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子东
摘 要:新时代下的学生发展指导工作要求教育工作者从课程、教学、活动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全面发展型人才。厦门六中的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以金字塔式三级指导模式为基础,建立了完善的学生发展指导课程活动体系,利用、调动多方资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探索提供全面支持,帮助学生规划、定位自己的未来人生目标与方向。
关键词:学生发展指导;三级指导体系;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0-0016-02
引 言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不仅为普通高中提高育人水平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也在方法上作出了指导:第一,要求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第二,要求丰富课程内容,支持学生多方面发展;第三,要健全指导机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帮助与支持,对学生进行多元指导。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学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建设成为各地中学的重要工作之一。从政策要求上可以看出,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成为支持新时代育人方式的重要载体,从完善强化学校课程模式、创新教学组织管理、加强学生发展指导队伍等多方面对学生发展指导工作提出了要求。
一、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的需求与性质
学生发展指导中心致力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格局,坚持立德树人,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坚信每位学生都有无限的发展潜能,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进行生涯探索与规划,帮助学生明确未来人生方向、探寻自己的人生意义、提高综合素质水平与核心素养能力。
高中是学生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到了这一阶段,学生开始面临对未来人生的思考和规划,需要在外界的支持下对自我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学校缺乏生涯规划教育的意识,对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的渗透不足。高中生对自我缺乏深入的了解,缺乏对自身价值观、态度、情绪、意志力和抗挫能力等方面心理品质的认识。除此之外,高中生对职业和社会缺乏认识,他们不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性格特点,以致高考报考阶段盲目选择专业,不了解所选专业和将来的职业之间的联系[1]。研究表明,49.6%的高中生对自己的能力不是很了解或者根本不了解,18.5%的高中生对自己的个性不是很了解,45%的高中生对自己报考的专业不是很明确,50.3%的高中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不是很明确。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结合学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样困难与政策要求,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有以下几点主要职责:第一,培养学生的自主规划意识,从学业、生涯、心理、理想和生活五大方面入手,帮助学生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引导学生规划人生目标,启发学生;第二,加强对学生个体发展的指导,为学生的全面探索提供课程、活动及数据等方面的系统化支持;第三,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提供更专业的路径规划及专业性指导。总而言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要以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和个性特点为基础,以排解学生的心理烦恼和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为工作职责,以促进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工作目标,全面开展对学生的教育和辅导工作,其中包括对高中学习生活适应、学习潜能开发、学法指导、考试焦虑缓解、选科定向、情绪调适、人际交往、人格品性及生涯设计等常见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二、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的功能定位与体系设计
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发展需求,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任务,学校可以建立“金字塔式”三级指导体系。
(一)“学习—运用—定向”三级指导体系
三级指导体系能够引导学生从基础的学习与体验发展为学以致用的实践体验,进而帮助学生完成高中阶段的发展任务。一级指导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开展普惠教育,以线上精品课程与线下特色课程构建丰富的资源平台,鼓励学生进行多方位探索体验,为学生创造拓宽视野、自主探索的空间。二级指导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兴趣与发展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活动与实践,引导他们在实践运用过程中增强体验感与成就感,通过能力的提升与有效的结果反馈,助力他们深入了解自己的兴趣。三级指导面向个别学生,由专业导师团队提供定向发展指导,从目标构建到具体路径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明晰未来发展路线,将路线实现步骤具体化,并提供教练式的发展指导。
(二)如何实现学生发展指导三级模式
1.团队建设
学校应以心理教师、生涯教师、骨干教师为核心团队,带领全校教师共同为学校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出力,配合校外优秀教师团队支持力量,保证全体教师均参与到学生发展指导工作任务中。二级指导团队,由部分专业教师、学生会学生干部、社团骨干等师生组成。三级指导由专业导师实施,由不同方向的优秀教师组成专业指导团队,如果学生存在学校教学方向之外的兴趣方向,学校可以聘请校外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为学生提供教练式的发展指导。
2.课程体系与活动体系建设
学生发展指导课程主要分为四大方向:第一类是基础教育课程,包含基础的学科教育,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高中学科知识,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夯实基础性学科专业的学习基础;第二类是品德教育课程,包含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规划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爱国教育,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自主、自立、自强的态度和能力;第三类是人文艺术课程,包含舞蹈、声乐、话剧等人文艺术类校本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深化学生人文底蕴,帮助学生了解人文社科、艺术类的发展方向;第四类是科技创造课程,包含通用技术、创造思维、创造思维训练等,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创造的意识,引导学生了解前沿科技,使其学会高效运用前沿技术,探索并了解科学技术的专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