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玲
摘 要:实践活动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展开方式,文章作者认为,实践活动给予了小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实践性、活动性,可以为教师以及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同时在实践活动中也容易暴露出学生的一些不足之处。可以说,实践活动是小学生的第二课堂,教师要学会抓住实践活动中的一点一滴,对小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文章将从实践过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德育渗透到日常的实践教育中去做出深入的分析研究,以求为小学实践活动中的德育工作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小学实践活动;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9-0085-02
引言
教书育人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德育,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由于德育在考试成绩中并没有切实体现,许多学校的教学工作逐渐忽视了德育的重要性,更加侧重于文化教育,使德育逐渐边缘化。但是,笔者认为,德育作为教学的基本工作,是一个学生进行文化学习的基础,只有打好了德育的地基,文化教育以及其他教育的大楼才能越建越高,越造越稳;而且,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性格养成的阶段,并且现代社会基本是人手一个手机,现在小学生对社会的了解程度要远高于以前的小学生,但是面对社会中的信息言论,小学生尚未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上的各种论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也体现出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素质教育的提出,驱动教育朝着培养学生素养方面发展,德育作为素养教育的一部分,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发展道德素养的主要平台之一。因此,教师可以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为依托实施德育。
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提出,为深化课程改革以及后续的教育教学改革路径指明了方向,不断加强对学生教学工作中的德育素质培养注重程度,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且,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性格养成期,此过程中的德育有利于帮助引导小学生逐步建立正确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于对小学生高素质培养目标,笔者将通过对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逐步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探寻德育渗透新方法,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在体验活动中,挖掘德育内涵
一方面,教材是教师组织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托,教师要根据教材中的教学重点,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对课堂资源进行合理安排。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可不必局限于教材,德育工作想要真正取得成果,就应该在学生的日常生活过程中,加强对德育的渗透。教师要让现实生活成为学生的广大德育课堂,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加深对道德行为规范的认识,逐渐建立健康正确的“三观”;在此基础上,德育自然水到渠成。
另一方面,要具有贴合性,即所选主题不能离学生生活太远,如果与学生现实生活距离过大,就很难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也就很难取得预想的德育效果。例如,在开展“珍惜粮食”的主题活动中,如果仅仅用书本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样一句简单的诗句,很难让身处空调房、衣食无忧的学生感同身受。因此,教师可以开展“到农村割稻一天”研学活动,通过一天的割稻劳动体验,去感受农民伯伯劳动的艰辛,去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这些德育教学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学生才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发自内心地认识并落实节约粮食的重要意义,从自己做起,节约粮食,才能积极响应光盘计划。相比于单纯地对书本上的语言陈述,实践活动中的切身体会更具有教育意义。再如,在开展“到制衣厂体验生活”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制衣厂去,参与制作衣服的每一个环节,掌握制作衣服的基本步骤和流程,让学生热爱劳动,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懂得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二、利用校园资源,创建良好的德育环境
环境对学生的生活习惯以及意识养成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人类活动也导致新的社會环境因素不断产生。环境与人类在不断地相互作用与影响,就像马克思所说的:“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在创造着人。”并且,小学生正处在“三观”养成的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白天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学校就需要加强对学校德育氛围的营造,取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如在“美丽的校园”“我是清洁小能手”等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中,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主动加入打扫学校公共卫生、整理花园、清扫楼道等一系列活动中,同时可以在学校内进行一些德育手抄报、名人名言的展示,通过这些方式来逐渐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公共集体意识。同时,教师在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劳动,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德育发展,让德育真正渗透到一点一滴的教学生活中,将学校走廊、橱窗、板报、墙壁都充分利用起来,同时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德育小故事的发现与分享,寻找身边的德育之星,并以其为榜样不断加强德育学习,充分发挥学校作为小学生“三观”培养环境的作用。
三、在合作活动中,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要将课堂中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机结合,学校可以多举办一些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来不断增强学生对德育的实际认识,如在《保护环境,关爱我们的家园》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可以设置6~8人,对学校以及自己所居住的小区内的环境问题进行调查,比如垃圾分类、污水排放、宠物饲养等一系列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学生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要认真仔细地记录,并且在调查最后对自己小组的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总结;这一实践活动的开展,既培养了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提升了小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提高了班集体凝聚力,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垃圾分类、环境污染等问题的认知。在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借此契机来教育引导学生注意保护环境,在对社区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研究的同时,对学生自己家中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统计,引导学生通过学到的垃圾分类知识,正确处理家中的垃圾,并且对家长的不正确垃圾投放行为进行劝导,然后让学生给家长普及一下垃圾分类知识。家长是孩子的老师,只有家长做好榜样,起好带头作用,才能帮助教师开展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