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高低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而暗示法就是一种良好的引导教学方法。为彰显教学暗示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本文结合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暗示法的运用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暗示法;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4-0048-02
引 言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暗示法的常见方式有语言暗示、非语言暗示。其中,语言暗示又包含内容、声音暗示,而非语言暗示又包含动作、环境、榜样暗示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针对性的暗示,着力提升暗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语言暗示
(一)内容暗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内容暗示是语言暗示的主要内容,为发挥暗示的作用,教师需要对暗示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引导学生结合暗示内容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知,最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1]。比如,在教学《慈母情深》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动画的方式播放“中国画故事”《游子吟》,先让学生观看一段10分钟的动画视频,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对这个故事的兴趣,还能使他们回忆之前所学的古诗,进而通过视频播放的方式达到暗示的目的。当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复述视频的核心思想。而在上完这一课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课文中讲述的故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写一写自己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母亲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疼爱和关心自己的?有哪些是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事情?在学生思考完后,教师再要求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这样就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课文内容来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储备和积累写作素材。由此可见,基于内容的暗示需要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要不失时机地给予学生暗示,这样就能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声音暗示
声音暗示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秉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思路,对学生进行巧妙的引导和暗示,让学生在教师的声音提示中强化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和掌握,进而让学生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
例如,在教学《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之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小树苗:大树,大树,你为什么长得那么高大威猛,而我那么弱不禁风?
大树:小苗,小苗,因为我经历了风吹雨打、日晒雨淋,经过大自然的洗礼才能茁壮成长,你不是弱不禁风,而是因为有了我的保护,你在我下面就不用经历风吹雨打、日晒雨淋。
这一段简单的对话中包含了感恩教育、德育教育的素材。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巧妙地运用动画与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将大树比作父母,将小苗比作学生,小苗在大树的保护下才得以茁壮成长,进而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在父母的保护下健康成长,并暗示学生要学会感恩。随后,教师可以引入新课,让学生阅读课文,分析课文中的小苗与大树分别指的是什么。由于课前的暗示和引导,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要从课文中获取答案。通过阅读课文,学生明白文中的“讨论看闲书”“谈学习偏科”“请教学外语”“背诵古诗文”是小苗与大树对话的四个话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四个话题的中心思想,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就好比破土而出的小苗,需要不断地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好比一株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求学、增长知识的道路是漫长的,要有决心和耐心。
二、非语言暗示
(一)动作暗示
在日常教学中,很多体态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时,教师就可以给予学生动作暗示,如眼神、表情、姿态、动作等均属于非语言行为且可以达到暗示的目的。比如,鼓励的眼神、亲切的微笑、形象的手势等,这样不仅能感染学生的情绪,还能传递积极信息,使学生更好地调控自己的行为[2]。例如,在古诗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往往会设置一个互动环节,但是在互动过程中会遇到学生由于过分紧张而无法正确、及时互动的问题,这时,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可以给予学生暗示,尤其是将慈爱的目光投向学生时,学生就能感受到教师给予的关爱和鼓励,这样,他们就能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环境暗示
良好的教学环境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为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致力于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切实发挥环境的暗示作用[3]。拼音字母是小学一年级的主要学习内容,但由于一年级学生在认识、学习能力上发展不全面,他们在学习拼音时往往觉得难度较大。此时,教师就需要分析环境对学生学习拼音的影响,并发挥环境的暗示作用,如在教室墙壁上张贴汉语拼音字母表,在布置教室时尽可能地融入一些汉语拼音元素,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进而发挥环境的暗示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拼音。
(三)榜样暗示
暗示作用的形成与学生对教师的模仿和学习有着较大的关系,所以教师需要切实发挥榜样的暗示作用。
1.基于生活品位的视角,做好“引领者”的榜样
小学生由于社会阅历十分有限,道德修养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要始终保持端庄的仪表,以此来感染和影响学生。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的行为很大程度上也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外界属于强化因素,榜样行为就是一种典型的外界强化因素。我们常把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把学生比作花朵,既然教师是園丁,他就要从园丁的审美、品位的视角来影响花朵的质量和形状。因此,教师要基于生活品位的视角,做好学生“引领者”的榜样。教师仪表作为外在的最为直接的强化因素,会对学生品位与行为带来较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做到庄重大方、朴实得体,发挥自己的榜样暗示作用[4]。
教师的主要责任是教书育人,所以,教师要树立自身形象,始终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但是教师的力量是单一的,学生的榜样需求却是多样的,而且他们在成长和发展中有着诸多的可能,所以在引领学生时,教师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树立与学生共同奋进和共同思考的鲜活榜样,而且这样的榜样最好是学生身边的拥有积极向上、良好品德的普通人,目的是引导学生找准自己的榜样需求,找准自己的榜样目标,从而使学生在榜样的引导和暗示作用下更好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惑。
2.基于优秀品德的视角,做好“践行者”的榜样
为持续深入开展素质教育,教师在践行优秀品德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实做到为人师表,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要加强对学生的关爱,用爱心温暖学生,始终以高尚的师德和强烈的责任心来教书育人,时刻不忘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5]。广大教师既要成为学生的好老师,又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进而强化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德育教育、美育教育,引導学生以品德榜样为示范,始终以优秀的品德规范来要求自己,进而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3.基于健全人格的视角,做好“培养者”的榜样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人格魅力不仅是教师个人修养与素质的综合体现,还是教师教育机智的重要因素,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影响力与感染力[6]。所以,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既要注重自身素养的修炼,又要注重自身人格的完善,展示自身的人格魅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格效应,做好学生的榜样。笔者认为,教师的人格魅力要具有先进性、示范性、继承性、稳定性、奉献性、合作性,要尽可能地彰显为人师表的道德魅力,在人格魅力上做到虚怀若谷,在思想魅力上追求完美,以敬业之心、慈爱之心、公平之心、宽容之心、进取之心来影响学生,做好学生人格魅力培养者的榜样,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成长[7]。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暗示法,教师既要注重在课堂上的运用,又要在日常与学生的接触中合理运用,通过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等多种渠道,着力进行语言暗示与非语言暗示,尤其要发挥榜样的暗示作用,进而让学生在学会学习、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姜建辉.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赏识教育[J].新课程·下旬,2014(01):93.
王相群.教学暗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学周刊,2017(21):60-61.
葛志敏.统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榜样人物研究[D].喀什:喀什大学,2020.
郭春娟.教学暗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7(08):75.
王相群.教学暗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学周刊,2017(21):60-61.
贾春霞.巧用暗示,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J].新课程学习(上),2014(09):45-46.
吴树娟.暗示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时代(教师版),2009(11):37.
作者简介:王新林(1981.10—),男,甘肃定西人,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