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蓬
摘 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诵读品味和链接生活实践等渠道,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逐渐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以顺利实现培养与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本选择;阅读教学;感悟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2-0078-02
引 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阅读教学要强调学生的感悟。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学生积累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其悟性,利用各种渠道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师从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感悟是一种个体自发行为,无法通过灌输或直接告诉的方式掌握,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切实考虑学生的个体因素,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阅读有所领悟,并逐步提高感悟能力。
一、创设阅读情境,奠定情感基础
感悟本身是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在阅读教学中,要想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
(一)创设形象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创设相应教学情境,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进而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
例如,在教学《三亚落日》这篇文章时,文章内容对学生来说既遥远又陌生,无论作者在文中描绘得多么仔细、感人肺腑,在学生眼中这些都是空谈,学生缺乏真情实感。所以,在上课前,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收集一些有关三亚风光的图片和视频,在上课时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和播放,并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观看三亚独特的美景,从而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使他们更好地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和真实情感。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能使学生有目的地阅读文本,主动思考问题,获得独特的感受。
例如,在教学《山谷中的谜底》一课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读完题目后提问:“山谷中的谜底是什么?它的谜面又是什么呢?是谁揭开了谜底?他们是怎样揭开的?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边读边思考,他们通过阅读了解到,两位旅行者揭开谜底后悟出了“弯曲并不是……而是……,才能更好地发展”,即一时的退让并不是屈服,而是卧薪尝胆,为了获得更进一步的成长。学生从中深切地体会到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以退为进。
二、巧用课堂朗读,引导学生产生感悟
(一)利用分角色朗读方法
分角色朗读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理解人物情感,这也是现代阅读中要求的有感情朗读的基础。在朗读教学中,教师采用分角色朗读法,能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人物性格、情感等进行准确把握和体会。
(二)引入朗读竞赛方法
朗读竞赛的方式很多,如小组竞赛、组内竞赛、学生个人赛、班级竞赛、师生竞赛、校级竞赛、省级竞赛等。不同竞赛方式的侧重点不同,但这并不影响学生对朗读竞赛的关注和热情。教师可以在班级中模拟竞赛形式,让学生自选片段参与竞赛,如此,学生在选择片段时会更加谨慎、客观,同时会仔细思考。在学生比赛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机提问,如“你为什么选取这一片段?该片段好在哪里?你觉得自己的竞争优势有哪些?你觉得在朗读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需要如何改进?”在学生朗读后,教师也可以随机选取一些内容,引导学生换一种方式朗读,或者根据自己的感受朗读,帮助学生通过竞赛提升自己的朗读能力。另外,有比赛就有输赢,而输赢的关键除参赛者自身努力程度,还离不开听众的感受,如此就形成了一个完整有效的反馈机制。除了教师,其他学生也可以对参赛者的朗读能力进行评价。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自然能体会到一个好的朗读者需要具备的能力。
三、链接生活实践,深化感悟
(一)语言因悟而精彩
感悟与积累运用“血脉相连”。学生要想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做到出口成章、挥笔成文,就要熟练掌握语言这一工具[1]。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随时随地积累素材与分析文章的习惯,主动开展口语训练,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例如,笔者让学生准备了“片言集”,鼓励学生随时记录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这样,使感悟、积累、运用三位一体,学生就能在动态生成中汲取丰富的营养,而且感悟也拥有更为丰富、更为实在的内涵。
(二)精神因悟而灿烂
语文这门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人文素养直接决定了个人的精神、气质及修养。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隐藏在文中的人文资源,培养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其形成人文气质。
例如,教学完《最大的麦穗》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学习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学生通过深入思考,明白了在生活中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機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
(三)合理取舍教学内容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整合文章,不要拘泥于一单元或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更高效地使用教材资源。比如,教师可以将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的内容相结合,在必修教材的阅读教学中引入选修教材内容,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的理解,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语文教师可以从整体角度整合与取舍高中必修语文教材内容,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比如,一些文言文中有着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且情节生动、内容丰富,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作为阅读教学的重点,将文言文字词句积累作为次要目标,如《鸿门宴》《陈情表》等;有的文言文的教学可以重点讲解其艺术手法,如《出师表》《滕王阁序》《归去来兮辞》等,这类骈文文质兼美,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