的关键因素和影响结构性能的关键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实现不同种类底盘和不同规格的同类底盘的通用化设计;通过选用轻质材料、优化结构设计和选择先进制造工艺等来降低油耗、增加续航里程,实现底盘轻量化设计。其中,高强度钢、铝合金和碳纤维复合材料等制造底盘传动系统的变速箱、驱动桥壳体,悬架系统的控制臂、横向稳定杆、副车架铸铝等复合材料的使用将成为研究重点;随着无人作业模式的推广应用,转向系统选用电动助力转向及线控转向有助于实现底盘轻量化,转向器支架管柱、转向电机壳体等部分使用铝合金材料以期达到减重效果;制动系统集成化、行驶系统中铝合金铸旋、镁合金锻造车轮等是轻量化的方向。此外在新能源农机装备上,底盘减重可以增加续航里程,因此简化传统系统结构,发展直联式电驱动车桥、轮毂电机驱动的新能源底盘技术是未来轻量化发展方向。
(3)底盘智能化控制与信息化管理
随着定位导航、辅助驾驶、无人驾驶等技术在农业装备生产中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全球智慧农业系统的发展,农机装备底盘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将得到更大幅度的提升,以智能化控制技术为核心,突破底盘各子系统作业状态参数和作业环境感知传感器的研究与开发,建立机内机外多参数融合的智能调控策略决策,实现底盘精准、高效、稳定行驶;结合智能感知、智能决策、智能驱动、智能管控等技术,底盘无人化、多机协同化作业将成为未来智能驱动底盘技术发展的新亮点和新方向。
底盘信息化管理是农机高效作业基础,不仅仅是农机作业效率的提升,更是指整个农业生产系统的高效运行。底盘作为未来智能农机装备的“双腿”,是整个农业物联网系统中的一个生产执行单元,一方面,与生产者、企业或相关服务机构相联通,可实现对农机装备群体作业状态的实时监控,一旦底盘各子系统发生异常,则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同时,各种作业数据被上传至相应的服务器,经综合处理、分析后,分类入库,对农机装备底盘的维护、故障预测以及同类产品的前期设计、后期升级换代均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另一方面,移动式智能农机装备与目标用户保持联网通讯,可随时响应用户的使用要求,按需分配机具类型、数量以及功率级别等,以最少的投入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有限农业资源的最优分配和高效利用,确保整个农业生产系统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