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地区鲜食玉米与草莓轮作技术模式

2021-08-26 07:16黄泾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14期
关键词:鲜食玉米草莓效益

黄泾

摘 要:该文阐述了阜阳地区鲜食玉米与草莓轮作技术模式的技术要点,并简要分析了其综合效益,以期为克服草莓连作障碍、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草莓—玉米轮作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鲜食玉米;草莓;轮作技术;效益

中图分类号 S513;S663.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4-0059-02

草莓营养价值高,富含多种营养物质,且有保健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草莓的经济价值高、效益好,是农民创收致富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国草莓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草莓的连作障碍导致草莓品质和产量下降、生产成本提高、效益降低[1],严重影响了草莓产业的发展。为此,笔者围绕轮作换茬、配方施肥、膜下滴灌、放蜂传粉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将已有的成果或单项技术的研究[2,3,4]进行归纳、总结或重新组装配套,旨在建立适合沿淮地区生产的鲜食玉米与草莓轮作技术体系,以降低和缓解草莓连作引发的土壤病害对草莓生长的影响,达到提升草莓品质和产量的目的,同时节约土地资源,产生良好的综合效益。

1 鲜食玉米与草莓轮作技术要点

1.1 茬口安排 草莓于2月下旬至3月中旬育苗,8月中下旬移栽定植,11月中下旬开始采收,持续到次年4月下旬结束。4月下旬在草莓行间播种鲜食玉米,待草莓收获结束后直接清除草莓植株,同时利用原有的滴灌设备进行玉米的生产管理,7月中下旬收获鲜食玉米。

1.2 鲜食玉米生产

1.2.1 品种选择 选择适宜阜阳地区种植的通过国家或安徽省审定的耐密植、早熟、多抗、广适、高产稳产、适口食味性好的甜、糯玉米品种。选择适用的种子包衣剂拌种使用。

1.2.2 整地施基肥 整地要求地面平整、土壤松碎,表土层上虚下实。基肥施150kg/hm2尿素和600kg/hm2复合肥(15∶15∶15)。

1.2.3 播种 5月上旬开始分期播种。播种密度52500~57000株/hm2。采用空间隔离和时间隔离2种隔离种植方式。空间隔离:300m范围内不种其他类型的玉米;时间隔离:隔离区内的玉米与隔离区外玉米花期错开,间隔30d以上。播种方式:玉米机械精播,化肥深施,播种行距为等行距60cm,播种深度4~5cm,播种时田间土壤相对持水量70%~75%,或播后浇水。

1.2.4 田间管理 出苗后于3~4片叶时间苗,待5~6片叶时定苗。播种后立即浇足水。苗期土壤水分应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65%;拔节期后土壤水分应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5%~85%。玉米7~9片叶展开时追施尿素120~180kg/hm2。

1.3 草莓生产

1.3.1 品种选择 阜阳地区一般选择高产、优质、抗性强、休眠浅的草莓品种,如天仙醉、皖香和京藏香等。种苗一般选用鲜重25~40g、根茎粗0.8cm以上、根数6~8条以上的生产苗。

1.3.2 定植 整地:玉米茬结束后开始整地,同时施用腐熟的有机肥6000~7500kg/hm2以及氮磷钾复合肥(15∶15∶15)600kg/hm2,将肥料与土壤混合后起垄。土壤深度30cm为宜,垄宽85~90cm,垄高35~40cm。移栽:8月中下旬定植,选择阴天或小雨天带土移栽,避开晴热高温天气。随起随栽,移栽密度12万~15万株/hm2,移栽深度做到“深不埋心,淺不露根”。

1.3.3 田间管理 缓苗后及时查苗、补苗。新叶5~6片时,摘除老叶,及时覆盖地膜。追肥结合灌水,采用肥水一体化技术。移栽7d内,每天早晚各浇1次水,保持土壤湿润。生长期间,土壤相对含水量不低于70%。移栽30d后,追施草莓专用肥150kg/hm2或磷酸二氨150kg/hm2,以200倍液肥滴灌,每20d追肥1次。坐果后至采收前,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225~300kg/hm2,每10d喷施1次。保持8~10片叶,及时去除病叶、老叶,及时疏花疏果。低温阴雨天气喷施芸苔素等。当露地夜间温度低于10℃时扣单层棚保温。晴天早揭迟盖,阴天迟揭早盖,适时通风透气。扣棚期间,保持棚内温度在15~25℃,当露地夜间温度低于5℃,需在大棚外覆盖毛毡被等进行保温。扣棚后开花前3~4d,在棚中放1~2箱蜜蜂,蜜蜂数量以1株草莓1只蜜蜂为宜。

1.4 病虫害综合防控

1.4.1 主要病虫害 鲜食玉米主要病害包括大斑病、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粗缩病、锈病、青枯病、根腐病、茎腐病、穗腐病、丝黑穗病,主要虫害包括草地贪夜蛾、玉米螟、棉铃虫、黏虫、蚜虫。草莓主要病害包括白粉病、灰霉病、病毒病、芽枯病、炭疽病、根腐病,主要虫害包括螨类、蚜虫、白粉虱。

1.4.2 农业防治 鲜食玉米: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发现病株、叶,及时清除并集中销毁。草莓:选用抗病虫品种,使用脱毒种苗,发现病株、叶、果,及时清除并销毁或深埋,夏季基质覆盖旧薄膜进行高温消毒处理。

1.4.3 物理防治 鲜食玉米:采用杀虫灯诱杀玉米螟成虫和蛾类害虫,采用黄板诱杀黏虫和蚜虫。草莓:采用黄板诱杀白粉虱和蚜虫,在棚室放风口处设防蚜虫网,挂银灰色地膜条驱避蚜虫。开花和果实生长期加大放风量,将棚内湿度降至50%以下。将棚室温度提高到35℃,闷棚2h,然后放风降温,连续闷棚2~3次,可防治灰霉病。

1.4.4 生物防治 鲜食玉米:在玉米螟、棉铃虫等害虫产卵初期至卵盛期放赤眼蜂22.5万~30万头/hm2,设3~5个释放点,分2次统一释放。草莓:扣棚后,当白粉虱成虫在0.2头/株以下时,每5d释放丽蚜小蜂成虫3头/株,共释放3次。

1.4.5 化学防治 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有限度地使用部分有机合成农药。所有使用的农药均应在农业部注册登记。根据防治对象,选择适用的药剂。注意交替用药,合理混用。

1.5 采收 鲜食玉米于开花授粉后的22~25d采收,保留苞叶。草莓果实表面70%~80%呈红色时方可采收,宜在9:00—11:00、17:00—18:00采收,避免在高温和雨天采收,轻拿轻放。

2 效益分析

2.1 经济效益 以2018年在阜阳市颍泉区开展的鲜食玉米与草莓轮作试验为例,鲜食玉米产量约22500kg/hm2,本地当季批发价格1.8元/kg,毛收入约40500元/hm2;草莓产量约42900kg/hm2,本地当季批发价格10.0元/kg,毛收入约429000元/hm2,合計毛收入约469500元/hm2。鲜食玉米生产资料、土地、人工等成本约18750元/hm2,草莓生产资料、土地、人工等成本约180000元/hm2,当年纯收益约270750元/hm2(表1)。

2.2 社会效益 鲜食玉米和草莓轮作技术模式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及耕地复种指数,有利于克服草莓连作重茬障碍、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提高劳动生产率,继而促进农民就业和农业增收,促进鲜食玉米、草莓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同时,进一步满足个性化、多元化的社会消费需求,有利于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竞争力、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该模式投入不大,技术简单,周边农户可跟着做,能够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

2.3 生态效益 鲜食玉米秸秆还田后,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土壤理化状况的改善,既可降低土壤的盐渍化水平,减少顽固性病虫害滋生,又可培肥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和质地。秸秆还可以作为青贮饲料进行牛羊养殖,牛羊粪作沼气原料,沼气沼渣还田,整个秸秆实现小循环,在提高土壤肥力的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草莓和玉米的病虫草害防治全部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最大程度保护天敌和生态环境。

3 小结

鲜食玉米和草莓轮作技术模式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兼具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效益较好。该模式已在阜阳市颍泉区等地广泛推广运用,面积1500hm2以上,并且扩展迅速,可作为沿淮地区鲜食玉米与草莓轮作生产主推技术。

参考文献

[1]虢庆英,李德敏,刘淑萍,等.草莓连作障碍的成因及防治技术[J].吉林农业,2019,23:92-93.

[2]李冬刚,王宏栋,骆兰平,等.大棚草莓绿色栽培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21):47-48,52.

[3]王世济,武文明,陈洪俭,等.江淮地区鲜食玉米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9(23):25-26.

[4]徐文华,杨智青,单忠德,等.沿海农区大棚冬草莓与鲜食糯玉米轮作高效栽培模式[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3(1):59-60.

(责编:徐世红)

猜你喜欢
鲜食玉米草莓效益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草莓
鲜食玉米高产高效施肥技术的探究
德宏州鲜食玉米产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