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光萍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指导学生识记字词、理解语句、学习遣词造句技巧、掌握谋篇布局方法、理解情感内涵、学习文化知识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实行双线性单元主题、以读贯穿全教材,与以往的教材有一些差异。因此,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明确其主要特点,根据教学目标构建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创设生动情境、加强对话练习、拓展课外延伸、实施家校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感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阅读教学中,从而更好地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兴趣;阅读感悟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2-0022-02
引 言
統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了语文教育的发展规律,继承了我国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借鉴了国外教育的相关经验,是一套高质量、有特色和广受欢迎的新教材。在小学中高学段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研读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根据教学目标与实际教学需要,引入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源,收集与整理、制作与剪辑多样化的电子课件和微课视频,结合小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认知能力,设计并采用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的阅读教学方式,以引领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进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相关概述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总体上包含六种意识:国家意识、目标意识、文体意识、读书意识、主体意识、科研意识。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深刻体现了国家意识,注重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国家主权意识教育、法制教育[1]。例如,国家意识体现在统编版教材选编了《开国大典》《朱德的扁担》《为人民服务》《百家姓》《大青树下的小学》《日月潭》《富饶的西沙群岛》等课文;目标意识主要是围绕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与属性,结合语文要素与语文核心素养等进行教育,每个单元之前编排了含有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双线导语,在语文活动中体现出学用结合;统编语文教材非常重视培养学生文体意识,从单元组成上看也体现了这种特点,如有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与现代诗歌等组成的单元;读书意识主要是启发学生阅读思维与培养学生坚持阅读的习惯,在“快乐阅读吧”“资料袋”等栏目中推荐了一些课外书目;主体意识主要是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运用自主与合作的学习方式;科研意识主要体现为有一些研究课题,重视收集资料与积累经验等工作。
二、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分析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是多种多样的,如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选文标准、单元结构体、语文核心素养和知识体系等方面强调创新,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实行双线性单元主题和以读贯穿全教材。
(一)实行双线性单元主题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特点是实行双线性单元主题,主要体现在每个单元的开始部分,展现了人文主题与语文素养两个主题:人文主题往往不直接说明单元的主题,而是通过一段概述、一首诗、一句名言等进行展现;语文素养包含多种要素,如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必备的语言文字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等。例如,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通过引入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一句诗“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点明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写景叙事,蕴含了丰富的意境;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
(二)以读贯穿全教材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另一大特点是以读贯穿教材,主要分为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等,形成三位一体的组织结构。例如,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中《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是教读课文,《牛郎织女(二)》是自读课文;在“口语交际”中引入了讲民间故事的主题,在“快乐读书吧”中引入了《中国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列那狐的故事》等课外书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三、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高学段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提高小学高学段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应根据单元的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以及课文的主要内容与教材目标,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始,运用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制作相应的电子课件与微课视频,在课堂上创设生动形象、直观、具体的教学情境。
例如,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被概述为“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可以看出主题与亲情相关;语文要素有两点,一是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蕴含的思想感情,二是运用恰当语言表达自己看法与感受。对于亲情的主题,教师平时教授最多的是母爱,对父爱则较少涉及。《父爱之舟》这篇课文通过描写住旅店、赶庙会、上学路上、凑钱上学、去考试等几件小事,展现了父爱的深沉与伟大,表达了父子之间深厚的情感。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除了包括让学生正确识记和读写生字、概括梦中的各种场景,还包括让学生研读句子和理解“父爱之舟”的含义,培养学生知恩与感恩的情感。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展示有关父爱主题的邮票、父亲与子女相处的生活情境、一篇感人至深的父爱小故事,还可以展示教师、医生、电力工人、建筑工人的工作照片,然后提出问题:你和父亲之间有哪些难忘的事情?以此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与积极探究。